ccharge wrote:你可能少考慮到兩個變數, 友達今年Q1折舊可比去年同期減少18億,材料成本比去年同期costdown 減少40億.pe#22
.2015 Q1營收,和去年同期相當,預估EPS 0.2內,..(恕刪)
seven0821 wrote: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外資手上有400萬張持股,價值約600億...頭都已經洗下去了,若放任股價一整年都僵在原地整理,毫無作為,當季度績效review時,績效老是劣於大盤,外資經理人如何對其老闆和投資人交代呢?
小弟嘗試站在主力的...(恕刪)
要不就是把他拉高,帳面上能有所獲利,要不然就是抽出其中7成 400億的資金,另行尋找其他獲利標的.
另外一方勢力,就是43萬張的借劵賣出,雖能抽出部分資金,但利息隨時間過去不斷增加,年利率最高可達20%....借劵人不能不去面對成本累增的壓力,遲早得尋找買點回補還劵.股價若一直盤在原地整理,借劵人平白損失利息成本,反讓借出人快樂數鈔票. 隨著時間過去,借劵人終須表態, 要不設法把股價壓低到$12以下,套利回補還劵.要不早點認賠還卷,省掉利息錢.
以目前的基本面來看,空方要把股價壓低到$12以下,難度頗高. 原本長期投資的400萬張外資持有人,也不願樂見股價重挫,造成帳面上損失,勢必護盤甚至反撲.
借卷賣出者是有風險的,萬一中計,落入仙人跳的陷阱.
所謂誘空 養空 扎空...
誘空:多方故意不斷利用媒體放出利空消息,設計引誘空方,讓其不斷放空賣出,
進入養空階段:讓空方一直找不到低點回補,甚至不斷加碼放空,試圖壓低股價,等空方累積到一個巨量的空單後.成為多方狙擊的"明顯"目標,
進入扎空階段: 利用媒體或公司派放出利多消息,拉抬股價,逼得空單認賠回補,追漲股價.
這時400萬張的持股,就能坐享其成,不費吹灰之力,等著靠50萬張的空單回補追漲抬轎,pe#23
研調機構 單純用產能增加速度,出貨量,營收,尺寸報價,去評斷面板廠的未來獲利,瞎子摸象以偏概全,當然常常失準失算.
LGD財務長表示,需求穩定,加上持續降低成本,使得首季獲利超出法人預期.第2季面板出貨將季增5%以內,顯示需求緩步回升.至於面板平均價格走勢,則因各家面板廠不同,及生產產品不一樣,會有所差異,且不同地區的需求,也會不一樣。
LG 2015 Q1
市場跌價,品牌廠華碩自然會去砍代工廠的價格,代工廠自然會去砍上游材料廠的價格.
所以,儘管NB,手機市場年年跌價,品牌的華碩,和代工廠和碩,廣達,鴻海仍是年年獲利.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costdown殺價能力的強弱,已是面板廠和NB代工廠等技術成熟產業的獲利關鍵。dd+pe#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