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cl wrote:
.因為鴻海代工量大!!出貨可撐著群創面板有基本的出海口!!.(恕刪)
這點有點疑問...
鴻海是代工廠,面板的議價權和規格選擇權,掌握在品牌業者手上...鴻海頂多只能建議.Sony愛用SDC,apple愛用LGD,愛用誰的,鴻海身為代工的角色,很難左右.
鴻海能完全掌握的品牌是infocus,但出貨量很少,而且還要優先幫忙出清夏普10代線的庫存.
郭董以個人名義,出資六百六十億日圓( 約二百四十億元新台幣) 投資夏普位於大阪堺市的十代線面板廠,也就是夏普的子公司SDP( Sharp Display Products) 。
砸在夏普10代線的錢,可能比砸在群創身上還多,郭董個人只有群創2.45%的持股(市價約25億),鴻海集團持股約3.26% ,還比奇美實業 5.74%少.
鴻海和瑞軒也有投資美國VIZIO,但只是股東,只有建議權,實際採購策略,可能還是在美國VIZIO自己手上.
鴻海可搶 新興國家低價面板標案,幫 群創消耗部分產能,但有一餐沒一餐的,標案利潤低,出貨也不穩定.pi#86
hello1059 wrote:鴻海富士康不等於群創.郭董和鴻海對群創的持股還不到6%.哪天萬一不幸到了絕境,若真需要斷尾求生,抽腿也是很容易.
其实说句老实话,真...(恕刪)
鴻海自己在大陸的新廠,好像是5.5代和6代 LTPS手機面板廠,損益和群創無關,且不是8.5代大電視面板廠.
鴻海鄭州6代LTPS面板廠,預計2018年第1季量產,供貨國際大廠;貴州6代LTPS面板廠2019年量產,陸本土品牌華為也可能是供貨對象。
鴻海除在大陸設LTPS面板廠,並與旗下面板大廠群創合資,在高雄蓋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生產線,可望搶先在今年內量產。
面板以前毛利率有18%,現在毛利率降到12%以下...雖然大陸內需市場,可能僅占群創不到3成營收,差個5%關稅,對毛利率影響,也算不小,一年搞不好要10億人民幣,能省則省, 韓元升值個4%,韓廠也是會哀哀叫.
若像是台積電那種50%高毛利率產業,關稅差個5%,可能算小case.
至於媒體所謂"少了零關稅面板競爭力恐崩盤"的說法,是誇大聳動,語不驚人死不休,言過其實. 又不是全部的面板,只能銷往大陸唯一的市場,其他國家都是原始人,不看電視.
(大陸進口台灣面板的金額,從2012年的157億美元,降到今年的不足120億美元。)pi#87
又不是全部的面板都在大陸內銷,不需要每片都繳5%關稅給中國,全球超過七成的面板還是銷往歐美,俄國,中南美,中東,非洲,南亞,印度...新興國家和已開發國家.
中國市場是很重要,但大陸市場不等於全世界市場.
郭董並不是怕繳稅,而是希望 和韓國競爭對手 站在同一個基準線來競爭,
韓國和台灣如果都是收取5%關稅和10幾% 加值型營業稅,郭董就無話可說.
但現在韓國透過多國FTA 或直接在當地設廠,讓韓國面板的關稅比台灣少,韓國同級產品競價就可賣便宜些,這才是郭董擔心的.
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不再成長,的確是要擔心,因為手機面板頂多是6"....尺寸不可能再大了,出貨量沒成長,新產能就消耗不掉.
電視市場出貨量不再成長,但電視平均尺寸一直再成長,從過去的32" =>40" =>,43",未來的50"...=>65".每年不斷成長,不斷消耗新產能
新興國家都還在23.6",也漸往32"升級. 7年前買32"的用戶,現在換機時,大都不會選擇32",都往更大43"以上做選擇.
面積成長的數字,會比尺寸成長數字大.假設,尺寸成長率10%,對切割面積的需求,就是以10% "平方數"成長,也就是成長21%.
若現在全球電視的平均尺寸已達65",那就真的要擔心新產能過剩了.或 市場出現殺手級的產品,戴眼鏡就能完全取代電視螢幕的體驗效果,面板產業就真要崩盤了.pi#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