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由於我無法直接訪問外部網站(包括你提供的台灣大樂透開獎結果頁面),因此無法直接分析該網頁的數據。
你可以問看看過完年gg是漲還是跌?
中國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事件

DeepSeek頂多就是個運算模式,為什麼一堆人看衰NVDIA、台積電呢?
難道軟體還能跨越到現實影響物理嗎?
假如!DeepSeek真有那麼強,它依然還是靠NVDIA的GPU實現,而且是次級品,如果能用到最新的H200,是不是算力更強大,能用更低的成本完成GOOGLE、微軟、Opend AI做到的事情
我看來,DeepSeek只證明了一件事,他拿著舊大砲打飛機,而GOOGLE、微軟、Opend AI卻是拿著大砲打蚊子,那問題是出在大砲身上?還是...GOOGLE、微軟、Opend AI身上

這不是很明顯的事情嗎?
如果運算模式能改變物理帶來的差距,何不出一款軟體讓4090超越5090,以後就不用買新的顯卡了

但看看一堆新聞帶風向,好像NVDA 完蛋了,在未來對算力的需求會更龐大,除非擔心算力過剩,那NVDA 才可能完蛋

大陸有人吐臭 DeepSeek



偷了考題、答案,裝作很會說也是一種優秀
OpenAI:已掌握證據 顯示DeepSeek盜用其訓練模型

OpenAI今天表示已掌握證據,顯示DeepSeek盜用其模型進行開發;業界也指DeepSeek握有大量輝達H100高階晶片,形同直接挑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蒸餾技術可讓開發者利用更大、更強的模型輸出成果,在較小模型獲得更出色的表現,並讓他們在特定任務上以更低廉的成本得到類似結果。

儘管蒸餾是AI業界常見做法,但DeepSeek若利用蒸餾技術來打造自家模型,並與OpenAI競爭,將違反OpenAI服務條款,因此產生疑慮。


引述某人的話,DeepSeek要用在寫code,才準確
DeepSeek聊天機器人 新聞傳遞可信度僅17%

報告顯示,DeepSeek聊天機器人在回應新聞相關提示詞(prompt)時,有30%的時間會重覆虛假聲明,有53%的時間會給出模糊或無用的答案,失效率高達83%。

這高於西方聊天機器人平均失效率62%,引發對於DeepSeek的質疑,DeepSeek聲稱其AI科技性能可與OpenAI媲美或表現更好,而且成本低許多。
陀螺不打轉
你終於承認自己沒有思考,只會看ptt留言來選風向。至於azure也提供deepseek是事前,當時不知道他拿來做什麼,把事前當事後的決議,這叫有思考?[沒有不敬的意思]
jerry040161
承認沒思考?你國文也不太好嗎?事實上就是美國一堆專家都研究過,也發表評論,你有去看過跟思考過嗎?還是你或網美比美國專家強?
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不能容許像DeepSeek這種中國模型威脅我們的國家安全,並利用我們的技術推進其人工智慧野心。」

他強調:「我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對DeepSeek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所依賴的關鍵技術,實施更強有力的出口管制。

===================================

輝達27日作出回應,大讚DeepSeek新的AI模型R1是「AI一項出色的進步 ,是一項測試時間縮放(Test Time Scaling)的完美範例。」。

輝達也表示,DeepSeek使用的GPU完全符合出口規範,駁斥了外界對其違規使用先進芯片的質疑

輝達的聲明顯示,該公司認為 DeepSeek 的突破,為輝達的 GPU 創造了更多工作。

======================

深綠網紅狂唱衰DeepSeek 專家指出網紅錯誤觀點

對 DS的質疑?

======================

DeepSeek 去年12月就公開發表了,美國AI巨獸都已經驗證一個多月了,也在網路上讚許一個多月了,只是這幾天一般人才比較知道DS的存在. 一些仇中網紅為了流量,突然變AI專家,開始提出質疑負面批評,說這事不可能發生,這是假的.

DS的API 有商業收費,如果DS是盜用 OpenAI的話, 早就被奧特曼和川普踢爆了.

