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特斯拉-TESLA 如同蘋果-APPLE般,最佳長線投資標的

Bhirombhakdi wrote:
我的父親從來不會買這(恕刪)


不要來發廢文啦

不是說Toyota很厲害?
提到了Denso電池?
有沒有去查一下專利?

麻煩提出證據啦~
嘴砲沒用的...

Toyota工程師拆過Tesla後
發現5年內絕對追不上...

唱衰Tesla人家可是拿250億美金來賭的
人家都比你有種...
健人就是腳勤
百葉窗 wrote:
買了蘋果後當時是賠的(恕刪)


賺這麼多
能克服停利的心障
真的很不容易

感謝今天看到這篇文
原來我的
NVDA, AMD > 100 %
可以再放著 ...........
蚵仔麵線好吃 wrote:
不要來發廢文啦不是說Toyota...(恕刪)


我就是早就知道denso是怎麼樣的公司了,不用你們提醒我。
我仍認為很多人故意不看某些事物。

我不太在意250億有沒有種這件事情,因為那些錢很大程度不是他們自己的錢。
說穿了,是在玩別人的錢。
其實我不太在意你們說我怎麼樣,我只知道很多人到最後都會消失在股市。
那麼好賺怎麼台灣還沒有人那麼有錢?
LaSalle wrote:
謝謝你開此版來分享心(恕刪)


版不是我開的拉,遇到美股還是特斯拉同好當然要互通有無啊,提供資訊是沒錯的但見解如何大家自己好好判斷就是

剛剛查到,宁德时代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宁德时代营业收入达188.29亿元,同比微降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7亿元,同比下滑7.86%。

宁德时代半年报:上半年利润下滑7.9%,动力电池板块营收降两成

寧德今年才痛失動力電池出貨量寶座,代表他的量是很大的最近又跟賓士在歐洲合作,但淨利約為10%多其利潤也沒很高,那nio電池成本應該很合理才對,但nio慘賠而特斯拉用松下三元鋰卻有高毛利,真是奇怪了,更奇怪的是特斯拉跟松下LG寧德拿貨都很便宜,最近寧德已經出貨給特斯拉了,據消息稱非常便宜,但不管多便宜,反正不可能比松下貴就是了,至於松下的giga電池廠是最近才開始賺錢,也代表松下有賺錢但特斯拉的電池還是很便宜

特斯拉的電池其實不是什麼特別技術,就是18650跟新型21700,但其電池管理技術非常厲害,才變成可以車用(Lucid現在也用這技術),這技術當初所有人都笑說不可能成功,還有電池成本太高了絕對不可能普及,但現在成功並且讓電池成本下降後其他車廠根本無招架之力,只能用很高成本的電池賠大錢賣來反擊

之前知道特斯拉有其優勢,但是總是無法安心投資,這幾個月來查了非常多資料後才能確認ARK說的話為真,特斯拉的電池非常便宜,很久以前就知道若研發的出可以普及的動力電池,那就是統治下世代汽車產業了,之前什麼abc拉,股神的比亞迪磷酸鐵鋰拉,但都無法降低成本去普及,特斯拉辦到了,但特斯拉的目標是要取代汽油車,電動車要比汽油車便宜,所以特斯拉還有很多技術要去突破,看到之前的研發實力也不覺得有什麼好擔心的,研發順利就是比較快普及,不順就是比較慢普及而已,反正電池成本下降是每間公司都在研發的事

特斯拉目前電池跟三大廠合作,但下世代電池看起來他們會自己生產

結論就是寧德時代的利潤並不高,而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卻比電池廠還低,知道這些後特斯拉就可以抱得更開心了
東方不辣 wrote:
NVDA, AMD > 100 %
可以再放著 ...........


