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510 wrote:
網友[夜店八月]大對3倍券內容都說得很精湛了
我已經針對夜店八月的論點解釋過了
當然,他是懶鬼兼笨蛋,所以持續跳針
1000K wrote:
把你的問題轉換一下:
今天有個特惠活動舉辦iPhone11降價2000,有一個人買iPhone 11替代他用1年的iPhone X,你如何確定沒有活動的話,他會多掏出2000,還是他就繼續用iPhone X?
照這個想法,店家要不要舉辦iPhone11特惠?
在複雜的世界裡面,有很多事情不可能透過單純的經濟理論分析,因為上面那個範例對郭台銘或是對一個學生,兩者解讀完全不一樣。
離開經濟理論範疇,回歸商家,今天百貨公司舉辦來店家消費的都發2000元抵用券,你是百貨公司的一個攤商,你有以下想法:
(1)那是百貨公司的活動,跟我無關
(2)今天人潮一定很多,我們要趁機打9折,把大家吸引過來
(3)訓練店員今天要怎樣銷售,務必把客單價洗高
(4)今天一定會賣很好,我要多備貨
(5)...
再怎麼笨的商家也不會選擇(1)吧!
沒有一個行銷活動敢確保說所有的消費都屬於額外創造出來的。
但大家要理解一個經濟學中特有現象(說特有,是因為學物理的很難體認),就是資金流通"速度"越快,越多人越有錢。
(1)你手上有100萬,等你死後流出來...
(2)我們100個人輪流持有100萬,每人持有時間是0.1秒
學物理的會說: (1) = (2),總共就只有100萬
學經濟的說: (1)有100萬的資產,(2)這100人總共有1億的資產
所以速度決定了刺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