美國國會議員,承認 中國先進的AI 技術已經威脅到美國安全,呼籲要提升出口管制.
如果 DS是假的玩具, 美國議員幹嘛大動肝火,那麼緊張 要求採取更嚴厲打擊手段.

但美國AI 巨獸卻是被當頭棒喝,正面思考,緊急檢討自己架構,該如何精進到DS的低成本高效運算,

比起 右岸的財經網美,左岸的科技網紅,感覺比較年輕專業.

陀螺不打轉
網美講的重點之一是500萬美元的成本是錯誤的,並沒有把晶片購買算入,所以你是在承認 deepseek 不用買gpu就能有算力囉,還是他的算力不用錢 [很混],無法讓機器人如你~~懂人話啊
jerry040161
哪個AI討論成本在算晶片價格的? 你真的不懂啊。如果你買了2000顆H800,只作一次訓練就丟掉,的確需要算進成本。但實際上,你2000顆H800作完訓練,可以做別的事,所以從來沒有人在算晶片價格的
真的假的?阿里巴巴發布「通義千問」旗艦版 宣稱優於DeepSeek

DeepSeek-V3 的前代模型 DeepSeek-V2 自去年 5 月發布以來,在中國引發了一場 AI 模型價格戰。

DeepSeek-V2 以開源模式運營,且價格極具競爭力——每 100 萬個 token(AI 模型處理的數據單位)僅售 1 元人民幣(約 0.14 美元)。這一策略促使阿里雲迅速跟進,宣布對多款 AI 模型進行最高 97% 的降價,隨後百度、騰訊等中國科技巨頭也紛紛調整價格。

DeepSeek 的神秘創辦人 梁文峰 曾於去年 7 月接受中國媒體《浪潮》採訪時表示,公司並不關心價格戰,其終極目標是實現 AGI(通用人工智慧)。根據 OpenAI 的定義,AGI 是指能夠在大多數具經濟價值的任務上超越人類的自主系統

與阿里巴巴等擁有數十萬名員工的大型科技企業不同,DeepSeek 更像是一家研究實驗室,團隊主要由中國頂尖大學的年輕畢業生與博士生組成。

梁文峰在訪談中指出,中國大型科技企業的高成本與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可能不適合 AI 產業的未來發展,並強調「大型基礎模型需要持續創新,而科技巨頭的能力是有限的」。

=========================

阿里的AI沒提到訓練成本有多少?收費有多高?然得降價 97% 才能跟進 DS的價位.

猜想, 阿里 ,百度,騰訊這幾年可能從新加坡,偷買了幾十億美金 被禁運的頂級算力設備,成本極高,原先的費率才會收那麼貴.

如果,阿里 ,百度,騰訊 的算力成本和費率,和美國AI 公司差不多的話,那它們就別玩了.
這些中國大企業,把幾十億美金的 算力預算拿去收購 DS好了.

中國有13億人口和廣大市場,有錢可以培養出 一堆AI天才,且 願意賣肝研發. 美國公司也有錢,但人口量少些,又不願賣肝熬夜,可能美國AI天才會不如中國.

印度有14億人口, 數學天才不少,我猜 印度有可能會是另一個 AI 大國.
nomorerainyday
我當然相信老共有許多的人才,但共產體制只允許奴才的存在,這才是中國人無法發光發熱的原因,例如高善文、傅鵬只因很誠實的指出中國的gdp就是造假了,就被免職、封號,於是真正有能力的人都選擇了沈默或是移民。
幕容晴
印度的政經體制,註定就算到世界的盡頭,印度也絕對起不來。
OpenAI:已掌握DeepSeek盜用模型證據

OpenAI公司向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證實,已掌握疑似DeepSeek利用「蒸餾」(distillation)技術的證據。

儘管蒸餾是AI業界常見做法,但DeepSeek若利用蒸餾技術來打造自家模型,並與OpenAI競爭,將違反OpenAI服務條款,因此產生疑慮。

OpenAI婉拒進一步說明或提供證據細節。根據該公司的服務條款,用戶不得「複製」任何OpenAI的服務,或是「利用輸出結果,來開發與OpenAI競爭的模型」。


網路內容創作者致信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大酸這是ChatGPT竊取別人成果「遭受報應」,你依然迴避關於訓練數據的問題。

