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看到這一本書呢?起因是理財投資板上的一個討論串,談論有關元太科技的,很多人會PO最近又有哪些電子紙的應用,有人提到了一台國產的電子書閱讀器,我因為感興趣就review了那一台閱讀器,於是又連到了一個電子書的平台,在PC上試讀了一下,覺得體驗還不錯,就加入了會員,買了第一本電子書,嘿嘿,不是這本,是另一本書名叫<精準學習>,這一本在"學習"上有頗多創新的想法與做法,他在書中多次的提到了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worldly wisdom),才讓我又循線找到了這一本書。
這本談查理蒙格的書真的是解決了我很多的困惑,理財投資板上有幾個專門推廣被動投資的網友,偶爾會引發主被動投資者的論戰,就長期報酬率的觀點來看,確實投資指數是可以勝過多數主動投資者,在這一點上我也無法反駁,但我也提不出更有力的從事主動投資的理由,我知道我從事價值投資這11年來,要比報酬率我也不知道比指數投資高還是低,因為錢不是只拿來投資,也要吃喝玩樂花錢,不過我知道我的收穫遠不是帳面上的數字可以比較的。
很多人想要財務自由,就是想要提早退休,不過退休面臨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工作了要幹嘛?有人說要培養長期的興趣,有人說要找到終身的志業,或是找個輕鬆殺時間的工作,才不會無聊到把身體弄壞等等。這些的問題也一度讓我困惑,我37歲退休時,不太想過這個問題,因為那時我的第一個小孩準備要出生了,光照顧小孩這件事就應該會讓我沒空去想無聊這兩個字,後來又生了老二,真的是弄到我差點崩潰,幸好終於撐到長大去上學了,才讓我解脫開來。
那之後我是不是該煩惱"無聊"這件事了呢?
我從小就是興趣廣泛,但是都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無法太深入,也燃不起熱情,更不用說有什麼"長期"的興趣了。我從大學時期開始抽煙,一直到10幾年後要結婚前才戒煙,抽完那最後一包,之後10多年就沒再抽過一根煙了,老實說對我一點都沒有造成問題,我有時也心想,連煙都沒辦法對我形成長期的興趣,到底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呢?
也算是投資解救了我,因為投資我開始涉獵很多原本不會去接觸的領域,隨著時間的驗證,又繼續涉獵更多的領域,很多都是一個串一個,就像前面講的,我因為看元太科技的討論串,於是轉了幾轉看到了窮查理這一本書,解決了我一些長期的困惑,而這些又會回來幫助我的投資決策,其實原本是沒有任何目的的,最後回到底層都是類似的結果,這就是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worldly wisdom)。
了解像生物學、心理學、化學、物理學、歷史學、哲學,或工程學等學科,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投資人。
蒙格認為:人計算得太多,卻思考得太少。
─蒙格,波克夏年會,二○○二年
我是認為,成為更好的投資人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過程讓你透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人到了中年以後,難免偶爾會思考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尤其當你很多事情都體驗過了之後。
任何事物探索到最深入就可以接觸到本質,就是蒙格的普世智慧,或是朱熹的格物致知,那還有什麼比從"投資"這個領域切入還讓人來的更爽的呢?一邊研究格物致知,還一邊越來越有錢,讓朱熹知道了,大概都會從古代穿越來現代吧!

沒有說到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