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stock.yahoo.com/share/1419438a-975f-40c3-bcad-b7ab9cc4b959
更新時間2025年11月11日 週二 上午11:42
據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2025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最賺錢集團台積電(2330)一年就賺1.4兆元當之無愧,第二名是長榮集團以2259億元氣走鴻海集團的2140億元,是「傳產一哥」也為傳統產業爭口氣。而近五年稅後純益連續成長的集團,以台達電、永豐餘、臺灣金控、緯創及奇鋐5家入榜,而奇鋐也是首次入榜百大集團。
================
海運業長期供過於求, 長榮股價長期只有10幾元...但自從疫情期間當海盜王,嘗到甜美的果實後, 全球海運業者學會了物以稀為貴的哲學...
即使疫情已經結束3年,全球運量需求大減, 海運又回到供過於求的狀態,但全球海運業者在淡季, 有默契的 透過減班控量方式,同業間不再殺價搶單, 長榮仍可賺爽爽.
中國面板業已經是絕對壟斷性產業,可以主導市場供需.
面板業目前 只做到 按需生產, 品牌要多少,就生產多少滿足客戶. 但這種讓客戶隨時吃飽飽的做法頂多做到 穩價,無法拉價.
面板業應該 進一步 學習海運業者,做到 按需減量供貨, 客戶要 1塊給五毛的飢餓經營, 這樣物以稀為貴,才能拉價改善獲利.
資訊事業因應 客戶需求提前備貨及受台幣升值影響 導致獲利下降,第3季獲利仍處低檔,
營業淨利8.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4%;歸屬於母公司淨利2.5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6%,EPS為0.15元。
====================
友達交叉持股的佳世達, 前三季獲利也和 友達差不多,但股價是 友達的 2.5倍.
佳世達 獲利不好 找到的藉口也和友達 一樣有標準化藉口, 客戶需求提前備貨及受台幣升值影響
佳世達友達集團的 新竹北埔 綠世界旁的幾十公頃 員工度假村, 麻木山林, 每年要花股東不少維護費用,乾脆賣一賣,或改 AI資料中心,也搞個AI題材炒股好了.
面板需求最大市場是北美佔20%,中國佔16%, 但這兩大市場已經透支消費,過飽和,難以成長,甚至衰退. 反而是印度因人口紅利,經濟快速起飛,中產階級人數增加, 近年印度面板消耗佔比,快速從5%拉升到 9%.
整體來說,隨著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和 大尺寸化, 即使面板全球需求在數量上,已經多年沒有成長,但面積需求量每年仍可成長5%,快速消耗中國過剩的產能.
以2025年來說, 旺季時閒置過剩產能可能有3%,淡季時閒置過剩產能可能有17%,整體來說全年平均閒置過剩產能約10%.
按每年面積需求成長5%來算, 明年2026年旺季時,面板廠產能可能不足2%,淡季仍會有12%過剩.
面板廠若能嚴格按需生產,淡季不幫旺季預備存貨的話,明年旺季就會缺貨漲價. 但品牌也不笨,為了防止旺季缺貨漲價發生,會刻意在淡季多下一些額外訂單當作存貨, 面板廠按需生產下,淡季有訂單就配合品牌要求多生產,到旺季就難以漲價.