致信者拋下一句:「如果DeepSeek開發一套讓你能選擇自己數據不被使用的工具,我們想你應該會......現在就想要它吧。」

信中還附言:「隨意用這封信訓練你的AI吧。看吧?許可!」


==========================

國泰證券期研究部:這三原因讓 DeepSeek 影響 NVIDIA 有限

原因有三:
1.預估2025年CSP資本支出將續創新高,不會因DeepSeek的出現迅速下修;
2.NVIDIA已具備完整ADAS、人型機器人領域ecosystem,軟體已擁有AI Agent CoT思維;
3.NVIDIA仍為市場上最佳GPU產品提供者,演算法的效率提升可為算力帶來更多的AI應用機會,並非不需龐大算力的基礎硬體設施。

==================

私人企業老闆 有業績獲利壓力,不是都像 友達彭董, 佛心做慈善事業,買的比別人貴,賣的比別人便宜,公司不求賺錢,連虧10季 ,股價重挫 ,公司好像是彭董自己祖傳私有的,還是不用下台負責.

intel 執行長季辛格,四年五節點 ( 2024 20A跳票) 的戰略即將開花結果,但公司3年前的13代 14代 CPU 品質出大出包,公司因投資先進製程,財務虧損慘重,股價大跌..董事會等不到 最後一個節點, intel 18A 在2025年開花結果, 季辛格2024年底 就被董事會趕下台.

一種經營方式是 高營收 和 高成本,導致低獲利,甚至虧損,股價大跌
一種經營方式是 高營收 和 低成本, 帶來高獲利,股價大漲

私人企業執行長,通常會選擇 高營收 和 低成本 的經營方式.

阿里88, 騰訊, 百度這種超級大企業非常有錢,拿出100億美金買最先進的設備,都不成問題,

但他們AI模型的 訓練成本比DS貴20倍,被迫降價 97%挽留客戶, 阿里 騰訊 百度再持續這樣玩下去,肉包子打狗,絕對會虧損慘重,
他們為了活下去,一定會思考如何效法DS減少設備採購 和 訓練成本.
jerry040161
我買NVDL US$50
目前 全球幾大知名AI業者,阿里巴巴,騰訊,百度,google,OpenAI,微軟,Meta...每年合計購買了超過1千億美元nvidia GPU算力設備,這些龐大的先期投資,未來能否創造相對的獲利?是否有望回收成本? 未來是否可能,有部分AI公司,因龐大的財務虧損,被迫退出市場?

ChatGPT 看法:

這些 AI 巨頭每年投入超過 1,000 億美元 購買 NVIDIA GPU 和相關算力設備,的確是一項龐大的先期投資,未來能否回收成本,取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 AI 產業是否能創造足夠的獲利?

目前 AI 企業主要透過以下方式變現
  • 雲端 AI 服務(AI as a Service, AIaaS)
    • Google Cloud(Gemini)、Azure(OpenAI API)、AWS(Bedrock)、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
    • 這類 AI API 訂閱費用高昂,如 OpenAI 最高端的 GPT-4 API 計費模式可達 每 1000 token 0.06 美元(輸入)與 0.12 美元(輸出)
    • 這些企業透過提供 AI 計算能力,吸引企業用戶,逐步收回 GPU 硬體成本
  • 廣告 & 內容生成(Google、Meta、TikTok、百度)
    • AI 提供更個性化的廣告推薦、即時內容創作,提升廣告收入
    • 例如 Meta(Facebook、Instagram) 已整合 AI 推薦算法,提升廣告投報率(ROAS)
  • 企業應用 & SaaS(Microsoft Copilot、Adobe Firefly、Salesforce AI)
    • AI 驅動的生產力工具,如 Copilot(嵌入 Office 365)、Notion AI、ChatGPT 企業版,已經能夠轉化為高利潤的企業訂閱收入
  • AI 智慧硬體(Tesla、Apple、AI PC、智慧機器人)
    • AI PC、AI 智慧手機(如三星、蘋果)未來可能帶來新一波 AI 軟硬整合商機
    • Tesla 透過 AI 訓練自動駕駛技術(Dojo 超級電腦),計劃透過 Robotaxi 服務獲利

