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順過日子 wrote:銀行通過.備抵呆帳覆(恕刪) IFRS17將於2026年導入,是項挑戰。所以這幾年能持續大賺是好事。多留壹些當固本也是應該。常說:公司獲利要能成長,配股較有意義;合理比率配息,股東高興而公司開發新事業的資金也會足夠。
個人看法,2021Y存股存什麼?配合大環境,低利率,公債殖利率漲,股市增量上攻……存股首重穩定獲利,以銀行為獲利主體,股市增量證券為機會財為輔,2025Y,壽險估值配息將恢復正常…加上目前股價低估,且為專業經理人經營,個人認為現階段以永豐金為主,開發金為輔;若存股會過2025Y,則以開發金為主,永豐金為輔
a14927 wrote:問題沒配出來,都只帳上富貴...股價都輸虧損的電子股.金融最貴不過60,電子都上百、上千 IFRS17各家合計兆元的巨坑,金管會認証到去年只有4家人壽填完。主要的老牌富邦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都還在努力填坑,只能說老牌人壽(含被併購的人壽)在當年銀行利率高時,賣太多8%以上的固定利率儲蓄險。IFRS17實施後,由以前逐年認列當年度利差損即可,變成要一次認列平均壽命的數十年利差損(像原本逐年認列利差損250億到這些高利保單持有人死亡失效,若保單持有人還有40年的平均壽命,變成實施接軌IFRS17那年要一次認列利差損1兆,突然暴增9750億的差額要一年內認列誰受的了?)導致這些年只能不斷增資及獲利都拿去填坑,等填完這些一次性數十年利差損後,每年的獲利才能真實反應,金管會才會放行坑填完的人壽公司配息,將來利率環境上升時還能有回沖的利益。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這些年想辦法拉升每年的利益率,高於那些高利保單的利率,接軌時就不用認列太多利差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