佳世達近年持續透過併購打造大艦隊,面臨獲利有壓,市場關注併購策略,陳其宏說明,佳世達手上有很多牌也有很多好牌,會趕快把重點事業部經營好,因此未來併購策略會放緩
。未來併購腳步會更謹慎,他坦言過去幾年佳世達併購許多公司目前成效有待提升,現階段會將精力放在整頓現有大艦隊旗下的公司。目前旗下已有200多家公司,
陳其宏指出,台股能攻上高點是由兩大族群帶動,一是來自先進半導體與台積電相關CoWos和上下游廠商,快速建廠帶動產業高速成長。另一塊就是AI和數據中心伺服器相關族群,包括:高電源和散熱等。
這兩大族群市值很高,因此帶動台股向上效應明顯,但其他產業普遍蠻辛苦。
目前最主要問題是來自需求,整體需求非常不好,第三季開始就看到,雙11和感恩節甚至聖誕節,需求沒有明顯變好,第四季可能僅持平
陳其宏也揭露佳世達在無人機的佈局,陳其宏說,除佳世達自有研發團隊外,也投資擎壤和翔隆兩家子公司,專注於無人機的商用領域,並加入無人機國家隊,成果會陸續顯現。
=====================
佳世達也跟友達一樣, 跟銀行團借了幾百億買了幾十家小公司, 結果幾年下來,獲利卻一直不好...
董事長認錯道歉, 未來要把精力放在整頓旗下,高價收購的上百家爛攤子 把希望寄望在明年...這招跟 彭董一樣...
既然認錯,不要只是嘴巴隨便講講, 那公司全體高階經理人應該通通要減薪 悔過阿 ,才算擔責..

李焜耀愛亂槍打鳥亂投資, 指派的兩個經理人,果然都是一個樣.

台灣的無人機技術和成本, 落後 中國大疆 DJI 一段距離 , 且台灣人才和資金,都往高薪酬的 半導體和AI匯集,台灣未來無人機產業發展,恐怕跟電動車一樣,不樂觀.
台灣賺錢最多...(恕刪)
低價中國貨遭全球反傾銷圍剿 恐與新興市場掀報復性關稅戰
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開始加強對中國低價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025年上半年,已有79起針對中國的這類調查,美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經濟體都展開行動,涉及鋼鐵、太陽能零件等產品。中國產品出口過剩、價格過低,部分國家已採取報復性關稅,中國也可能反制,恐讓中國與新興市場之間的貿易緊張持續升溫。
日經亞洲報導,隨著各國尋求保護本國產業,針對中國出口低價產品的調查正在全球擴散,可能引發中國與墨西哥、巴西等新興市場的新1輪貿易摩擦。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及反補貼關稅調查共有79起。從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這類案件每半年約在20起到30起,但在2024年下半年暴增到125起。
對此,WTO允許採取兩類措施:如果出口國的產品在海外的價格,相比國內價格不公平地過低,進口國可徵收反傾銷關稅,來抵消差額。如果出口國對產品出口提供補貼,讓價格降低,進口國也可徵收反補貼關稅。
中國恐與全球南方國出現新摩擦
2025年上半年,美國針對中國的調查最多,共有21起。印度緊追在後,共有10起,其他大型新興經濟體如墨西哥和巴西,對中國提起的調查也非常多。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認為,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可能因此出現新的摩擦。
巴西於6月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展開調查,印度則在9月開始調查中國的太陽能零件和手機外殼。日本自7月起,也開始調查中國製冷軋不鏽鋼板和鍍鋅鋼板。
中國的貿易夥伴擔心,全球第2大經濟體正在出口通縮。雖然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國內需求萎縮,但它仍保持過剩產能還有出口盈餘。
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正試圖透過控制過度生產,來緩解通縮的壓力。電動車、鋼鐵等產業已被要求抑制過度降價、產量以及投資。不過,市場的需求仍然疲軟,出口過剩可能需要時間才能消退。
接受低價產品的國家正在反擊
在川普政府提高關稅的背景下,中國將自己定位為自由貿易的全球捍衛者。然而,這些接受低價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正在反擊。
部分國家已採取報復性關稅和其他措施。泰國於7月對中國的檸檬酸及其他產品徵收關稅,還有越南自7月起,對中國鋼板及其他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
中國也可能採取類似的報復措施。9月,中方認定歐盟豬肉及相關產品存在不公平傾銷,要求中國進口商支付相當於進口價值60%以上的保證金。此舉被視為對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額外關稅的報復。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