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KELLY8116 wrote:
外資真狠10年線才是...(恕刪)


買新聞的話就是他們爽怎麼說都好囉.
今年台灣升息幅度沒有很大.
銀行壓力也小了點.
明後年選後降息可預期.
營建類股繼續噴.
大家繼續借錢買房子.
銀行跟建商雙贏.



30年還不夠還40年啊.
寬限期5年又剛好可以閃掉很多房地合一稅.
小屋變大屋
再來還40年
阿野
看來你沒有真的繳過合一稅,六年戶籍都要在那,不能遷走。
allen190
五年後房價是一起漲,何來小屋變大屋?除非搬較偏遠。
第一金法說會/逐步減降股票 法人估明年股利1.12元「持穩」


2023/11/30 22:21:33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第一金(2892)今召開法說會,會中揭示2023年前十月自結稅後純益201.5億元,已達到去年全年獲利的97%,法人預估全年可望賺220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6元與去年1.56元相當,若以第一金平均七成配發率估算,2024年每股將可配發1.12元股利,與今年1.1元相當

第一金副總李淑玲說,今年獲利比去年成長近一成,股利政策盡量維持「穩定」的配息水準,主因是會牽涉到放款等業務成長狀況,若明年景氣回穩、要增加放款等耗用資本業務時,盈餘就需留在帳上因應。

據第一金規劃,現金和股票配發率將會與去年相當,配發率各約在51%和20%;換言之,若以法人估每股配發1.12元股息,其中每股配發現金0.81元、0.31元股票。

因應金管會2025年將要上路的資本新制,拉高銀行投資股票的風險權數,一銀表示,未來將逐步減降股票部位,債券投資也會選擇投資等級債,來降低資本耗用。第一銀目前台股部位已較今年初降了40億元到210億元。

其次,第一銀也將向金管會申請,資本適足率適用IRB法(內部評等法),一銀以6月底估算,風險性資產將大減2000億元台幣,適足率將大增110~140點(1個基本點=0.01個百分點),但需視最後適用時間而異。

法說會上也公布第一銀行前三季獲利三支柱,以投資收益年大增1.5倍到156億元,Swap收益是貢獻主力,手續費收入也年增9.6%到66.7億元,以銷售海外債及高保障倍數保險為主;淨利息收益則年減18%到219億元。

第一金主管說,今年前十月Swap收益是115億元,預估全年收益可達120~130億元,推升今年全年整體投資收益估達190億元高峰;2024年美國下半年降息,Swap收益約打八折降到90~100億元,將轉做債券和放款來彌補,估投資收益也會與2023年190億元高峰相當。

手續費收入則是一銀明年成長重點,2023年全年估88億元、2024年估可賺100億元、年增14%;淨利息收入2023年估290億元、2024年估可賺300億元。

第一金看好在2024年科技產業等復甦需求、加上選後投資信心穩定,估將會帶動企金和海外貸款需求,估明年整體放款將成長5.5%,其中外幣放款因今年低基期而成長10%、企金成長4%、房貸成長7~8%,海外市場仍看好香港、北美和東南亞市場;手續費手收年增15%,投資收益則與今年持平。

李淑玲說,第一金明年維持中度成長,將隨市場變化、尋求創造獲利和成長動能,並善用資本效率,將朝向手續費、投資收益等不耗用資本業務來做成長動能。
今天我投資 wrote:
有關發布證券交易法第41條規定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之令。(2021-3/31)

金管會操蛋的規定不止上面這種,還有下面這個。
這個是說,你去年用$90 買了一檔二十年期的公司債,今年漲到$95,你把它賣了,
金管會說因為這檔還有19年到期,所以你今年只能認列 $0.26,這$5 你要分十九年列帳。

賣掉的東西你還管它幾年到期,難道那家公司後年倒了,那檔債券變廢紙,會影響你嗎?

然後還沒賣掉,還在領利息的,放AC 項,還要等價格回升,
才可以發股息?那我還放什麼AC項?

壽險的資產應該絕大多數都是列在AC 項,
為什麼其他的AC項不用算,只有去年的才算?
十年前放在AC項的不用算?
那些美國十年二十年公債,利率只有1%,2%的,
全部拿出來算,會不會永遠都不用發股息了?

