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富邦公司治理00692 除息殖利率5%
比0050優
比金融股優
幾年後30元沒有問題,越墊越高
除息殖利率5%,11月30日除息1.12元

外資以金融股護航撤退行動??(鉅亨網 首席經濟學家 邱志昌博士2017/11/27 06:59)

結論:債券殖利率、企業資本支出、美元指數決戰金融股真假?

但是這種情勢的演變會是正常?以美元指數與美債殖利率趨勢檢視,這種由金融股領軍短期強勢攻堅,持續力道應該是短暫。即使未來這些金融類股價成為多頭強勢主流,它們的長期演變也多是和緩、慢性的、不會像這樣每天驚天動地。原因是如果金融類股是訴求於投資豐收,則全球最大收益證券、美債殖利率應該是下跌的、價格是上揚的;但目前情況還不是這樣。如果是訴求於利差增加,那經濟景氣必須是可預見到復甦。以目前物價指標鑑定,年增率遲緩表示景氣成長還是不確定、企業資本支出還在成長強度的未知狀態。
早在本月中,我個人就研判全球主要股市美、日、德、及台股,在 2017 年底至 2018 年首季,由最高點回檔、或下跌整理機率不小,尤其是在11/20台股類股結構變化上,出現拉抬金融壽險股、而拋出電子類權值股跡象,這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拋股時機,讓我欣喜若狂,何況我手中主力持股富邦金,中信金,滬深正二等股,漲幅皆大,當然就是徹底出清,庫存水位降至歷年新低的不足一成,檢視這幾天全球及台股盤勢,與我推測不謀而合,以上是我近期操作的心路歷程,提供參考.
土銀、華銀、彰銀 擬分兩年打呆
政部預估九家公股行庫對慶富集團的聯貸與自貸損失合計148.97億元,如何認列損失各行庫腳步不一。第一金控董事長董瑞斌、合庫金控董事長雷仲達昨(27)日表示,今年底將全數認列,其餘行庫多傾向今明兩年各提列一部分。
瑞斌重申第一金子公司第一銀行規劃今年底前全數認列壞帳損失。一銀對慶富集團的聯貸35.5億元、自貸10億元,合計45.5億元,9月起已提列6億餘元壞帳損失準備,其餘約39億元,在一切情況正常之下,預計今年12月全數提列完畢。

雷仲達昨日也表示,子公司合作金庫銀行對慶富集團的聯貸與自貸金額,合計17.1億元,預計12月一次全數認列損失,為截至目前,跟進一銀作法的第二家行庫。

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農業金庫、中國輸出入銀行,則是在尚未決定,或是視獲利情況、對員工年終獎金衝擊等因素中擺盪,但均傾向,不會今年底全數提列完畢。

fostery wrote:
土銀、華銀、彰銀 ...(恕刪)

F大的操作很讚,時機拿捏令人佩服。反向操作配合停損機制,操作績效可能比長期抱股好很多。我總市值占我可用資金約6成資金,加上我膽子小,隨然趨勢猜到了也只敢淺嚐。週日有檢視了年來損益,發現今年是豐收的一年,還真讓我大吃一驚。
我是認為金融是撐盤的主軸,若大盤跌金融也是緩跌,況且其殖利率還不錯--股利就是護體的盔甲,我想股價應有支撐。
電子股,尤其是蘋概股,應在數週前已過高潮。我是iPhone X的使用者,明年的蘋果產品會更賣座,但相關電子股應該會休息半年左右。事實上台幣升值對這些以外銷為主的電子股影響更明顯。資金會休息或轉入其他類股,就只能再觀察了。
某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時,顯示各銀行與慶富集團的貸款金額:
壹銀:93億
中小/合庫/華南:各約28億
土銀/台銀:17/18億
高銀/兆豐:各約12億
彰銀:7億

其他公銀或民銀金額就很小了。

董座新上任的三家銀行偏向壹次打掉,其他家偏向今年和明年分次打掉。
英英間LKK wrote:
F大的操作很讚,時機...(恕刪)

請問英大大,f大大,你們獲利豐厚是幾%,想知道資金大時獲利多少是算豐厚,資金大越難超作,謝謝
這幾年長期持有金融股,獲利很可觀,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未來的發展,如果投資金額高,還是要有資金控管,英英大的作法,絕對是正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