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大衛香菸 wrote:
A大,請教一下,像...(恕刪)


總外資群是買了22萬多張,其實你自已幻想一下自已是其中一個外資,手上慢慢的到買了三萬張,股價一直在14.x上下來來回回,你買來賣去的量只佔了1/30。1/50,這樣降成本,降的很有限,尤其外資也不是神,總不會都是抓到波段最低賣在波段最高,買賣也是要交易稅(給政府的誰都一樣).手續費(給券商的也許能比我們便宜一點),最有效的降低成本法是像我之前的操作,買3張在13.25,賣1張在14.55,一來一回差1.3元,扣掉手續費、交易稅0.07元,這樣有1.2元,平均分給剩下的2張,一張是降0.6元,也就是成本變12.65元。那你想想外資有可能三萬張賣一萬張後然後再買回一萬張嗎?而且我在做這件事時,宏碁是從13.25漲到15.x,做完後雖然我降成本了,但是我的持股從3張變2張,我的股票是沒有多回來的。那如果我現在把那1張買回來,那是不是我的成本又拉回到13.4了,所以你自已想一下就知道,不太可能在宏碁這種走勢,外資又能吃股票又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外資唯一有降到成本的就是去年配了0.5,我已經把這0.5考慮進去了,整體來說外資這22.x萬張成本不會低於14~~~


其實對我來說技術分析,我唯一看的就是均線,我只在乎怖局中的外資群、法人,主力的成本區在哪,那我跟著怖局,我的成本只要低於這些均線,我就贏了,沒辨法,當你量大時,你想要大贏,就一定要在大家非理性時下大注,如果你只能落在平均價不想買的比別人高,那就只能平均下注把成本怖在均線上~~~值得一提的是我以前都是下大注在我認為此價格低於價值時,那我寫的文寫其實就是含括了看出低價時你找機會下大注(籌碼面,基本面,均線面),但目前我選擇的是比較穩打的方式(有一天等你資金大到某一定的地步,相信你也會開始選擇穩打的方式)。
宏碁2017年3月合併營收223.28億元 年增-7.98%
wade619 wrote:
宏碁2017年3月...(恕刪)


連續年增失敗,雖然月增3x%,不過,我說過3、6、9月月增3x~4x%本來就是正常的~~


不過這也是非戰之罪,台幣第一季太強了10億美金的營收,換回台幣,1:32時可以換噡320億。1:30時只有300億。10億歐元的營收 1:35時可以換回350億台幣,1:32時只能換回320億台幣~~

223億的營收應該有30%來自美元,43%來自已歐元、其它,27%來自泛亞~~

台積電第一季營收也是低於預期~~呵呵~~低了2.57%~~

之前有一位朋友說第一季升了6.x%,所以匯損會有6.x%,其實也沒有這麼誇張,到1月底時匯率還有31.1,到2月底前還有30.76,3月底的最後一天是30.3,以避險用的遠期合約是以30.3來算,不過營收,毛利是第一個月為單位,所以整體第一季營收匯損差不多是3.x%。


華碩 (2357) 3月集團營收451億元,月增41%,年減7%,3月品牌營收416億元,月增46%,年減8%,合計第一季集團營收1082億元,季減14%,年減9%,第一季品牌營收982億元,季減16%,年減11%,符合法人預期950億~1000億元的營收區間。

三月年減幅度好像都差不多!!
不過以第一季整體來看,宏碁表現優於華碩!!
我個人認為第二季開始營收會愈來愈好,因為新品在第一季開始已經要陸續出貨了~~

宏碁為grandPad打造銀髮平板2017第一季上市- SOGI手機王
宏碁擴大VR佈局,明年第一季推MR裝置|數位時代
宏碁計劃於2017年第1季擴大VR產品布局- DIGITIMES 物聯網
宏碁BeingWare 攻海外10國
宏碁智慧交通邁入收割期| 個股動態| 證券| 聯合財經網


Acer_kewei wrote:
連續年增失敗,雖然...(恕刪)
wade619 wrote:
華碩 (2357)...(恕刪)