短期內,AI 營收無法完全覆蓋成本

目前這些企業的 AI 服務仍在投入期,雖然訂閱用戶增長快,但 GPU 設備昂貴,短期內無法完全回本。例如:
  • OpenAI 2023 年營收約 16 億美元,但 NVIDIA GPU 購置與運營成本極高,仍需依賴微軟資金支持
  • Google DeepMind、Amazon、Meta 等投入 AI 計算,但仍未能完全變現
  • 部分 AI 初創公司(如 Inflection AI)燒光資金,難以持續

2. 未來是否可能出現 AI 公司因財務壓力退出?

由於 AI 算力成本極高,許多 AI 初 創 公司可能無法長期存活:
  • 初創公司缺乏長期現金流
    • 例如 Inflection AI(曾獲 13 億美元投資) 近期傳出財務困境,部分團隊被微軟吸收
    • Stability AI(開發 Stable Diffusion)同樣面臨財務挑戰,傳出難以支撐運營
  • 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公司能長期支撐 AI 研發
    • 微軟、Google、Meta 這類科技巨頭能靠雲端、廣告、SaaS 變現,但其他 AI 企業若找不到穩定商業模式,將難以存活
  • AI 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 若短期內 AI 應用未能大規模變現,市場可能重新評估 AI 產業的真實價值
    • 2021 年 元宇宙泡沫(Meta 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 VR,結果虧損慘重)可能在 AI 產業重演

3. AI 企業的未來趨勢

(1)算力需求是否會持續增長?

目前 AI 訓練依賴 NVIDIA H100/GH200 晶片,但隨著:
  • 低成本 AI 模型(如 Mistral、Phi-2)崛起
  • 自家 AI 加速器發展(如 Google TPU、Tesla Dojo、AWS Trainium)
    未來可能降低對 NVIDIA 的依賴,讓 AI 運營成本下降

(2)AI 產業會不會像「雲端」一樣,長期維持高利潤?

  • 雲端運算(AWS、Azure、Google Cloud)最終變成穩定、高利潤業務
  • AI 服務若能標準化(如 AI API 訂閱制),將有望形成高毛利的商業模式

(3)部分 AI 企業可能被收購或退出

如果某些 AI 公司燒光資金、無法盈利,可能:
  • 被微軟、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收購
  • 退出市場,讓 AI 行業進一步整合

結論

  1. 短期內 AI 產業仍處於「燒錢換市場」階段,這些巨頭能否回本仍取決於 AI 應用的變現速度
  2. 部分 AI 初創企業可能因資金壓力退出,行業將進一步整合
  3. AI 計算成本未來有望下降(透過自研晶片、開源模型等方式),但目前仍需龐大資本支撐
  4. 長期來看,AI 可能像雲端運算一樣,成為穩定、高利潤的市場,但現階段仍然是「高風險高回報」領域
未來 AI 市場可能會經歷一輪「優勝劣汰」,最後只剩下少數幾家能真正盈利的 AI 巨頭。
pqaf
這題目,OpenAI回答的比DeepSeek 具體清楚, DS 的回答,太制式八股,像公家機關公文型式.
目前 全球幾大知名AI業者,阿里巴巴,騰訊,百度,google,OpenAI,微軟,Meta...每年合計購買了超過1千億美元nvidia GPU算力設備,這些龐大的先期投資,未來能否創造相對的獲利?是否有望回收成本? 未來是否可能,有部分AI公司,因龐大的財務虧損,被迫退出市場?

