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現階段 增資案很難付諸行動...

一來股價低靡,增資籌不到錢,反而造成股本膨脹後,稀釋每股獲利...

二來 現有股東為了 參與現金增資,套取價差,很可能主動 要求百萬張借卷提前還劵,這樣原始股東才有機會參予增資案...公司派既然已經默許百萬張借劵賣出 囂張了一年多, 應該不會突然搞出增資案,破壞生態平衡, 害百萬張借劵倉皇失措...

利用股價低靡的機會,公司可考慮動用庫藏股,用低價 回收市場浮額,註銷股本,提升未來每股獲利,才是良策.

股本962.4億,股東權益2082億,算出來淨值為$21.6, ,

現在若用 $12~$15就能回收2成股權,再註銷的話, 現金花費約280億,股東權益變成1800億,現有長期股東手上持股數不變 但整體股本瘦身打8折,股本變 770億,每股淨值變 1800/770 x 10 = $23.4....

鴻海用現金減資的方式,來提高ROE,EPS,代價就是每位長期股東的持股數 會同步變少.

改用庫藏股打消股本的方式,這樣每位長期股東手上的持股數一樣,不會減少,但股本變少了,股票淨值提高了,未來ROE,每股獲利也變多了, 理論上股價會上升,每位股東手上 持股的市值 就增加了,

同樣150億的現金分紅,留下來不賣的長期股東,同樣是100張股票,原本只能分到15萬,但公司整體資本額,股票張數減少2成後, 每股就可分配到 多25 %的 現金股利. ( 100% /0.8 = 125% )

相對的,鴻海用現金減資2成,每位股東持股數也少了2成,每股可分配到股利不變,沒法增加.

國際大企業 apple 就打算花 幾千億美金 實施股藏股,回饋股東

===============================
有人主張,....我們作多股票的人,不需要把空方恨得牙癢癢的,必欲去之而後快,人家也是有家屬要養的,最好給其留點退路。看來有人 不樂見用現金減資的方式,強迫百萬張借劵賣出的空方 ,全部買回還劵.

那改用庫藏股回收股本的方式,來瘦身註銷股本,空方就不會被迫強制還劵了....但股價可能會稍有波動上揚,空方只要多補繳一些擔保品或擔保金,就可選擇不用還劵....這樣兩全其美,多空都爽,應該算公道了吧...
pqaf wrote:
改用庫藏股打消股本的方式,這樣每位長期股東手上的持股數一樣,不會減少...(恕刪)

現金股利不要發了
全部拿來執行庫藏股
或 50%庫藏股 50%現金減資

前景疑慮 怎麼方法都無效
只能等待 疑慮消除
除非 主力炒股
但千億股本 主力也炒不動
主力專挑 10億股本的
友達第一季 詳細財報已公布.

1. Q1 存貨不但沒有損失,存貨還能回升利益 1.9億.

2. 因 昆山開發區的城市計畫,回收土地,友達獲得補償,處分利益有 5.6億台幣,已列入Q1 財報業外收益中
,有1.4億現金已經在Q1 入袋,尚有 3.2億的現金尚未收到.

3. Q1 太陽能部門營收下降到只剩 38.5億,虧損2.3億

顯示器部門營收為 706億,其中 TV 300億, NB 129億,手機 43億,PC 103億,商用 131億....商用顯示收入已經超越 NB,PC 成為友達 第二大收入來源.

4. 三星這位最大客戶,交易 98億 ,佔友達顯示營收 13.9%,佔AUO TV 高達 1/3 營收

5. 去年提列員工酬勞獎金 40.1億

6. 補助款 收入 6.7億,已列入Q1 財報業外收益中

7. 外幣兌換損失 5.6億,

8. 遞延所得稅利益 3.8億, 所以本季只需認列 1.2億所得稅費用

9. 期末 ,已簽約訂購,尚未支付的重大建設工程,廠房,設備款 有240億.

10. 昆山廠 Q1 虧損 7.3億, 友達股東需認列其中 3.7億損失. 算入補助款後, 虧損幅度似乎有稍微減少,

群創第一季 詳細財報已公布

1. Q1 存貨增加 32億,來到 335億.只 認列存貨損失1.5億...群創果然 是把 TV成品轉入存貨(我粗估約有80萬片TV面板) ,不願賤價出售給豺狼虎豹.

2. 研發費用比去年同期,大減 7億

3 所得稅費用 9.7億,實際支付 4.4億現金給財政部

4. 購買設備資產花了 109億,尚有 213億設備款未支付給鴻海.
但 應收帳款 現金大量入賬, 所以帳上現金增加到 660億. 群創這麼有錢,怎不多發點股利.

5. 外幣兌換損失 15億

6. 員工薪水福利費用 比去年同期 大減 30億,難怪 群創 Q1 的毛利率可以這麼高!!

