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929/4/lf0t.html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兼發言人吳睿穎表示,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後,短期之內,對企業衝擊不小;但長期來看,卻可提昇財務報表的品質與透明度,提高投資人信任,對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將有相當正面的益助。

事實上現在股市的反應也是正面的
拿投資股東的錢來發員工紅利,然後壓低薪資,降低營運成本,以製造帳面上的獲利,小弟認為贏家只有員工而已。這只年台灣進出口貿易還時持續成長,但是好處僅止於電子業享受,一般民間反而越來越苦,因為很多人的財富都被電子公司印股票換鈔票或走了。

以下引用新聞
"雷凌去年度員工分紅仍將發放5904張股票,不僅高於股東股票股利的4426張,員工分紅配股市值更達18.42億元,遠遠高出公司去年稅後淨利8.38億元。"
我不知道這些公司是在賺本業的錢,或是賺股票市場老百姓的錢。

如果這種制度合理,那台灣應該完蛋了。
基本上 做法跟方向是對的
但是出發點絕對不是為了大家著想
而是為了稅金收入

許多朋友喜歡舉雷凌的例子來說明不合理的狀況
但是請注意
雷凌並不是上市櫃公司(興櫃)
即便未來實施費用化之後 未上市公司
也頂多只能用淨值來計算費用 沒有所謂的市價
所以或許分割子公司的狀況會變多吧

而對於上市櫃公司來說 早就被威盛條款卡住了
最多只能分到50% (以12月份的均價計算)
不必再說那種市值超過盈餘的例子了
費用化與否 都存在一個計價的基準日 (以1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計算)
或許以後十二月這些IC設計公司都會拼命下殺吧

另外 大家都期待真的費用化以後
外資法人會給予更高的本益比 <-----
除非外資這麼多年來都被騙了 不知道台灣的eps怎麼算的
我認為這只是一個炒作的題材
事實上 公司的營運狀況完全沒有改變.....
收的錢還是一樣多 甚至因為這部分變成費用支出
在員工分紅沒有配套課稅以前
財政部反而可能稅收減少
不過基本稅負應該可以cover回來吧

贊不贊同都已經確定要實施了
大家就把焦點轉移一下吧
比方之前有朋友提過的節稅 等因應措施
沒有在這個業界,真的很難想像這個業界的生活,24小時on call是進這行的基本
姑且不論工作的辛苦,壓力大更是不用說,連男女朋友都沒時間交
生活是由工作及睡覺所組成的,唯一的希望是可以年輕致富,趕緊脫離這個生活

這是所謂的科技新貴(貧)的心聲,但事實上提前畢業的又有幾人??
提前結束生命的就我所知還真的不少
妹妹我最近也想乾脆去從事餐飲業算了, 這也是我從小的職願...
好的話一年賺的幾百萬,也不會有人趕吭一聲

以前我就知道台灣的薪資結構是非常低的,光是跟新加坡及香港比,跟我從是同性質工作的起薪就高我至少30%
但是卻鮮少有人去檢討這個...

真的只是要分紅透明化??還是為了逐漸成型的的M型社會,所以只好犧牲所謂的中產階級呢??
財團政府不敢招惹,一般老百姓又對現在的生活不滿
因此那一小部份人生活優渥且樹大招風,不知人情事故的科技新貴,想當然是被犧牲的那一部分

富豪更富,貧者越貧似乎是個我們必然需去面對的現象,但是又有多少人去深究整個產業性的問題呢??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 政府無法阻止優秀人才前進其他國家,等人才都走光了,產業也不得不出走...
但是那又如何呢??等下一個執政者再去解決吧



莫零 wrote:
沒有在這個業界,真的...(恕刪)


不壓低台灣的薪資結構, 不利外銷產業, 老闆會嫌錢賺太少, 會威脅要外移
其實台灣大部份的產業, 是走不出去的, 最多只能去中國
但現實是造成貧富不均的主因是那些公務人員定的政策,
壓低勞工薪資, 勞工就算拿到錢, 台幣再貶一下, 壓低老闆的成本,
老闆大賺美金, 老闆覺得賺不夠, 政府就再讓台幣貶值, 讓老闆好過
台灣的電子業很多公司都比國外的公司強, 公司賺的比人家多
但是, 員工的薪資卻比人家低很多, 做同樣的事, 領人家的1/3薪水...
再扣掉股票的話..., 我想那些頂尖人才絕對會到別的地方去
低薪資結構真的對國家競爭力傷害很大啊~
莫零 wrote:
沒有在這個業界,真的...(恕刪)


好辛苦喔~~~全台灣工程師最辛苦了
上面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分享了,請參考及思考

大家都很辛苦,千萬不要再說"沒有在這個業界,真的很難想像這個業界的生活"這樣的話
比你們辛苦的,你要補股票或是獎金給他嗎?

此外"唯一的希望是可以年輕致富",除當紅產業外,比你們辛苦的也有此機會嗎?