六壽險前三季賣債賺嘸50億

六壽險前三季賣債賺嘸50億
近20多年來新低,今年無債可賣的窘境,11月可望好轉
04:102023/12/01 工商時報
戴瑞瑤

11月美債殖利率回落,六大壽險手中債券淨值應可明顯回升。圖/本報資料照片

六大壽險股債資本利得情況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美國聯準會仍未鬆口降息前,債券殖利率不斷攀升,價格大跌,往年可靠賣債大賺逾1~2千億元的六大壽險,今年不止無債可賣,為調整體質亦實現債券虧損,前九月賣債資本利得不到50億元,應是近20多年來的新低。

六大壽險估計握有逾新台幣16兆元的債券部位,9月底因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帳上債券評價損失近4.4兆元,無利可實現,但11月美債殖利率回落,六大壽險手中債券價值也大增,估計11月淨值應可明顯回升;若明年聯準會開始降息,則壽險即可守得雲開見月明。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及台灣等六大壽險,今年前三季從債券實現的資本利得,多較去年同期減少45%~55%,甚至有三家壽險至9月底是實現債券損失,至9月底六家公司債券已實現資本利得合計不到50億元,同比約衰退近8成,六大壽險前三季主要靠賣股支撐,六家合計已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共1,38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340億元左右,減幅約20%。

去年美債價格即因升息急跌,侵蝕持債大戶壽險的淨值,六大壽險去年10月陸續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將淨值下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以成本列帳,目前約近九成債券是放在AC。

2021年與2022年債券價格平穩時期,六大壽險一年從債券實現的資本利得超過1,800~2,000億元,加上股票操作的資本利得後約會有4000~5000億元,先前賣債利得更大,在金管會勒令賣債利得要依未到期年限分年認列後,才縮小每年的債券資本利得。今年則不是因法規限制,而是無債可賣。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因為債券利率上升,要從債券實現資本利得機會較少,股票波動度也加大,預期今年整體實現的資本利得會較去年減少。但明年美國可望降息,提前佈局的美債部位有機會帶來資本利得空間,明年上半年可寄望股市回穩,下半年債券有機會,預期明年資本利得會比今年好。
recnas
搞錯了吧。例如壽險公司賣掉還有10年才到期的債券,賺了100億元,扣掉20%稅後,80億元認列為(損益表)當期獲利,(資產負債表)就是轉列在特別盈餘公積,分10年,每年可釋出8億元作為可分配盈餘。
我就是愛拍照
新聞不是這麼寫的呀。你的例子,當期獲利應該只有八億。至於資產負債表怎麼列,新聞沒講。該不會就是列現金資產或一般市場評價資產吧?有懂的說一說?
金控或銀行想要「敵意併購」(非合意併購)需符合四大條件,金管會今(30)日公布最新審核結果,若不計算資本充實(視申請時才算)最新狀況,其他三條件下,有7金控、8銀行夠資格,較上次公布時新增1金控1銀行,皆民營機構。目前我國金金併唯一非合意併購成功案例僅富邦金(2881)併日盛金一件。

一堆廢話,有資格又如何最後不放行 白忙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金管會操蛋的規定不止上面這種,還有下面這個。
這個是說,你去年用$90 買了一檔二十年期的公司債,今年漲到$95,你把它賣了,
金管會說因為這檔還有19年到期,所以你今年只能認列 $0.26,這$5 你要分十九年列帳。...(恕刪)

我想金管會是在預防“不良大股東”掏空公司,假設一家壽險公司把所有有獲利的債券都賣了,然後一年內把獲利全拿出來配發給股東,會發生什麼事?首先股價飆漲(但大股東可能開始倒貨),然後還有豐厚的股利(分給小三到小八),接著呢?就沒了,只剩一堆高檔套牢的小股東….。我只想到這一點。
kim122
在台灣金融業是特許行業,未來不會發新的牌情況下,少一間是一間,除了某西瓜以外,基本上不是北七會希望搞垮自己金雞母 讓人分食他的版圖
該怎麼辦才好啊
如果你的假設是正確的話,那表示上市櫃公司配息越好的,大股東都在掏空公司囉??
今天我投資 wrote:
用更簡單的例子跟你說...(恕刪)


