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頡大股東泰銘參加應賣,原有13674 張,收購後變成10158張 (董監事申報表),表示有3516張被收購。扣除優先每戶一張,非優先收購比為 (3516-1)/(13674-1)= 25.707598% , 這個比例是適用每個超過一張的戶數。
光頡收購上限 40% 共 46936 張,參與收購張數(公告) 86957 張,假設優先收購戶數為 X,
那麼非優先收購比為 (46936 - X)/(86957 - X) = 25.707598 % 解 X = 33088 優先戶。
日月光兩次買矽品,超額部分和收購價金,在收購次日就撥入帳,光頡我記得就隔好幾天。有參加樂陞的人,記得周一看集保庫存或銀行帳戶,有中籤沒中籤可能不會通知。
8/17最後購入日更下跌至98元,還有人斬釘截鐵地說確定失敗了.
終於8/17晚上確定達成收購目標,當時認為收購不過的理由大都去計算1張的散戶湊不足38000張,
必須要有主力大戶參與才夠,
現在成功了又來說1張的超過38000張,需要抽籤.
以我自己參與收購的經驗來看,當價差一直在2萬以上的情況下,抽籤大戶一直不敢參與,尤其8/17下殺到98元,
更是不敢,所以8/17當天甚少是買進1張要參與收購的.
所以成功收購的達成應該是有大股東參與,
但收購條件本來設計就不利於2張以上的股東,
所以後來大股東會參與收購一定是接收到1張收購張數遠小於38000張,
2張以上被收購比例高才會吸引他們參與,
所以我認為1張的應該不用抽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