DeepSeek 看法:

1. 龐大算力投資的獲利潛力

(1) AI 應用的商業化潛力

  • 企業市場:AI 技術在企業市場的應用廣泛,包括自動化、數據分析、客戶服務(如聊天機器人)、供應鏈優化等。這些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為企業創造價值。
  • 消費市場:AI 在消費市場的應用(如智能助手、推薦系統、內容生成等)也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例如,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 的 Bard 已經開始探索付費訂閱模式。
  • 新興市場:AI 在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正在快速發展,未來可能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2) 數據與生態系統的價值

  • 數據優勢:大型 AI 公司擁有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於訓練更精準的模型,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 生態系統建設:通過建立 AI 平台和生態系統(如 OpenAI 的 API、Google 的 TensorFlow),這些公司可以吸引開發者和企業客戶,形成持續的收入流。

    (3) 技術領先優勢
    • 創新驅動:持續的算力投資可以確保這些公司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從而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 專利與知識產權:通過技術創新,這些公司可以積累大量專利和知識產權,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2. 回收成本的挑戰

    儘管 AI 技術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但回收成本仍面臨以下挑戰:

    (1) 高昂的運營成本

    • 算力成本:除了硬體投資,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還需要大量的電力和冷卻成本。
    • 人才成本:AI 領域的高端人才稀缺,薪酬成本高昂

    (2) 市場競爭

    • 技術同質化:隨著 AI 技術的普及,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價格戰和利潤率下降。
    • 新興競爭者:初創公司和新興企業可能通過創新技術或低成本策略搶佔市場份額

      (3) 商業化進程緩慢

      • 技術成熟度:部分 AI 技術(如通用人工智能 AGI)尚未成熟,商業化進程可能較慢。
      • 市場接受度:企業和消費者對 AI 技術的接受度可能因隱私、安全等問題而受到限制。

      3. 部分公司可能被迫退出市場的風險

      在激烈的競爭和高昂的成本壓力下,部分 AI 公司可能因財務虧損而退出市場。以下是可能的情況:

      (1) 資金鏈斷裂

      • 初創公司:資金有限的初創公司可能因無法持續投入算力和研發而退出市場。
      • 非核心業務公司:一些將 AI 作為非核心業務的公司(如傳統企業)可能因投資回報率低而縮減或退出 AI 業務。

        (2) 技術落後

        • 未能跟上技術趨勢:如果公司無法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可能被市場淘汰。
        • 商業化失敗:未能成功將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的公司可能面臨財務困境。

        (3) 市場整合

        • 併購與整合:大型公司可能通過併購來整合市場資源,導致部分中小型公司退出。

        4. 對 NVIDIA 和 AI 產業的影響

        (1) NVIDIA 的持續獲利

        • 短期需求強勁:即使部分公司退出市場,NVIDIA 的 GPU 仍然是 AI 訓練和推理的主流選擇,短期內需求不會大幅下降
        • 長期多元化:NVIDIA 正在拓展其業務範圍(如自動駕駛、元宇宙等),以降低對 AI 算力市場的依賴。

          (2) AI 產業的發展

          • 技術創新:競爭壓力將推動 AI 技術的持續創新,促進產業發展。
          • 市場理性化: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投資將趨於理性化,資源將向更具競爭力的公司集中。

          5. 總結

          全球 AI 公司對 NVIDIA GPU 算力的龐大投資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但也面臨高昂的成本和市場競爭壓力。未來,部分公司可能因財務虧損退出市場,而技術領先、商業化成功的公司將獲得豐厚回報。對 NVIDIA 和 AI 產業而言,這一趨勢將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整合,最終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Deepseek推出訓練成本低廉高效的模型,引發外界對於其他AI公司(微軟,OpenAI,Meta..),每年幾千億美金的算力設備投資,是否過當,無法回收成本的質疑, 你認為,Deepseek的成就,會不會促使其他AI公司,大幅縮減近期的算力投資,減少採購nvidia的昂貴高階GPU算力?

對 nvidia 和 TSMC 接下來的營運獲利是否有衝擊?

