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觀點看「投資型保單」


小心地滑 wrote:
我也有ING的投資型...(恕刪)


謝謝小心地滑的指教
老話一句,提醒你注意一下你的投資組合
這一陣子大多數的投資標的都是往下走
明年似乎也不太樂觀
可以儘快考慮贖回,待景氣較好時再繼續投資
我猜你並沒有在注意你的投資組合

我的重點畢竟不是壽險部份
終身壽險也有便宜的,你應該請業務員推薦或自己做功課找
畢竟終身是一輩子,投資型保單的壽險雖然便宜
但醫療給付是0
所以建議你要儲蓄,不如把每月的5000拿去定存
留下繳最低費用的保險成本及行政管理費
你會發現更省錢,而且每年都有最多1.4%的報酬率
這是指真正拿到的報酬率
不是基金投資賬面上的報酬率
投資基金,你一定要贖回才是真正的報酬率
不然都是空談
2011.11.20後續補充:
1.
由於保險公司的主機恢復,重新計算我的報酬率
由原本的22.4%改成11.58%
也就是說,按照基金的五年5%的合理報酬率(其實不太合理)
我應該要有16.58%的投資組合報酬率,這還只是淨賺5%
若起碼跟定存一樣應該是18.58%,

上述分析文已修正

2.
首先謝謝各位前輩的指教
我發現真的很多人把「投資型保單」當作壽險保單來看
這張保單對保險公司來說真的是進可攻,退可守.....希望這些朋友再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型保單
這張保單的投資標的有限,也不盡理想
當你有一天要用錢時,剛好是投資報酬率低的時候,那就傻眼了

若單純看壽險,建議將這張改成最低的10,000元,讓保單去扣保險成本
扣到快完時再去加錢
金管會規定要給保戶兩個月的寬限期
即使你停效不繳,兩年內都可以復效,只要繳清前兩年停繳的金額即可
(我的合約書如此規定)


但我仍不建議因為繳比較少的費用而選擇這張壽險
一個只有身故才拿的到理賠的壽險,我認為是不太健康的投資
一個人要出意外或得癌症身故的機率是有多高?
當然有這樣的需求的也大有人在,只是提醒這件事而已

3.
還是請後續回覆的朋友可以靜下心來看我的分析
我發現有些朋友並沒有好好讀,無法讓我們好好討論
或是發文的感覺像是保險業務員
其實Google一下就會找到一些非常不建議買投資型保單的文章
早就對這類保單有明確的看法
我只是專一從投資角度分析是否值得購買這張保單

如果捨不得前置成本的話 ,

建議轉換成低風險低報酬的穩定型基金 ,

金融海嘯時我的業務員跑來跟我說投資報酬率 -50% , 我也嚇到了

我自己買的基金才負30% , 當時我還是個剛投資半年的大外行

我馬上要求幫我轉換到較穩定的基金 , 也開始去了解「投資型保單」

所以 , 我現在只把她當一般的保單 , 投資報酬率也回到正7% , 只求不大賠就好
「投資型保單 破解三大迷思:連六年9%報酬率 才能還本」
文章來源

投資型保單成為近年來流行的商品,但其複雜的結構也常惹起消費糾紛,銀行主管說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適合的產品,但是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投資人要有耐心的長期投資準備,因為前置作業費用將吃掉大部分的獲利,績效恐怕要等五、六年以後才能看得見。
要買投資型保單的投資人最好事先深思熟慮,因為第一年的光是買基金的前置費用高達5%以上,第二年甚至高達8%以上,而每年是否會賺得到5%到8%的報酬,還很難說。

迷思一:低保費高保障

保險銷售人員經常以低保費卻可享有高保障來吸引投資人,但仔細思考,投資型保單僅提供死亡與傷殘給付,大部分投資人應該都已投保此基本保單,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只是重複投保相同保障,儘管保額高,投資人使用效益不高。若以每月2,000元的保費為例,可以購買其他長期看護或住院補助金等缺乏的保單更有用。

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雖然可選擇逐漸遞減,但以某外銀規劃的保單為例,必須等到第六年度開始,保單費用才能全部運用至投資。