7. 好像沒提到 路竹 LTPS廠的損益情況 ?

pqaf wrote:
群創第一季 詳細財...(恕刪)


群創毛利一直都是靠低薪稱場面的阿
每年2月ptt上面包子戀人年終開獎對比都超好笑的

彩晶 (6116-TW) 今 (14) 日公布第 1 季合併財務報告,其中毛利率、營益率都較上季減少 1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8.7 億元,季減 47.93%,年減 52.43%,每股純益 0.27 元

彩晶首季營收 44.4 億元,季減 28%、年減 28.62%,創 7 個季度來新低,營業毛利約為13.2億元,毛利率 30%,季減 1 個百分點,年減 12.47 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約為8.5億元,營益率 19%,季減 1 個百分點

彩晶首季營純益率 20%,季減 7 個百分點,第 1 季底分配前每股淨值約為 13.4 元

彩晶去年第 4 季因提列資產減損 6.73 億元,單季每股純益 0.51 元,累計全年每股純益 2.07 元,為近 4 年高點,今年資本支出增加到 30 億元,由於資金需求較高,董事會先前通過去年盈餘每股擬配發 0.5 元現金股利。

=================================
彩晶 股本 323億, 季營收只有 44億,營收太少,雖然毛利率高達30%,也變得沒路用. 純益太少.

季營業費用只有5億,研發費用只有2億多,也辦法開發出什麼新技術,產品仍停留在 a-Si 720P IPS 低階面板. 靠的是折舊費用低,讓 低階a-Si 手機面板的毛利率相對較高,勉強還能獲利.

去年股價竟然還能炒到$13多.

LTPS產能增幅太大,報價大跌,LTPS已經逼近 低階a-Si 的報價,今年開始,手機面板大量採用 LTPS ,減少使用 a-Si 面板....彩晶手上似乎並沒有 LTPS技術,不知焦家除了炒股厲害外,還能幫彩晶規劃出什麼未來?


===========================

華映首季每股虧0.16元 Q2營收可望回溫

華映 (2475-TW) 第 1 季財報出爐,單季營收 68.42 億元,毛利率 - 0.88%,較上季毛利率 8.64%下滑,營業損失 14.49 億元,稅後虧損 10.59 億元,每股虧損 0.16 元;華映指出,第 2 季 18:9 手機面板價格止跌回穩,營收可較首季成長。
富士康佈局Micro LED動作頻頻,收購eLux並投資光鋐
2018-05-14 14:17 [編輯:Bingjue_Liao]

近日,富士康已從原股東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手中收購了LED外延片和晶片製造商Epileds Technologies(光鋐)公司7.32%的股權。業內人士指出,這僅僅是富士康在不久的將來成為Epiled最大的利益相關者的第一步。富士康此次收購背後的動機主要是Epiled的Micro LED技術,因未來發展Micro LED可能需要RGB三色LED磊晶/晶粒製造技術能力。


Epiled是少數能夠兼備各色LED晶粒製造技術的小而美LED廠,加上與晶電、歐司朗、三安等投資合作成本可能較高,這些因素促使富士康對它產生興趣。

LED磊晶廠Epiled去年投入Micro LEDMini LED等新世代顯示技術研發,並配合客戶需求,開始提供CSP晶片級封裝產品。

消息人士透露,Epileds和晶元光電是唯一擁有RGB技術能力的臺灣LED企業,而RGB技術則是Micro LED技術的關鍵。Epileds位於臺灣南部的一家新工廠於2018年第一季度投產,並將安裝12台新MOCVD設備,總數將達到30台。當然,並非所有12套新設備都將於2018年投入使用。

另據報導,富士康聯手群創光電、AOT和夏普,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的eLux全部股權。eLux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的創業公司。此前,富士康已通過其子公司CyberNet Venture Capital投資eLux。
友達在台灣和新加坡的手機業務產值,每季約25億台幣,現在多了 昆山廠後,手機合併季營收約42.6億.. 多了約18億,可能還有其他LTPS NB的營收, 昆山廠的季營收,我亂估約 22億.

對一座投資600億資金,每季折舊費用約17億的工廠..季營收只有22億的話,應該是會虧的很慘. 假設不考慮折舊費用的毛利率有50%的話, 毛利 = 22x0.5 =11 億,但如果把 17億的折舊費用算進去,這樣毛利就變成 -6億,再加上一些營業費用 4億的話,就要虧損10億.

財報顯示昆山廠Q1 只虧損7.3億,這可能是有算入補貼後的虧損數字吧?

昆山廠想轉虧為盈,季營收可能要達42億以上, 42x0.5 -17-4 =0,每月營收要有15億,以目前的低靡的報價,除非是良率達到高標 或是 報價開始大幅反彈2成,才能做到.