ChatGPT 看法:

1. DeepSeek 低成本 AI 模型的影響

DeepSeek 近期發布的 DeepSeek-V2(去年舊版) 模型,強調「蒸餾技術(Distillation)」和「高效訓練策略,這些技術可能帶來幾個影響:
  • 更低成本的 AI 訓練與推理
    • 傳統 GPT-4 級別的大型模型需要 數萬顆 NVIDIA H100 GPU 訓練,而 DeepSeek 若能用 更少的算力達到相近效果將改變市場規則
    • 企業將開始尋找「成本效益更高的 AI 訓練方式」,而非無限制增加 GPU 購置
  • 開放模型競爭加劇,壓縮 AI API 的利潤空間
    • Meta、Mistral、DeepSeek、Mosaic ML 等 AI 企業已陸續推出 免費或低成本的開源 AI 模型
    • 如果這些模型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企業不再需要支付高昂的 API 費用,可能影響 OpenAI、Google Cloud、微軟 Azure 的 AI 營收模式
  • 影響 AI 公司的算力投資決策
    • 若未來 透過更高效的演算法降低 AI 訓練成本,OpenAI、Meta 等公司可能 減少 GPU 採購,不再無限制投入 NVIDIA 晶片
    • 部分 AI 企業可能轉向 FPGA、TPU、Dojo(Tesla)等替代算力方案,減少對 NVIDIA 依賴

2. 其他 AI 巨頭是否會縮減算力投資?

短期內(2024-2025),AI 企業仍會持續投入算力,原因如下:
  1. 現有 AI 服務仍高度依賴 NVIDIA GPU
    • OpenAI、Google、Meta 目前的 AI 服務仍然基於 H100/GH200若要改變架構需要時間
    • 企業不會馬上停止 NVIDIA 設備採購,但可能減少增購數量
  2. 訓練「超大規模 AI 模型」仍需要大量 GPU
    • GPT-5、Gemini 2.5/3.0、Claude 3.5 這些超大規模模型,仍需要數十萬顆 H100/GH200 訓練
    • 即便有 DeepSeek 類似的「蒸餾技術」,但「原始大模型」仍然需要高算力支持
  3. 企業可能轉向「自研 AI 加速器」降低成本
    • Google 已開發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並大幅減少 NVIDIA 依賴
    • Tesla Dojo 超級電腦 可能取代部分 NVIDIA 晶片
    • Amazon Trainium、Inferentia 晶片,提供自家 AI 訓練與推理方案
👉 中長期來看(2025-2027),AI 企業可能會降低對 NVIDIA 高端 GPU 的採購,轉向更具成本效益的算力解決方案

3. 對 NVIDIA & TSMC 可能的影響

如果 AI 企業減少高階 GPU 購置,將對 NVIDIA 和 TSMC 帶來以下影響:

(1)對 NVIDIA 的影響

🔹 短期內(2024-2025)需求仍然強勁
  • AI 仍在高速發展,企業已下訂數十萬顆 H100/GH200 晶片,短期內營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NVIDIA 還推出 Blackwell(B100、B200) 晶片,預計 2025 年上市,仍然有大量需求
🔹 中長期(2025-2027),成長可能趨緩
  • AI 企業尋找更低成本方案,NVIDIA 可能無法持續賣出「超高利潤」的 H100/GH200
  • Google TPU、AWS Trainium、Tesla Dojo 可能侵蝕 NVIDIA 伺服器市場
  • 開源輕量 AI 模型興起推理算力需求可能降低,影響 NVIDIA 在 AI 伺服器領域的市佔率
🔹 可能的應對策略
  • 發展低功耗 AI 晶片,降低 AI 推理成本
  • 推出軟硬整合方案(如 NVIDIA DGX Cloud),提供 AIaaS(AI 運算即服務)模式

(2)對台積電(TSMC)的影響

🔹 短期內,台積電仍受益於 NVIDIA 高需求
  • NVIDIA 主要由 TSMC 代工(H100/GH200,5nm & 4nm 製程)
  • 2024 年 H100/GH200 產能已被訂滿,短期內對 TSMC 沒有負面影響
🔹 長期(2025-2027),成長可能放緩
  • 如果 AI 企業減少 NVIDIA 高階 GPU 採購,將影響台積電的高端製程需求
  • Google TPU、AWS Trainium、Tesla Dojo 仍然依賴 TSMC 代工影響可能被部分抵消
  • 台積電仍然是 AI 晶片製造核心,但未來可能面對需求多元化的挑戰

