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ing wrote:
廠商要的是「獲利」不是「低成本」(但是低成本往往是提高獲利的一種手段)
這個在目前台灣廠商中看不到...
但是台灣年輕人(從6年級中段以後)..覺得在職場無法展現VALUE時..該是時後準備往VALUE-ADDED
方向創業或求職..一味加入COST-ORIENTED的環境..無法後浪推前浪的
superscreen wrote:
我舉了例子,你似乎是視而不見
其實高科技有不少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的障礙
美國最近對大陸的油管鋼管提出課徵反傾銷稅案子
以貨幣的政策,外交的手段,智慧財產權的手段
有時還以保護對方的勞工為由,才是高明
當年就有效的逼迫日本到美國設廠...(恕刪)
superscreen wrote:
歐洲人運用環保為理由
來拉高技術門檻
所謂東協+(數字自填)...(恕刪)
superscreen wrote:
或是當更高價值的產業已經見到時
對相對落後的放棄
所以用某些產業不再受到某些國家保護或是放棄
就等同於這個國家不再保護自己的產業...(恕刪)
superscreen wrote:
其實各國都拼命的保護自己的產業和勞工
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是表面而已
rebels wrote: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