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通膨經濟學、兩萬二、與台灣人大滅絕

公路車ing wrote:
回覆如下: 我自己個人是我自己個人的事...我不優秀、也不成功

但是我只想要表達一樣的概念,有時間去抱怨,不如花時間去想辦法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

但是我個人只相信: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
(恕刪)

怎麼感覺您的前後說法邏輯不一阿?

前面不是您以自身從17K翻了好幾倍的例子,來暗批那些只會抱怨的人沒實力?

我不想亂扣別人帽子,可是當您以自身的例子發文,我只看到您以自己有實力可以薪水翻好幾翻為傲,再以這點去論述那些只拿22K的人只會抱怨,怎麼這會兒又在這邊說自己回覆如下: 我自己個人是我自己個人的事...我不優秀、也不成功

實在不懂您的立場到底是為何?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
但是我個人只相信: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

光看您說的大道理,我也只能說您大概還沒遇過真正的挫折吧?!
你說的道理我只認同一半

我個人也相信: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可是有準備的人是不一定會有機會

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可是準備好的人是不一定會成功的

當然要給那些所謂的失敗者硬扣帽子也行,也可以去批這些人就是準備不充分才失敗的
反正成敗論英雄這也可以說是事實,畢竟有人是這樣看事情的!

只是當一個社會所有事情都把成敗論英雄當成價值觀時,其實成功的人不一定真的成功了,失敗的人也不一定真的失敗了

就看個人價值觀為何了,至少在這位大大的文當中,除了文章蠻長的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大大想表達的價值觀為何?

以前我一個朋友送我的一句話:話多不代表口才好.........

其實多看你幾次文,也知道某部分你是善意的,只是還是上面我朋友的那句話.....

不要像我,有時扯東扯西扯太多,結果重點都失焦了還惹了一身腥!





superscreen wrote:

實習的不算,那是讓你試水溫,不然以後公司拿什麼來檢驗你是否適任

當你申請正式的職位
移民局規定
你的薪水不可以低於市場行情
比如你的職位一般行情來說是六萬
那你不可以以低於六萬來搶工作

還有公司必須在主要報紙先刊登求職廣告
沒有人應徵或是應徵者不合資格(不可以主觀的喜歡或是不喜歡)
才可以輪到你
...(恕刪)


雖然說是實習簽證,但是每個人都是拿全薪的啊。

我無法確認,但是就我的了解,工作簽證是不需要這些的,至少我的申請表上就都沒有。參考一下 wiki 對於 H1 visa 的說明就有囉,僱主是不需要登報紙的!最低薪資也是幾乎統一的。我今年也有參與找人作業,找人的時候,我們完全不問他是美國人還是實習簽證。

我們確實有寫專長登求職廣告這些東西,但那是之後加速辦綠卡用的。工作簽證(非移民喔)的取得,主要是申請抽籤制的,每年全美國申請的人,用各種優先順序抽六萬多名額。理工有機會延長實習簽證,所以公司挑一下,比較穩可以抽兩年。今年不景氣,找到工作的申請人少,所以碩士以上有申請的都有過。這樣講起來,只要在美國隨便念個理工碩士,找到工作,就可以拼六年,除了景氣差的最近這兩年,主要擔心的是抽籤抽不中耶。

不過這些比較偏工作求職啦,好像跟主題越來越遠啊。
零的境界01 wrote: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可是有準備的人是不一定會機會
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可是準備好的人不一定會成功...(恕刪)


您說的很有道理啊,我想是沒有人否認的。
但是對失敗者寄予同情,與抱持著凡事都是別人的錯,寫文章思考邏輯亂七八糟(原來引用的那篇),好像是兩回事嘛?還是您認為是同一件事?
walaman wrote:
去看看零件比例吧, 最終組裝不代表生產 ...(恕刪)


我知道這兩者不等義啊,但是您要跟 superscreen 大哥說喔,因為他說,大部分都在美國生產,所以我才去查資料的啊。事實上是 2/3 在美加墨生產,再扣掉這些減項,實際上在美國生產的東西少很多啦。所以說,美國也沒有很認真在保護汽車工人啊。
rebels wrote:
您說的很有道理啊,我想是沒有人否認的。
但是對失敗者寄予同情,與抱持著凡事都是別人的錯,寫文章思考邏輯亂七八糟(原來引用的那篇),好像是兩回事嘛?還是您認為是同一件事?


