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整個版面
只看見一個S大
是唯一一個真正看得懂事情的男人
唯一一個看得懂大家口中所謂的師妹
她言論失當的重點的人
他一看見師妹的發文
馬上提醒她
要懂得該有的尊重
表面看似恭維的話
其實隱藏暗暗的諷刺與揶揄
其他人都只執著在所謂的歐巴桑這三個字
以為我個人心腸狹隘
因為被說了年紀而生氣
絕對不是
從我這幾個月的發文
有這麼低俗
低俗到讓人聯想菜市場那些還會在男客人面前風情萬種
賣弄風騷的女菜販嗎
我有這麼低俗嗎
我先生是診所負責人
我對病人
不論年紀
男女
總是像對待自己親人朋友一樣
溫柔的對待這些老人孩子
17年來從病人變成好朋友
深厚的關係
甚至病人會把菜挑好洗好送給我們
這陣子忙
都會問為什麼好久沒看到我
我們有事休診會難過
甚至會流淚
很多家裡有事也會難過的跟我說
我就是這樣在陪這些老人家
結果這個師妹
說的好像讓她聯想起菜市場那種風騷老闆娘
看起來像是恭維
我很會做生意
而且對男人很有辦法
可是S大馬上發現那發言的不當
網路該有的尊重
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格調
有人私訊我
要我別離開MOBIL
別離開這一樓
我個人本來就要求嚴謹
那種嘻嘻鬧鬧
並不適合我的年紀與經歷
病人要的是你的關心
卻更要你的專業與認真
因為他相信你的每一句話
該解釋的都已說清楚
我也不會再跟大家多說
謝謝私訊我的朋友
也很感謝S大
我由衷地佩服你的睿智
值得欣賞的一個男人

現在碰到小朋友,我也一定自稱阿伯,只是不知道那一天會開始被叫阿公?
年紀真的就是一個過程,健康比較重要;
我現在有個同事,年長我十歲,可是我都覺得他的活力比我好太多了,看起來也不像已是60幾歲的人了!
至於理財,我應該是屬於那種很沒有想法,行動力又差的人!
過去,很少買股票,頂多就買買共同基金.有錢也很少定存(就放在活期存款裡),什麼外幣,債卷都不太懂.
所以說,我現有的資產絕大部份是來自於工作的報酬.
有時想想,如果以前多涉獵一些,或許現在也可追隨板上諸位賢德,擠身財務自由之列.
世上當然沒有後悔藥,但對於一個五十幾歲的人而言,如果突然間手上沒什麼存款時,真的會很恐慌.
之前有提過,因為家庭因素,我在兩年前的一年之內,買新房,裝潢舊房,買新車,耗盡當時的存款加薪水兩千萬,
或許有人會說,利率那麼低,為什麼不貸款?這就是我不擅理財的事證之一.
不曉得是否成長環境的影響?我就是不喜歡欠人家(銀行)錢,即使有貸款也會想著趕快還清.
有人說,要房子抵押借錢出來投資人,這恐怕也是我做不來的事!由此可見,我在投資或者理財這塊,應該是極度保守的.
這一陣子,眼見股票指數直直落,也告訴自己或許也可以去揀一下優質便宜的股票(接刀子?),
但是日復一日,也不見我行動了

這一兩月以來,在這裡這個主題裡,真的學習到很多!如果將來有所長進,這裡的各位都是我衷心感謝的人!
阿駱客 wrote:
說到年紀,我在40...(恕刪)
以前也幾乎不定存的,原因是懶還有怕麻煩,
每次臨櫃,行員看到我的存款,便會不斷跟我推銷理財商品,
理專也會不停打電話來,另一半也質疑我為何都不定存?
之後發現網路銀行定存還蠻方便的,就慢慢開始了定存之路...
短則三個月一期,長則三年。
從小父母提醒我們不要碰股票,因為有親戚賠了好多錢,
所以老人家都只定存,不碰其他理財商品,
我比較具冒險性格,加上運氣好,
十七、八年前跟著人家投資新創公司,
就賺到了這輩子原本的工作也賺不到的錢,
後來把錢拿去買了好幾間房,本來只有一間有貸款,
之後看了「假買屋真詐財」的新聞後,
才陸續去問銀行其他房屋貸款事宜,
一方面房子有抵押設定比較保險,
另一方面錢也可以彈性運用,
銀行說可以選擇理財型房貸,
就是動用才計息,不動用就不計息…
如果只有一兩間自住的房,建議就不要借貸來投資了,
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沒有穩賺不賠的,
到時候投資失利,賠了自住的窩就不好了…
還有不習慣all in,
身邊至少會留個一定比例隨時可動用的錢,
這樣才不會因股市重挫或房產大跌而變成喝西北風。
另外股票沒融資過,也不玩期貨、選擇權,這些對我來說太複雜。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樣好像不會比放個十年再吃個熊市的報酬高,
不過可能比較不用天天擔心害怕。
還有,這個方法的先決條件是,你要有辦法抓到相對低點。
(絕對低點就別想了,相對低點都不一定抓得到。)
的確低點難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資心法,
重點要安穩睡得著覺,至於資產能翻多少,就看各人的功力了。
當大衆看好未來,買進股票造成股價上漲時,上漲的股價會進一步肯定投資者的看法,於是樂觀的看法讓投資者進一步勇敢買進,再次推升股價上漲。
下跌的過程也類似,大眾看壞未來殺出股票,下跌的股價又進一步印證了投資者的擔心,於是又進一步殺出持股造成股價再次下跌。
反身性的效應就這樣造成漲時超漲,跌時超跌。
網路的發達,資訊流通已接近沒有時間差,大眾對共同的訊息作出相同的動作,又進一步強化了反身性效應,讓大盤跟個股的超漲超跌更嚴重。
下跌的過程中買股,容易因超跌造成進一步損失,所以盡量避免加碼。等反彈確定再加碼。
要不要停損就自行判斷,因為可能對可能錯。
應對反身性效應,最好起漲再買,起跌再賣。(起漲起跌的判斷很困難,需要經驗)
不然就只能不管短線漲跌,心態夠堅強,選股精準度佳,做個長缐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