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有大於 3600 嗎?沒有呀 !!小學生都會算.更何況是 10 多年前的物價, 比現在便宜多了對了.人民自己還要自己拿 1000 元出來買才有 3000 元喔 !!!蘇 : 朕不要給你的.你不能自己拿
1000K wrote:你說消費券最後是落得失敗收場,我想請問你對失敗定義是95+%的替代效應嗎 這不是我說的,是審計部宣布的,另外根據自由時報的圖片,估計替代率是72%https://img.ltn.com.tw/Upload/business/page/800/2020/05/30/189.jpg行政院公布的文件認為有高估:http://www.ey.gov.tw/Upload/UserFiles/%E6%B6%88%E8%B2%BB%E5%88%B802.pdf但若不糾纏數字上的爭議,八年來倒也沒看到有人宣揚跟稱讚消費券的政策,所以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大家心裡有數。話說回頭,方案討論了幾個月,最後還是走上被批評詬病的老路,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不知道不想用的人有沒有放棄QUOTA的方案, 讓給想要用的人....?像口罩實名制時一樣, 手機按一下取消配額, 讓其它人來抽獎好了...我想看看多少人會放棄!15000可以變45000的話, 很想去買台MACBOOK PRO....才花15000元...!這方案有沒有效, 等實施了再說, 不用急著酸...! 週遭很多人已經在規劃怎麼花這筆錢了, 我只嫌額度太少...!以績效來看, 我想這三倍券的構想應該大於當年的消費券...! 有人有心去設計一個不同的方案, 看看能不能比以前的消費券效果好, 何不讓人家試試....? 就算成果不如預期, 也是一種嚐試, 不需要一成不變...!
tocoliao wrote:話說回頭,方案討論了幾個月,最後還是走上被批評詬病的老路,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老問題啊~目標越大,就不可能越簡單達成。專家研究半天,結果看到一群人懶到連領券裝APP可賺錢都嫌麻煩,這就是國家的弱點啊!一個國家要強,應該是趁資源花下去的時候提升能力。一個國家會弱,就是資源都花了,大家還在研究怎樣比懶惰冠軍很多人都知道GDP提高的方法,但知易行難.....還會被懶鬼說不食人間煙火要比懶惰,真的不用什麼智商(當然,有一群人似乎花精力在切磋懶鬼的生活哲學,我就沒興趣參與,層次差太多了)
tocoliao wrote:效果一定是不如預期的(恕刪) 這種政策本來就避免不了替代消費,但也不是全部,我是不知道這次搭配一些限制及增加多元領付方式是不是真的有機會降低替代消費的比例(其實也很難量化)但前朝花了858億元,而引用一篇文章內容『以人口2359萬計算,支出面來看,每人多2000元,要花政府預算471.8億元,但是人民先拿出1000元出來兌換,等於政府回收235.9億元,所以政府支出面,加上約10億的行政費用,實際只花不到250億。所以,消費面如果只算從政府提供的刺激來看,至少707.7億元,所謂花三分之一的預算可以得到三倍效果是從這裡而來。』就成本/效益比,理論上就會比前朝好,但經濟部長說實話也真的吹噓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