哇~~你已經早我一步拿華碩的營收來解釋我上一篇文章的假設了~~~

因為華碩的營收結構也是亞太佔 49%、歐洲 30%、美洲 21%,但對於宏碁來說台幣強還是比較傷一點,因為宏碁的營收比例是亞太27%,歐洲、中東、非洲43%,美洲 30%~~

這樣比才有意義,在相同的匯率下同性質的公司增減,宏碁累積1~3月年減0.5%,華碩累積1~3月年減9.25%,3月的對3月的年減是宏碁年減7.98%,華碩年減7.23%差不多~~~

以下是華碩不同年第一季的營收
2015 第一季 1118億 (美元匯率31.7~31.4,歐元匯率38.7~33.7)
2016 第一季 1192億 (美元匯率33.05.7~32.28,歐元匯率35.9~36.73)
2017 第一季 1082億 (美元匯率31.1.7~30.28,歐元匯率33.94~32.34)

其實看得出來華碩的業務是超穩的,這三年第一季的營收單純只是隨著歐元、美元而有起伏,今年第一季台幣超強,所以看一下華碩的今年第一季營收和去年第一季比是少了約9.x%,和2015時的匯率比,營收少了4~5%,所以我說業務很穩,營收隨著匯率而變。所以謂的業務很穩指的是一季就是都賣出同樣的台數,只是不同的匯率下相同的台數帶進來的營收是有差異的。所以按照這個邏輯來推,宏碁在和相同的匯率下累積1~3月年減0.5%,那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去年同樣的匯率下,宏碁的積累1~3營收應該是年增9%。
請教A大, 以華碩這樣的年減幅度跟宏碁比, 宏碁雖然幅度跟華碩差不多,

但宏碁現在是轉型成績要開始出來才對, 相同的條件下營收應該要成長才對(或是年減幅度要比較少)

畢竟去年轉型已經付出營收減少的損失了, 以這樣的角度來看三月營收, 是否不及格呢?
狗王政 wrote:
請教A大, 以華碩...(恕刪)


我上一篇有補充,你可能還沒有看到,剛編輯完而以,宏碁、華碩基本上都是以季為單位來看,不同的匯率下,如我上一篇說的,宏碁2017是累積1~3月季增看不見的9%(被匯率蓋掉了),為了把這消失的9%找出來,我們特地找了華碩出來主持公道

宏碁第一季符合預期,但不到我要加碼的程度,我說過我加碼的速度會又快又準,所以是那種三心二意的人,最好平常就先建立好你要的核心持股,遇到修正到月、季、年線時可以多買一些無所謂,不然哪天等看到我加碼了,可能又漲了一些了。我記得我在13.25買時,我馬上就說我買了,不過好像大部份的人都到了14.x才買到,所以我的文章有說我覺得現在值多少錢,所以低於這個價格愈多時,平時就該建立持股。

現在離5/1x開第一季季報,約剩23個交易日,想等季報出來的也行,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如果季報好,可能當天一口氣我就加碼到我要的水位,如果不是很好,我也會延季、年線慢慢的怖1/4,等第二季財報~~
A大買的價位真是漂亮,雖然我有一些是買在12.7,也就是發佈認列減損利空的那天,但因為之後陸續加碼,所以均價大約在13.85左右,不過說實在的,如果看好宏碁會轉型成功,當有天宏碁來到25-30元再回頭看時,13.5跟14.5好像沒什麼差,只是在建立核心持股時當然是愈低愈好,因為成本愈低才愈容易抱的住,不然隨便給你震一下就開始抖了~~

順便一提,去年年報開出後,外資仍繼續收籌碼,融資繼續退,尤其美林這家外資,真的很捧場!
而且根據歷史經驗得知,宏碁融資水位在低檔時,股價要大跌真的不容易~~

Acer_kewei wrote:
我上一篇有補充,你...(恕刪)
今天掛14。45,沒買到,之前補的均價也在14。45
感謝A大的解說, 這樣我就對宏碁更有信心了,

再請教A大一個問題, 像這一型的轉機股, 如何判斷他可能轉機失敗呢?

(例如營收連續年減幾個月, 或是毛利, 營利連續幾個月下降?), 或者說轉型3年了, A大會給他多久時間證明是否成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