迷思二:高報酬

小京(化名)買了某外商的投資型保單,一年後的報酬雖有8%,但是他看看自己每月投資3,000元,扣款十次後8%的報酬卻只有3萬1,000多元,再怎麼計算也算不出有8%,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當初他沒特別注意,每個月的投資金額必須先扣5%的前置費用,因此8%的報酬扣掉5%,當然只剩下3%。

每個月5%的前置費用高不高?若與銀行買基金比較,債券型基金通常手續費為1.5%,股票型基金為3%,但各銀行經常促銷基金,折扣從五折到八折不等,比保險公司賣的基金手續費便宜好幾倍。

同樣8%報酬,買投資型保單扣掉費用拿不到3%,但在銀行買基金至少可拿5%以上。很多,且通常以穩健保守的標的為主。

迷思三:轉換基金免手續費

投資型保單宣傳的最大優點是可享有幾次轉換基金不用手續費,但投資人常忽略其他的費用,而且如果投資眼光精準,根本不需要經常轉換基金。

以某外商的投資型保單為例,除保費的前置費用外,從第二年開始,每個月還須繳保單行政管理費100元,若以投資3,000元為例,約為3.3%的費用。

投資型保單糾紛雖多,但也不是全都沒優點,投資專家建議,投資人若想購買投資型保單,最好以買「保險」的觀念,而不是抱著「投資」的期待。投資型保單雖有「投資」兩字,但前六年每年要有9%的報酬才可能還本,若想靠投資型保單理財,恐怕前幾年會很失望。
專家指出,投資與保險最好還是分開,投資型保單比較適合想節稅或是需要利用低成本同時達到保險與儲蓄功能的人,投資型保單的優點是可以強迫自己儲蓄。

投資型保單的特色是享有每年2萬4,000元的所得列舉扣除額,且指定保險受益人所領取的身故保險金免納遺產稅。計畫保費可依個人能力設定期定額的投資金額,手頭寬裕時就可多增加投資金額。

投資保單包含四大費用,一是前置費用,每家不同,多為5%以上;二是保險成本;三是第二年起開始收取的保單行政管理費100元;四是作業費,若超過免費轉換基金的次數必須收取的費用。不過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基金選擇不多,且多以穩健保守的基金型態較多。總之,買投資型保單前最好慎重考慮,別看到漂亮的報酬就心動,很多投資人第一年有20%至30%的報酬卻還虧錢,就是因為被扣掉費用實在太高了。
【2007-01-11/經濟日報/B2版/保險人生】

GIKER8 wrote:
如果捨不得前置成本的...(恕刪)


謝謝你的指教
先搞清楚你想要的是保險還是投資
論投資,你的7%基本上就是虧錢了,我的保單在帳面上至少都要11.58%才打平
建議最好重新檢視你的保單
試問你買基金衍生的行政手續費,會不跟投資報酬率一併考量嗎?
不理前置費用?真的是有點天方夜譚
難怪保險公司這麼好賺

Archifragment wrote:
謝謝小心地滑的指教老...(恕刪)


Archifragment 大:

各項保險中
我最不喜歡的是壽險
因為給付的條件是失去生命
所以我是定期壽險愛好者
定期險比繳二十年保終身便宜多了
而且我五十歲後就要開始考慮不要在保了
至於醫療險癌症險 我二十歲就保了
以現在來說
價格是不可思議的便宜

PS: 我厭惡基金投資
除了投資型保單 我不買基金
我的投資型保單的基金標的 從沒換過

小心地滑 wrote:
各項保險中
我最不喜歡的是壽險
因為給付的條件是失去生命
所以我是定期壽險愛好者
定期險比繳二十年保終身便宜多了
而且我五十歲後就要開始考慮不要在保了
至於醫療險癌症險 我二十歲就保了
以現在來說
價格是不可思議的便宜