感謝您的指正

我的心得結論與你分享:
1.我的看法是:單就資產負債表的數字邏輯與內容,FVOCI重分類為AC,影響資產負債表的「數字」是當期的其他權益,不影響當期未分配盈餘的數額

2.但是金管會的函文要求對重分類影響數額提撥特別盈餘,影響的是未分配盈餘的「未來用途」而非數字,因為用途被多加限制了,可拿來派發股利股息的數額就被排擠而縮減

3.所以您聚焦討論的是未分配盈餘可拿來分配給股東的數額,這是用途,而非財報上的數額,在財報數字是不會呈現的,需要閱讀者自行對法規要求的掌握與理解才能自行推估,而我在這裡未能有效掌握到金管會在去年的發函要求,所以對特別盈餘提撥與可分配股利股息的數額推估有誤,感謝指正

4.所以我們雙方對財務報表解讀與認知的討論沒有對錯問題(未分配盈餘數字),只是論述用詞各持己見,而對於特別盈餘的應提撥數額推估與可用於分派股利的數額推估,因為我們討論的是開發金(子公司中壽),所以是我錯了(未分配盈餘用途)

5.自己對事件再了解、歸納、與心得:
壽險業進行資產重分類的目的在於挽救淨值,不是為了分派股息股利給股東,所以不要再糾結金管會管太多,質疑AC項與市價的未實現虧損為何提列特別盈餘,只能說特殊情況>特例處置>特別規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壽險公司若連續二期淨值比未達3%,主管機關應依規要求業者提出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措施;若壽險公司未限期改善且淨值低於0者,主管機關得予以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或命令解散之處分。 故2022年12月底之淨值比將是決定3家壽險業者資本適足是否達標之關鍵。...」 (援引於 https://www.ey.com/zh_tw/insurance/liquidity-crisis-facing-taiwese-life-insurers)

2022Q4是壽險業史無前例的大量對資產進行重分類,其實連金管會都無法定奪,把球丟給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制定參考指引,至此重分類影響數需提特別盈餘確立

請參考 :保險業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應依IFRS 9「金融工具」規定及會基會參考指引辦理

因為是保險局發函會基會,所以僅適用保險業,不約束銀行業,神奇吧!!! 所以你說資產重分類影響數要提撥特別盈餘,是對也不對,就看你討論的對象

新聞報導「 .. 金管會官員表示,放在其他綜合損益(FVOCI)及公允價值入損益(FVTPL)下的金融資產若有跌價損失,當年獲利本來就要先就此金額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若有剩餘才能分配股利,現在資產重分類,債券改列攤銷後成本(AC)用成本列帳,但「原本該提存的,還是依未重分類前方式提存」。...」(援引於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21105700154-430305)

各壽險公告
中國人壽於11月3日公告,.... 自結重分類後淨值將增加300億元以上...
新光人壽於10月28日公告....估計淨值將可增加386億元...
國泰人壽10月20日公布,估計重分類後淨值...增加2.426億元...
南山人壽10月11日公布,(沒說金額) ..估計淨值比可從9月底自結的-0.59%,回升到5%以上。
(援引於https://www.fintechgo.com.tw/FinDiary/Article/30197936123843)

結論:
壽險為主金控,水太深了(不只是這次事件),諸如企業的資產分類企圖,金管與保險管理單位的高度監管與指導..等,不要單看EPS與財報就高潮了

個人不負責看法:開發金與國泰金明年『很大的機會』需動用資本公積才有能力配息,另國泰特別股是溢價發行,有資本公積,但是開發金乙特是依面額發行,沒有貢獻資本公積,這裡就不只是公司章程修改那麼簡單
abelli
意思是"弱手"碰壽險金控只能碰富邦金,其他別碰...
KELLY8116
家大業大的國泰金⋯⋯
KNKNKNKN wrote:
感謝您的指正我的心得...(恕刪)