這篇都蓋樓蓋的比101還高了!您只丟一句(原來引用的那篇)

我如果知道您是指哪篇挖頭輸厚粒.......

看來我是不懂你的邏輯了,我閃了嘿!

零的境界01 wrote:
這篇都蓋樓蓋的比101還高了!您只丟一句(原來引用的那篇)
我如果知道您是指哪篇挖頭輸厚粒..........(恕刪)


這一樓的標題就是 轉貼 啊....
我也不敢要您的頭啦,我沒這麼大湯鍋

零的境界01 wrote:
在社會上混實力是很重要,但相信我有時還是要運氣與際遇的!

這句話我贊同

我覺得最有資格抱怨的是2007-2009年的年輕畢業生

大家不要怪他們在這邊抱怨..更不需嘲笑他們年輕不努力

換成是現在已經出社會超過五年的人來看..它們或許嫩

但是22k或現在台灣低薪的環境對它們公平嗎? 現在在社會中堅份子..如果換成自己或小孩是近期才進入社會..會怎麼作?

他們可以了解自己辛辛苦苦培養..送入高等學府或出國的小孩..出社會卻是這樣的起薪時..有沒有後悔的感覺?

政府如何讓台灣這批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希望..才是應該要努力的

因為當這個社會傾向讓年輕人得不到努力的動力時...注定這個社會走向衰敗

多給年輕人一些鼓勵跟方向,並努力不要成為失落的一代..

較早進入社會的人袖手旁觀..其實是對自己子孫的殘忍
Po這篇文並不是著眼於他的文筆多好

邏輯多嚴謹 思緒有多周密 又不是寫論文 要publish

只是作者將一堆蛛絲馬跡 導向他認為的結論罷了

不管認不認同他的文章

就像 貨幣戰爭 把西方資本家妖魔化(?) 也說不定是真的

很多立論其實有商確的餘地

那又何妨 提供給大家更寬廣的思考空間

就像 經濟學 的立論假設是 人是理性的 一樣

如果這條件不成立 那經濟學 就沒人讀嗎

不管人是不是理性的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 大多數人絕對是自利的

不管是資方還是勞方 都要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如果你是資方可以找到薪資低但能力一樣的勞工 你要不要換人?

有那家公司老闆薪水低於員工?

如果大部份資方都壓低薪資 且政府默許 那你要不要跟進

當然不希望 台灣人有滅絕的一天

個人的感覺 在職場上待得夠久 起碼十年以上的人

會對這篇文張指出的方向更感到憂心

因為從周遭的親友同事間發生的事 看得多以後

覺得這篇文章並不是無的放矢

縱有不完美的地方 但還是瑕不掩瑜

Numbers have no respect for humans. They just are.
willk wrote:
這句話我贊同我覺得最...(恕刪)


說話公正客觀 不偏坦 分析條理 面面俱到

小弟一直在觀察您的發文 是少數台彎的清流!!!

我實在也很擔心自己的未來 這麼低的薪資 養家會出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willk wrote:
他們可以了解自己辛辛苦苦培養..送入高等學府或出國的小孩..出社會卻是這樣的起薪時..有沒有後悔的感覺?

政府如何讓台灣這批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希望..才是應該要努力的.....(恕刪)


如果這個小孩,幾歲了還叫做小孩,真的是塊料,自己也就知道該往哪裡去了,如果不知道,那確實該後悔啊...

政府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優質的教育(我們在量上面還不錯啊),以及經貿環境的開展。以前我在台灣工作的公司,跟大陸分公司往來很麻煩,現在變簡單了。台灣與東協、歐盟的關係也要多努力。但是這一切,對於只想坐在家裡抱怨政府聯合老闆欺負我的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