原來東方大也是高手,失敬失敬
ianchen91 wrote:
步驟前期一樣。。歷經(恕刪)


哇~你跟百葉窗大一樣都很成功耶,送兩個小孩出國唸書的話,我一個可能都快死了何況還兩個,真厲害
t9996455 wrote:
特斯拉目前電池跟三大廠合作,但下世代電池看起來他們會自己生產
結論就是寧德時代的利潤並不高,而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卻比電池廠還低,知道這些後特斯拉就可以抱得更開心了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科技大廠的研發
一定會申請專利保護

目前 Tesla 申請了新的電池鋰化製造過程專利,在電池製造過程中採用了鎳鈷鋁(NCA)電極合成方法與工藝,不僅可以增加電池壽命,還可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其實早在 2019年, Tesla 的電池研究方向合作商 JeffDahn 發表了一篇關於電池的新論文,論文中就提及了與 Tesla 合作開發電池使用里程超過 160 萬公里,零下 40度的情況下可進行 4000次的充放電循環。而且還以 55% 的溢價,收購了 Maxwell 電池公司,建立電池研究中心等。

在 Tesla 的專利名為「鎳鈷鋁(NCA)電極合成方法」中,描述了名為鎳鈷鋁電極加熱工藝高效新電極合成方法。相對於之前的加熱方式,會減少污染,提高電化學性能,是讓電池達到 4000多次充放電循環,使用壽命長達 160萬公里的主要因素。對比目前 Tesla 電動車的 50萬公里電池壽命,市面上三元鋰電池充放次數大概在 1000次左右,磷酸鐵鋰電池 2000次左右充放次數,都有著巨大的提升。

在續航能力上,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電池的核心電池管理系統(BMS)。該技術是電動汽車的重要係統之一,關乎到電池安全、衝放電控制等。一直以來 Tesla 電動車在許多部件上都採用了外部購買,只有電池管理系統一直堅持自主研發,這也是 Tesla 能從眾多電動車中脫穎而出的地方。

還有特斯拉「無陽極鋰金屬電池」專利新曝光:價格更低、能量密度更高

這份專利提到:

「充電式的電池系統內含無陽極鋰金屬電池,相比傳統鋰電池,無陽極鋰金屬電池具備一些優點,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價格更低廉,而且不需要陽極塗層,可使電池組裝更加容易。」

「無陽極與鋰金屬電池還有一些挑戰,阻礙了它們被廣泛採用。改善無陽極與鋰金屬電池的部分特性將有助於廣泛使用,例如研發符合商用電池循環壽命需求的電解質成份,對廣用無陽極與鋰金屬電池來說十分重要。」

電池就是那三個KPI:
長壽(160 萬公里)
長效(跑得更遠)
低價(生產成本更低)

Tesla能脫穎而出, 都是有超強的競爭力~
不用提自駕車的軟硬體整合,也是超強的競爭力~
健人就是腳勤
東方不辣 wrote:
賺這麼多
能克服停利的心障
真的很不容易


要好好的跟大家學習
難得搶到345與351,就不要賣了...
蚵仔麵線好吃 wrote: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科技大廠的研發
一定會申請專利保護


果然是高手,只是新專利並沒有實際發表,而且電池日就會揭曉,所以就沒有提

我之前查了很多目前的優勢在哪?而未來電池技術特斯拉已經有申請很多專利之外,光是特斯拉的研發能力是所有科技公司之冠,就很值得讓人期待了,只是投資我們要先了解現在優勢為何才能評估是否買進,若是期待未來的研發進展那就抱好就好
t9996455 wrote:
我之前查了很多目前的優勢在哪?而未來電池技術特斯拉已經有申請很多專利之外,光是特斯拉的研發能力是所有科技公司之冠,就很值得讓人期待了,只是投資我們要先了解現在優勢為何才能評估是否買進,若是期待未來的研發進展那就抱好就好


Tesla要自己蓋電池廠

一般人的想法是
有需求有錢就蓋
有什麼好討論的?

但問題沒那麼簡單
要‘自己’蓋電池廠
而不是合資

第一個問題就是要閃過所有廠商的專利
不然人家告死你

接下來是用自己的專利
生產的電池各項指標都要比其他廠商好
不然買別人的產品就行了

做不到這些
只能與外廠合資或買外廠電池

要獨資設廠
對於專利與未來的產品有絕對的把握才會獨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