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哪來的?
隨著具有生產力的工作者不斷離開台灣, 最後留下來負擔一切的薪資階級搞不好月薪兩萬二, 每個月交的罰單和稅金合計一萬一。
數字哪來的?
萬一中間你忍不住, 買了個32元的包子(包子也漲到32元了! ), 那一天的GDP就變成了232, 而經濟成長率就是232/200-1=16%
例子前後不一, 計算GDP還能讓你來個萬一忍不住?
要不要乾脆說萬一美國忍不住送給台灣一百架戰機好了.
而且這是站在消費方來看, 他怎麼不說包子店, 便當店,早餐店老闆的實質收入是增加的呢?
中國大陸的實施的經驗是, 佔三分一的房地產、公共建設相關與證券業成長24%~30%, 佔三分二其他行業成長0%, 所以平均可以成長8%~10%
數字哪來的?
台灣政府有樣學樣, 結果是: 不但總體經濟沒有成長6%, 反而是負4%。佔三分一的政府支出與房地產、證券業、與其他擴大內需資產泡沫行業成長10%, 其他三分之二的庶民經濟反而是負11%
數字哪來的?
ECFA實施之後, 台灣至少有50萬人失業, 經濟衰退100%。
(有人相信ECFA增加的就業會比造成的失業多嗎?把政府估計的增加25萬人就業乘以2來估計ECFA造成的失業人數, 應該是非常保守。)
先不管數字正確性了, 如果作者講的是真的, 那ECFA帶來25萬就業機會, 而增加50萬人失業,
那50-25=25, 應該Total只增加25萬失業人口, 連基本的加減都有問題....
而且經濟衰退100%的意思是經濟變0囉? 大家鑽木取火?
大家還記得生育率要達到2.2個孩子才能夠維持人口吧?我們暫時不管小數點。只生一個孩子, 就表示每隔一代, 人口就減少一半。生育率1, 就表示下一代生育率要4, 每個婦女要生4個孩子, 這一代減少的人口才拉得回來。生4個怎麼可能呢?要照顧4個孩子, 夫妻一方不就沒法工作?現在薪水這麼低, 不雙薪哪養得起?
有sense的人都知道, 生育率是隨著國家的教育程度及經濟程度提高而慢慢降低的,
民國40年的台灣生育率是7.02, 當時經濟就有比較好嗎? 大家就吃的比較飽嗎?
去年國際油價140時, 台灣95每公升34元, 最近國際油價78元時, 台灣95每公升30元; 國際油價降44%, 台灣95只降11%, 這是什麼樣的公式?
作者確實要去了解一下油價的公式...
整篇文章一堆的數據及理論都是憑藉著作者單方的臆測來引誘大家心中的不滿,
很遺憾的, 大家都接受了他文中的不滿情緒, 卻沒人去想想這篇文章的正確性有多高,
更遺憾的是一群人不明就裡的跳進這個怨念深淵. 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若是大家的素質也不過如此, 那會報怨22K也只是剛好而已.
不過我還是回歸原來的立場:
22K 的最低薪資要求是一個人為的管制,基本上管制在自由經濟下是不合理的:如果企業願意負擔22K以上的薪資請人這樣自然不會有問題
但是若是企業不願意負擔?那麼就會導致一部分的人無法就業 ( 因為管制在哪邊,即便自己願意19000接受此份工作? 抱歉依然不行 )
這樣會導致供需失衡 , 企業為了尋求出路只得外移或是關廠 (當然 只能花這些小錢請人的 自然也是 社會低等的企業 讓其自然淘汰也不見得不好)
問題有2:
1. 大部分的人都領22K ? 我只知道能力低的人才只會報怨22K , 反正一切都是政府的錯
我想問你值多少? 如果你是老闆你願意花多少錢請怎樣的人?
2. 沒錯廣設大學讓學歷氾濫,這的確是錯誤的決策
但是你要不要活? 如果台灣的政府並不能夠給我們合理或是期望的待遇,是否我們該自我去爭取?
所以我反對草本野的最後一個假設,說白一點,躲在螢幕後面很爽,嘴砲很爽,不去努力很爽
我有努力(讀大學了=>雖然成績不好 英文不行 學校不通 ) 我有努力找工作了(但是景氣不好 才22K 你要我怎麼活? 不去)..........
這點程度的人一堆,都集中在一起了,您還認為 這樣的人士有救的? 這是我唯一也是最反對的點
是時候,螃蟹的季節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