PS: 我厭惡基金投資
除了投資型保單 我不買基金
我的投資型保單的基金標的 從沒換過


謝謝小心地滑的指教
便宜或貴端看你的需求
壽險部份的判斷,單純是我個人的想法
你的想法也沒有問題,你自己可以接受就好

但是我好奇的是
在前面的回應中
非常確定的結論是,適時的贖回與轉換基金才是投資型保單的正確方法
請問你如何看待經過20年後,你的實際淨報酬率?
若你不在意,坦白說,這篇分析文並不適合你
可以的話,可否冒昧請教你的投資計畫?
因為單論壽險,這張保單並不是最好的保單
請看我之前發的文章

「投資型保單 破解三大迷思:連六年9%報酬率 才能還本」
迷思一:低保費高保障

保險銷售人員經常以低保費卻可享有高保障來吸引投資人,但仔細思考,投資型保單僅提供死亡與傷殘給付,大部分投資人應該都已投保此基本保單,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只是重複投保相同保障,儘管保額高,投資人使用效益不高。若以每月2,000元的保費為例,可以購買其他長期看護或住院補助金等缺乏的保單更有用。

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雖然可選擇逐漸遞減,但以某外銀規劃的保單為例,必須等到第六年度開始,保單費用才能全部運用至投資。
金管會要管了!投資型保單禁打廣告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1.10.02 03:19 am

在要求股市節目「每五分鐘播放一次警語」後,金融監理矛頭又指向保險公司;金管會決定修改規定,全面禁止投資型保單打廣告,也不准保險公司巧立名目,以舉辦「說明會」或「發表會」等名義促銷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保險局決定修正「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應注意事項」,加強管理投資型保單。首先,全面禁止保險公司透過網路,電視或廣播促銷投資型保單,也就是說,以後電視、網路與廣播統統不准播放投資型保單的廣告。 其次,嚴禁保險公司「置入行銷」投資型保單;保險公司銷售投資型保單最常見手法是,與基金公司或證券商合辦「投資理財說明會」吸引客戶上門,再拉保險,未來「掛羊頭、賣狗肉」做法將絕跡。 保險業者說,保單分為「傳統型保單」與「投資型保單」兩大類,近幾年由於利率偏低,傳統保單愈賣愈賠,投資型保單成了「金雞母」或「救命仙丹」,許多保險公司不惜花大錢邀請名人、名模或名嘴為投資型保單代言,也凸顯商機龐大,金管會猛下重手,恐嚴重衝擊保險市場。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首八月,全體壽險新保單保費收入五千九百多億元,其中投資型保單為一千零六十九億餘元,所占比率約百分之十八,也比去年同期多了八百八十多億元,成長率超過廿一趴。 保險局官員說,投資型保單潛伏投資風險,保戶必須自負投資盈虧,最好的銷售方式是,由保險業務員與客戶「面對面」溝通;廣播、電視廣告或者「說明會」無法充分說明保單內容,還可能讓消費者誤認「穩賺不賠」,必須強化規範。 壽險業界反彈聲浪四起,業者說,中、外商壽險公司幾乎家家都會辦理投資說明會,藉此招攬有意投保的客戶,如果金管會連說明會也不准辦,那「事情就大條了」。 據了解,壽險公會將在周三開會「研商對策」,爭取「限縮」管制範圍,因為投資型保單產品相當多,若金管會同意限制約束範圍,例如只有「連動債保單」不能打廣告或辦說明會,業者應該能接受。 【2011/10/02 聯合報】@ http://udn.com/
又一個被投資型商品騙錢的人了,同樣的話不知道要講幾次才夠
以下是我發過的文:

投資型保單 = 基金 + 一年期定期保險
此一年期定期保險保費由基金帳戶中扣除,就是所謂的保險成本。
一年滿期後自動續保,就是所謂投資型保單。
這是業務人員不會告訴客戶的事,為何?
因為定期保險佣金遠比不上投資型保單,事實上你就是付了超額佣金
買了(基金 + 一年期定期保險)
當然投資型保單會給你一些優惠,否則白痴才會買,如基金轉換不需手續費等
但實質上仍然是個不值得買的商品。

p620329 wrote:
又一個被投資型商品騙...(恕刪)


謝謝p620329 的指教
希望各位多回應,讓這篇文可以多多曝光
提醒這些還在這個保單裡的保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