結論

短期內(2024-2025),NVIDIA 和 TSMC 的獲利仍將維持強勁增長,因為 AI 巨頭仍需要大量高端 GPU 訓練大型模型
中長期(2025-2027),如果 DeepSeek 等低成本 AI 模型技術成熟,AI 企業可能減少高階 GPU 採購,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
NVIDIA 可能面臨 AI 晶片市場競爭加劇(Google TPU、AWS Trainium、Tesla Dojo 等),但仍可透過 AIaaS 和軟硬整合維持市場地位
台積電短期內受影響較小,但未來 AI 晶片需求可能趨於多元化,影響其高端製程產能利用率
👉 總結來說,DeepSeek 的低成本 AI 模型確實可能影響未來 AI 硬體市場格局,但這個轉變需要時間,NVIDIA 和 TSMC 短期內仍將保持高獲利,但長期競爭將會加劇。
pqaf
AI公司都知道nvidia的方案很好用,但成本太貴,將造成自己公司難以獲利,大型AI公司,都積極開發自主的AI 運算晶片來取代 nvidia方案,nvidia 未來在AI市場的壟斷性市佔率降逐步降低.
pqaf
google Gemini的 產業分析,就像國中生程度,更簡單直白.遠不如 OpenAI深入.
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台積電利用了我們,某種程度上,從我們手中奪走了晶片。」

「我們推動把美國的供應鏈,帶回美國生產,我們太依賴台灣,為了美國國家安全,我們需要把供應鏈帶回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對外國生產的電腦晶片、半導體和藥物等必要的物品公司課稅,讓他們都回到美國生產,他們都離開美國了,有些到了台灣,台灣掌控了大約98%的晶片市場,我們希望它們回來。」

===================
川普政府的輸不起原則, X國 競爭力比美國強,就能合理懷疑,X國 就是強盜小偷,偷走原本屬於美國的東西.

美國點名要強取 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大島,美國就不覺得是偷是搶.
firingmsf
關稅大刀只能驅使企業遷出那個國家,不代表會遷入美國啊,企業還是會找最有利的國家,再來他反非法移民,但美國本土製造業勞工數根本撐不起他要的製造業規模,就只是打亂市場也討不到好處
firingmsf
然後他又反非法移民,問題是全世界製造業興盛的地區哪個不是靠廉價的外籍工人或本地次級國民農民工撐起那些最沒人要做的爛工作,製造業根本在美國沒有發展的條件
https://news.futunn.com/hk/post/52698419

亞馬遜雲科技、英偉達、微軟紛紛上線DeepSeek模型

30日,亞馬遜雲科技舉辦一場關於在Amazon Bedrock上部署DeepSeek模型的線上直播。現
在在Amazon Bedrock上添加DeepSeek模型並非難事。用自定義模型導入功能,在Amazon B
edrock上部署DeepSeek-R1 Distill Llama模型,無縫集成至Amazon Bedrock環境中,即
可充分利用Amazon Bedrock的Serverless基礎設施和統一API。

今日,英偉達宣佈,DeepSeek-R1 模型現已在 build.nvidia.com 上作爲 NVIDIA NIM 微
服務預覽版提供。DeepSeek-R1 NIM 微服務可以在單個 NVIDIA HGX H200 系統上每秒提
供多達 3,872 tokens。開發人員可以測試和試驗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該接口預計
將很快作爲可下載的 NIM 微服務提供。

30日,微軟董事長兼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DeepSeek-R1模型目前已可通過
微軟的AI平台Azure AI Foundry和GitHub獲取,並且很快就能在微軟AI電腦Copilot+ PC
上運行。同時,納德拉稱DeepSeek的新模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有一些真的創新」,AI
成本下降是趨勢。


--------------------------------------------------------------------------------------

除了上面三家公司
AMD更是早就整合DS進去MI300

前面有個人看了網紅的訊息
一直說DS是假的、騙人的
成本沒包含買GPU的費用
只有寫code才正確
不能回答64跟習問題
所以是假AI

結果怎麼美國CSP跟晶片大廠都上線了?
原來美國CSP跟晶片大廠的科學家能力
還比不上台灣網紅嗎?

對了
如果DS是真的
你的NVDA是不是應該要處理一下了?
binsono
GROQ 也把DEEPSEEK R1上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