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在這版上活久一點,小弟不預測未來股價。
不知是誰說的,會預測股價的,不是騙子就是傻子。
預測準了,是很有成就感,會再想接續發表下個預言,但總有不準的一天,那時要如何自處?
預測不準,除了面子掛不住,還害到其他人賠錢,那更過意不去。
但我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看到的東西,給各位參考,各位吸收後再做為操作的依據。
就像我提出的一點,作手鎖「借券+融券」的空方籌碼,同樣資訊,每人想法不同。有人解讀是要續炒高,有人則是解讀成主力心虛,股價總有一天會回到原點。誰對誰錯,就讓時間證明。
這個過程,不是一定要真槍實彈進場玩一下,會怕的或看不懂的,在場外觀察就可以,持續追蹤,等有了結果後,經驗也會成長一些。
那今天來討論一個主題:三月初大漲那一波,誰是主力?誰賺到錢了?
將股價從70幾炒到130,快漲一倍了,宏達電的市值從六百多億增加到破千億,這當中,贏家真正賺了多少?
在沒查籌碼前,大部分的人認知,應該是撈走幾十億了吧!
但我觀察籌碼後,發現遠比想像中少,或許這也是之前有人回文說到的,分析籌碼有時候會得不到合理的解釋狀況,因此籌碼資訊真的只是參考用。
以3/15股價最高破130,而後天量反轉的那根長黑棒為切點,我統計在3/14起算(也就是股價創高前一天),往前50個交易日,直到2015/12/24前的資料:

前十五大買超分點減前十五大賣超分點,總計買超了4.6萬張,買超前幾名的排名如下:
1.高盛:買18348張,賣6647張,買超11701張
2.東方匯理:買11020張,賣242張,買超10778張
3.大摩:買20728張,賣11573張,買超9155張
4.元大:買15851超,賣8854張,買超6997張
5.新加坡商瑞銀:買12088張,賣7868張,買超4220張
6.港商聯昌:買3448張,賣0張,買超3448張
7.美林:買9166張,賣7026張,買超2140張
前十五大賣超分點,大概都在千張左右,可以發現籌碼真的被大幅鎖定。這些鎖籌碼券商,除元大外都是外資。元大在計算籌碼時,是很難算的,因為他有元大權證的避險交易。股價大漲時,認購權證也會很搶手,券商賣出一堆權證後就需在市場上買進現股,造成大買超。而股價到底點時,又會出現避險賣盤。所以元大就不討論了。
那在討論上面這幾個券商前,先想一個問題,會不會有作手在3/14前就先將股票出光了,賺了一票出場,所以統計上沒有看到它的蹤跡?
所以我們將上面那報表,改成3/14前50交易日區間獲利前十五名:

看到右邊紅色那一欄,區間獲利前15仍然是上面那幾間券商,賺最多的前三名約賺三、四億,而十名後,單一券商獲利「也不過」3千多萬,似乎比預期少。
那現在來追蹤高點過後,股價又拉回到低點這過程中,那些主力的痕跡。下圖是之後主力買賣超記錄,果然高點一過,主力就開始賣,「主力買賣超」那欄就出現連續的長綠棒。

那來看之前賺錢的券商分點,尤其是外資券商,他們之後的進出記錄。
第一名:高盛

3/15高點過後開始小賣,到4/6跌破90時大出3800張,目前仍有庫存4千多張(這是指從12/24起算的累積庫存,以下指的庫存均是指12/24起累算的結果)。之前最多賺到4億,在4/6那天變成沒輸贏,之後還曾虧過。
結論:好像沒有很厲害。
第二名:東方匯理

只進不出,3/7拉漲停到99元的主要作手。從三月開始收集籌碼,但其實集中在幾天大買超而已。庫存1.6萬張,平均成本88元,高點沒賣,在低點60元時還曾賠到4億。現在漲回來才終於有賺。
結論:也沒有很神奇。
第三名:大摩

果然大摩是操作宏達電的高手,之前漲升那段買不少,但更厲害是在高點過後一直賣,賣到連之前的庫存都賣出,賣到低點60元又大買回來,一路拉高。
結論:精準操作,可以說把整條魚的頭中尾都吃乾抹淨了。
第四名:元大──之前說過,不談了
第五名:瑞銀

厲害不在之前買超,而在高點3/15後開始一路賣出,賣到低點60元時還在賣,賣到連之前庫存都還出來賣,或是去借券來賣,沒想到之後漲上去還被軋空倒賠。
結論:看看就好。
第六名:港商聯昌

沒什麼進出,沒什麼特別,只是為了討論第七名的美林而不略過第六名而已。
第七名:美林

美林的圖要拉長一點,直到拉到去年11月開始,當股票在70-80元左右游走時就開始買進。過3/15高點,在股價還撐在110上那幾天大賣。當股價落底時又一路買上來。
結論:跟之前文章提的一樣,美林和大摩才是操作宏達電的狠角色。
最最後結論:
感覺起來,那波漲勢並沒像這波一樣,有很明顯的主力在操作吸籌碼。即使之前覺得賺很多的券商分點,其實也沒有想像中大賺,外資「好像」也沒想像中那麼厲害。
所以這也就是我之前提的,分析籌碼的確有很多沒辦法解釋的現象,要靠一些想像推理,或者根本無法從這些公開資訊中,去完整抓到主力進出的痕跡。
看來要學習的還是很多,也請各路高手給予指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