不能單看EPS,尤其是推估配發股息時。
例如
向來高配息、近十年盈餘分配率逾九成的好樂迪,公告前三季EPS7.56塊,前三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639.988.000元,基本每股盈餘7.56元。
但是…若以好樂迪已發行普通股數125,219,960股,換算後前三季EPS應是5.11塊,與公告7.56塊差了32.4%。其原因應為錢櫃持股列庫藏股所致。那庫藏有參與配息嗎?由錢櫃財報顯示是有。
另外,我記得公司有庫藏股但尚未配售予員工時,其庫藏股不參與配息。一時間找不到法規,若有錯請指正。
awak
平均成本不到28, 現增要33, 平均成本又要變胖
KELLY8116
awak 那就舊換新
成本低於33的就沒法度了
HWT2013 wrote:

逢高賣老股換新股囉

MBUSA
[拇指向上]
Lch2506
為什麼外資沒有壓低它的定價呢?
十一月的十年期美債利率大跌至少0.5%,一下子就跌回八月底,九月初的4.2%左右。
以十月的操作看來,各大壽險業應該都賺不少。


金融三業10月大舉投資股債超過2600億 壽險業火力全開
2023-12-03 22:23 聯合報/ 記者
朱漢崙
/台北即時報導
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截至10月底最新的股債投資統計,金融業合計淨加碼台股140.36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截至10月底最新的股債投資統計,金融業合計淨加碼台股140.36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截至10月底最新的股債投資統計,其中壽險業火力全開,同步大舉加碼台股和美債,10月金融業合計淨加碼台股140.36億、加碼美債更超過台幣等值2500億元。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由於美債殖利率在10月飆高衝擊債券的價格,壽險和銀行業儘管舊債承擔更高的評價損失,但仍逢低買進大舉加碼,其中壽險大買超過1600億、銀行大買876億,合計銀保證三業10月加碼美債超過台幣等值2500億元。

保險業者指出,壽險公司之所以在10月反手大舉加碼股債,一方面是找逢低買進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保單解約潮已經沒有先前劇烈,這也使壽險公司變現救急的壓力減少,例如10月壽險公司的帳上現金部位比9月減少近200億,也和擴張股債投資的規模有關。

另外在台股方面,壽險業者在10月底的國內股票市值為1兆7349億,如果計算台股在10月下跌2.16%因素,10月壽險加碼台股大約251億,另外銀行業者則在10月已經連續四個月賣出股票,10月賣出91億,但是賣股的幅度比起9月的122億已經大幅減少。業者表示,主要在領完股利之後繼續出脫股票實現獲利美化帳面,另外也為年底增加提存來準備資金,並提高相關的財務指標表現。

至於證券商在10月也繼續賣股18.64億,但減少的幅度同樣遠低於9月賣股253億,因此相較於在9月金融三業合計大賣台股381億,10月因為壽險的大力加碼251億,整個金融業對台股淨加碼140.36億。

今年10月壽險業持有國內外債券的總市值來到台幣等值21兆5274億元,比9月的總市值21兆3300億,增加1974億,若以台幣匯率在10月貶值0.47%,以及壽險業目前的債券部位配置,九成放在AC、一成放在OCI的比例,以及十年期公債價格下跌超過3%等指標來估算,壽險業者在10月加碼債券的金額已經超過台幣等值1600億。

銀行則是在10月加碼債券876億比起9月多加碼359億,累計前10月銀行加碼債券的累計金額已經破兆,共加碼1兆0242億。另外一方面,由於10月的債券價格大跌,銀行在10月的評價減損為2375億,比9月的2221億更高,同時創下今年以來的單月損失新高。

以前10月的金融三業投資台股的情況來看,累積前10月券商加碼台股511.36億、銀行加碼49億、壽險反向減碼785億,合計金融三業今年前10月一共減碼台股近225億。

若以台股的持股部位來看,銀行業者10月扣除成本之後只賺2267億,是近五個月來的最低點,同時也比上月減少2.6%。
dormer
「10月銀行業…累計前十月已敲進債券1兆242億元」。如果真如fedwatch預測,買債多且放對科目的金融業,明年豐收。我是11月下旬買元大及國泰美債正二,希望明年豐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