觀察未來幾季,友達的手機合併營收,當季營收能達到 70億,營收佔比超過9%時, 或許就是昆山廠開始轉虧為盈之時.
出版時間:2018/01/17 (蘋果日報)

中國加速擴充晶圓製造產能,高資本支出的晶圓廠建設備受業界關注

市調機構預估至2018年底中國12吋晶圓製造月產能將接近70萬片,較2017年成長42.2%;同時,2018年產值將達1767億元人民幣,年成長率27.12%。

根據統計,自2017~20年的四年期間,全球預計將興建64座晶圓廠,其中,中國將有28座居首位,美國則有10座,台灣也會有9座新建半導體矽晶圓廠。

根據TrendForce最新「中國半導體產業深度分析報告」統計資料,自2016年至2017年底,中國新建及規劃中的8吋和12吋晶圓廠共計約28座,其中12吋有20座,8吋則為8座,多數投產時間將落在今年。

若以每月產能 3萬片 的12吋晶圓廠投資金額上看 50億 美元,20座就要 上千億 美元

目前中國積體電路製造業是內資、外資及合資三種方式並存的模式,其中合資及外資部分幾乎占去一半以上的產能,並且在先進技術對比方面,外資廠商也佔有絕對優勢。

觀察廠商動態,以中芯為首的本土晶圓廠最先進量產制程仍在28奈米 Poly/SiON階段,雖然在28奈米營收比重、28奈米 HKMG量產推進及14奈米研發方面皆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台積電(南京)、聯芯(廈門)、格芯(成都)等外資廠商的同步登陸也進一步加劇與本土廠商在先進制程的競爭。

同樣,在國際巨頭長期壟斷的記憶體產業領域下,作為新進者的長江存儲、晉華、長鑫等3家本土廠商,未來也會長期受到來自國際廠商在專利及價格等多方面的挑戰。

另外,從中國政府透過產業基金推動半導體發展的策略來看,TrendForce預估,未來包含1期與2期在內的大基金,與地方投入資本總額將逼近 1兆元 人民幣規模

大基金目前在晶圓製造端的投資,有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長江存儲、士蘭微、耐威科技等,還有一些重點專案仍在積極對接中。

相較於地方資本在晶圓製造的投資,大基金參與或是準備參與的新建重點晶圓製造專案,具備相對更高的避險能力。

TrendForce指出,對於地方資本來說,目前真正能落實的資金相對有限,而晶圓製造對資本的連續性投入要求最嚴苛,需要同時考慮初期設廠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投產中可能存在的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地方政府換屆時對當地重點專案傳承性影響的不確定因素,對僅有地方資本及企業參與的晶圓製造專案來說,恐會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中國晶圓廠產能如火如荼地開出,也勢必將在未來幾年讓原本供給就已相當吃緊的矽晶圓,供需缺口再度擴大

然而,全球矽晶圓廠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大洗牌後,有實力生產12吋矽晶圓的廠家,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產能最大的兩家都在日本,分別是Shin-Etsu及Sumco,全球市占分別為30%及26%;之後是台廠的環球晶,市占17%;德國的Siltronics市占11%及SK Siltron,市占9%,單這五家矽晶圓廠全球市占就超過九成,產業相當集中化。

但不同於其他產業,矽晶圓產能不是說開就開,矽晶圓的生產技術門檻相當高,特別是尺寸愈大的矽晶圓,不管是矽的純度或平坦度的要求都極為嚴格,新進者要加入不易。

除了生產技術門檻高之外,大尺寸矽晶圓取得客戶的認證難度高,即便新進者要進來,半導體廠也不太可能冒著產品出錯的風險,去認證新的矽晶圓供應商,即便半導體廠願意認證新的供應商,新廠房的認證期也要2~3年才能完成。

========================
光中國地區,就有超過 5兆新台幣的資金,就這樣砸下去...台灣地區,台積電南科 5000億,力晶2800億 華邦電 3350億.

全球都在瘋狂蓋 晶圓廠,連帶造成上游材料 矽晶圓.供不應求.

相較之下,面板廠的擴產速度 和 資金規模,遠不如半導體廠 ,友達群創,好像變成小孩在玩沙....

友達最近的費率已高達 5%, 空方可能正積極在找劵,才會開出這麼高的費率.
群創的借劵費率約在 2%上下.

之前有網友討論到 借卷賣出,除息過後,拿到的權益補償是否會被劵商抽5% 手續費? ..各家劵商規則可能不同,請洽營業員確認,例如元大 是不用對 權益補償 抽取任何手續費...

元大只對出借者拿到的利息收入,抽取 3成手續費,這裡面有包括了營所稅和其他費用了.

但如果一次出借幾百張,幾千張友達的話,元大抽取的手續費可透過營業員和公司議價,有機會談到 2成.

友達的融資已將到20萬張了,也許本週有機會降到20萬張以下. 最近買賣雙方成交量急縮,不知是否蘊釀另一次上行或下行的開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