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2003年是SARS狂襲中港台之際, 買房持有至今能賺多少倍呢?
黃金幾百美元一盎司,現在隨便都能賣上1600美元.
Apple一股才幾十美元,大跌幾十%後,現在還能賣上400多美元...說都說不完.
十年前花1000萬買黃金,Apple,房地產...
又有那一樣不是好的投資標的呢? 有那一樣不是賺的比高收債多呢?
問題在於沒人能預測十年後會是如何,不是嗎?
沒人說高收債不能投資, 它是一種投資工具.
開版的小虎大的標題很清楚, "不要上當,,,,,,請慎重,,,,,,,,中風老伯靠債基月領9萬退休金",
它是不適合一位中風的老人賣房子,押保單把僅有的棺材本投入高收債.
風燭殘年的老人沒有時間與能力去承擔錯誤.
這種文章真的很不可取,和過去連動債假借“債”之名行騙一樣可惡
不過也不必要認為高收益債就是“垃圾”,把正常的投資說成是“神風特攻隊”一樣
只要不是利用槓桿買債券基金,選擇穩定的收益基金,利用時間累積獲利
大多數人買債基還是有獲利空間,我自己也是從排斥到長期持有債基,目前稍有些成績
2009年才開始買債基,市場上最熱門的幾檔基金都買過一些些,目前只佔組合的20%
去年股市表現不佳,靠這20%的債券基金彌補部分股利收入減少,吃下一顆定心丸
想投資又不冒風險是不可能,只能分散投資把風險和獲利的比率分攤幾個部分
沒有人會像報導中完全投入債基,再傻也不會這樣搞
Generation Kill
littltfu wrote:
在這評論的人 真的全...(恕刪)
這位老伯明明說他評估過自己是可以"承擔"風險的 所以才決定自己想要的理財方式!
別人在吃麵 你在旁邊喊燙......
==========================================
很多人也是事前評估過可以承受風險,,,不一定是財務,,,有些是身體有些是心理等等,,,,這老先生真的知道高收益債的風險嗎???
我幼兒園時有一個長輩也認為從此一生退休後可月入十幾萬到死,,,把退休金拿去放鴻源,,,我那時第一個大件的玩具就是他買給我的,,,當時他出手大方的很,,每月都進花不完的現金,,,當然我不是說高收益債一定會像鴻源歸零,,,
有人勸他他說你不懂,,,,沒問題,,,
要是老人手上現金歸零也罷,,還保單加房子去貸款,,,,
這已經超越所有具財務學基本概念的限度,,,還有人說東道西,,認為別人的建議是多餘,,不懂,,,
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