請回正題討論,謝謝
-------
離題一下

個人認為,在同一產業下,能力的比較才有意義
簡單說,如果你在當紅產業,卻無法有高薪時,應該要怪的是自己的能力

-------
會計原則,各國皆然會有共識,共識下的結果,一定是比較好的結果,無需多論
或許可以請工程師朋友們分享,分紅費用化之後您的計畫?

以上


wererat wrote:
基本上 做法跟方向是對的
但是出發點絕對不是為了大家著想
而是為了稅金收入(恕刪)


這才是重點,同意 !
只是各為利易而已,
然後就掛上"公平正義""即得利易"
講的好聽為了台灣的未來,

現在的股價已經反應好了嗎?
明年領的股票還是不用費用化,
因為是領今年的,所以真正的現像要到明年才看的到吧?我猜

資本主義有時政策也會為財團與政客服務
讓小老百姓(小股東)及員工變成齊頭式平等
就這樣而已
小弟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 有感而發

電子產業 員工分紅 不就是為了讓員工努力 而讓下一年的EPS更高嗎

EPS高 公司賺錢 在發更 多給員工 然後公司賺更多錢 讓股東開心(這些股東 包含我在內外資法人 都只是投資客)

但是大家都覺得有多少股東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卻都把紅利發給員工

但是大家可知道有多少持股股東 是在公司發布財報 以及分配多少的時候 才來當股東的 (包含我在內)

公司給員工分工 是為了大家有錢賺 但是股東呢 至少有80%的人是看在那個除權除息所能賺到的差價

當然以前都是1張股票面額為1萬下去算 當然現在已經將要改變了 (我想政客為了自己的選票)

所以提出這種鳥方案

其實大多人都很羨慕上市上櫃的公司(股票發的多 年薪百萬) 工作不就是為了求回報 不然幹啥拿命在這種公司拼

說實在的 哪天股市崩盤的時候 這些工程師 員工 所拿的薪水 比公家機關的還可憐

公家機關都說是考進去的 當然 我不否認 他們有一定程度才能進去

但是 他們幾點上班 幾點下班 一天看了幾份報紙 做了多少事情 結果薪水還是納稅人付的

私人機關員工 拼死拼活的 就為了求各溫飽 結果公司賺錢分紅給員工 賺了大錢

結果就導致這些人眼紅(政客 包含公職人員)

你們可知道 一各基層私人公司的員工 第一年達到股票超過2張的機率是多少嗎 就算拿了2張 股價20元以內的

公司 又有多少間 一年幹的要死 只拿到 2張*2萬=4萬的紅利 + 一年12月薪水+年終2個月

說難聽點 連公家機關 拿的都比我們多

這些公職人員 做的事情少(大部分都有預算請工讀生 幾乎都是工讀生做掉) 起新又高 準時上下班

好一點的單位 還可以上班去學插花 一天出現在辦公的地方 不需要超過幾小時

如果不是我們想多賺點 想買房子 車子 我也想去幹公職人員 水電費還有折優

不知道 多少人 夏天 捨不得開冷氣一整天在吹 但是卻有人因為水電折優 整天給你開冷氣的

在此 希望社會大眾能明白 不管在電子業上班 或是哪家私人企業上班 大家都是為了求溫飽

如果 不用做事 拼命工作 就能分紅的話 請告訴我吧 我也想輕鬆過日子

抱怨完了 純粹抱怨 如有不當 請見諒
40D+24-70mm F2.8 L +50mm F1.8 II +70-200mm F4 IS L +580EXI
ziv0225 wrote:
這才是重點,同意 !..即得利易.(恕刪)


是"既得利益"才對,
而且我覺得你說顛倒了,
股票分紅費用化---我看不出來怎麼替財團和政客服務了,
大老闆應該是不希望股票分紅費用化吧! 照現在這樣讓股東出員工大部分薪水不是符合財團期望嗎?

把原來不對的事情改掉符合絕大多數人期望就是政客? 繼續讓財團高興才叫政治家?

很多人都搞錯對象了, 以前是政府和民眾幫忙老闆養員工,
現在不過是要老闆也要負一點責任,
老闆不負責任, 員工不去找老闆卻要怪政府和社會???


股票分紅費用化 不等於 員工不可以分股票,
不分股票的原因是---分了股票後才發現公司根本沒賺錢, 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一直需要人家保護的產業是沒遠景的, 要人家保護對社會又會有什麼大貢獻?

政府也保護國產汽車業數十年, 人民花了幾十年買昂貴的汽車,
搞到韓國, 馬來西亞都出口汽車全世界賣了,
台灣還是一點進展都沒有, 因為這些民眾多花的錢都變成員工和經營者的私人財富, 沒用在研發

公平正義的事情
不見得對大家都有利
最可能的是一起倒楣
反正這個政策擋不住
很多人贊成的人 以為這是實現公平正義
不過剛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
讓他們看清楚
什麼叫唇亡齒寒
首先受衝擊的大概是新竹台南的營建業 百貨業
電子業將來也會反應
等到時候 再來看看現在支持的網友有何反應吧
有人老喜歡拿一些超高價股來當例子
其實大部份員工只是拿配股當個中產階級吧
M型社會只會更惡化罷了


hell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