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 ! 阿川當選 , A股下屎了 ! 是A股嚇死了 !

vspebrian wrote:
我原意就是綠色框的那...(恕刪)


你綠框中也沒有否定紅框的字啊,不過無所謂,

我們也可以就 I大說的來討論,我覺得他說的很清楚,你同意 I大的說明嗎?

ICE9 wrote:
A接單 = 135
A給B的價格 = 130
C的成本(人工、土地廠房、設備) = 100

留5的利潤在A
留30的利潤在B
C前2年廠房設備折舊列虧損,同樣100到第3年開始有盈利

3個公司都我自己的,我想要把錢放哪個公司就放哪個公司。
C想上市,我就逐年把C的利潤提高。

不可能有A to B to C 全部都100的事...(恕刪)



I 大紅字的部分我保留,因為折舊部分的年限有法律規定,

Erichuangtw1980 wrote:
你綠框中也沒有否定紅...(恕刪)


我最後一句還加了問號, 當然就是否定前面所有從頭到尾的過程啊. 從A下單給B 100元之後, 就都不會照那個流程走. 因為這世界上沒有那種阿呆總部啊.

不論你有所謂或無所謂. 你已經是個草包了. 連看人話都看不懂. 你老師是怎麼教的啊. 反正你一個月了都不敢公布你的學經歷, 怕有辱校風. 真悲哀啊.
Erichuangtw1980 wrote:
I 大紅字的部分我保留,因為折舊部分的年限有法律規定,...(恕刪)


你又在鬼扯了. 曲解別人的原意....

有人規定折舊年限到了, 產品就要降價出售嗎? 帳本折舊提列結束就結束了, 與售價沒有必然關係.

"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 總部扣下中國子廠的錢是扣售價中的折舊, 不是把子公司折舊帳移回總部. 是要講幾次?

反正"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 獲利, 折舊, 匯差, 專利的錢都是放在台灣總部, 不會轉給中國廠. 行之有年..... 中國廠只是生產單位, 沒有錢, 只會收到總公司給他的變動成本, 而且要跟中國銀行貸款, 幫總公司在中國借很多額度.... 窮得很, 也沒錢可以匯回來給經濟部看.

總部毛利太高, 中國政府會翻臉, 所以買很多蓋很多子公司孫公司, 把一張訂單的營收虛胖兩三倍, 這樣毛利率看起來就低低的. 不用跟中國政府吵架而變成要繳稅. 然後還把空殼在中國上市, 償還中國貸款的錢就有了, 連貸款利息也省了.

不過紅色供應鏈就比較慘, 量產時間比台商晚好幾年, 人家折舊都提完了, 他才剛剛開始量產, 價格被台商壓著打, 超額利潤都賺不到, 而且台商又很快就改規格, 價格差又市場變小, 投資付諸流水, 銀行欠一屁股還不清.

等台商陸續在台灣量產了, "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的金額會大幅下降, 用來虛胖營業額的子公司孫公司就可以丟掉一部分, 這樣總部的毛利率會快速回升, 股價會大漲.

台商回台, 有回台的代工廠, 前景會一片光明, 朝著良性發展的方向繼續壯大.
vspebrian wrote:
又在鬼扯了........(恕刪)

你說著又失焦了,
扯攤提年限要賣,你有應該有實際的工作經歷,

法律定「攤提年限」的目的,你怎麼可能不知道。
vspebrian wrote:
....反正"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 獲利, 折舊, 匯差, 專利的錢都是放在台灣總部, 不會轉給中國廠. 行之有年..... 中國廠只是生產單位, 沒有錢, 只會收到總公司給他的變動成本, 而且要跟中國銀行貸款, 幫總公司在中國借很多額度.... 窮得很, 也沒錢可以匯回來給經濟部看.........(恕刪)

別忘了電子業龍頭富士康雖然低毛利,可也是交稅大戶。

折舊是看資產是掛在大陸或台灣公司,誰就負擔折舊,這是基本常識,

如果設備折舊是在大陸廠,你不可能扣在台灣讓大陸廠虧損,照成逃漏稅的違法情況。

Erichuangtw1980 wrote:
別忘了電子業龍頭富士...(恕刪)

你知道你又閙笑話了嗎?
ratking7 wrote:
你知道你閙笑話了嗎?...(恕刪)

請說
Erichuangtw1980 wrote:
別忘了電子業龍頭富士康雖然低毛利,可也是交稅大戶。
折舊是看資產是掛在大陸或台灣公司,誰就負擔折舊,這是基本常識,
如果設備折舊是在大陸廠,你不可能扣在台灣讓大陸廠虧損,照成逃漏稅的違法情況。...(恕刪)


呵呵, 你不必自己作夢妄想, 自我安慰.

既然是低毛利, 就不會繳出什麼稅.... 沒辦法, "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一年高達1400億美元, 如果加上日韓, 那金額更多了, 中國長期忽略, 不想碰, 因為中國就算跟廠商吵架也吵不贏, 又會害訂單跑了, 損失更大.

大陸廠的折舊本來就是放在大陸的帳. 沒有移回總部. 我早就寫了, 你自己不看. "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這部分, 台灣總部只是把折舊的錢從報價扣下來, 不給中國廠. 沒有違反中國的稅法.

至於中國收台灣的舊設備, 是中國力推的政策, 因為如果中國開出新產能後, 台灣仍保有產能, 中國心不安. 損失一些稅金也不在乎. 只是這個如意算盤是錯的, 他千算萬算, 沒算到會發生美中貿易戰. 結果累積折舊囤積出來的資金成為台灣重建自動化新產能的大力丸. 呵呵. 現在換中國自己不准台商拆機器. 就算是20年舊機器也不准拆. ......
vspebrian wrote:
呵呵, 你不必自己作....大陸廠的折舊本來就是放在大陸的帳. 沒有移回總部. 我早就寫了, 你自己不看. 台灣總部只是把折舊的錢從報價扣下來, 不給中國廠...(恕刪)


你說「大陸廠的折舊本來就是放在大陸的帳」

OK,看來我們有共識的部分有增加,

但是折舊的部分台灣扣下來,最少不能造成大陸公司的「虧損」,引起逃稅的情況,

這一點你的看法如何?
vspebrian wrote:
至於中國收台灣的舊設備, 是中國力推的政策, 因為如果中國開出新產能後, 台灣仍保有產能, 中國心不安. 損失一些稅金也不在乎. ...(恕刪)

專收舊設備應該是以前的事了,

目前以競爭力的觀點考量來說,如果舊設備的效率比不上新設備,舊設備的維修成本太高,造成製造成本提高,產品的價格也跟著提高,以大陸產業競爭之激烈,用舊設備不一定划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