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Bob Dylan wrote:
標的想公布就公布,不想公布就不公布,屬於個人自由。讓我們持續關注宏碁、廣達。昨日美股大盤回檔,今日台股大盤盤整,台幣匯率則為28.88元,今日收盤後持續觀察籌碼變化。


這當然是個人自由,沒強迫的意思.
小小訂正一下,現在滙率是29.88元左右.
yulong0418 wrote:
A大您好,最近從您...(恕刪)


最近從您身上和這棟樓學到了許多觀念,非常感謝
難得在網路上遇到素味平生的前輩對個股作如此深入淺出的剖析,這真是很難得的機會,再次感謝

在看了A大的推薦後,小弟在這邊有些小疑問
雖然在這邊問廣達有點怪怪的,還請不要介意

1. 每年營業收入差不多,為什麼EPS卻是逐年下降?

為了確認廣達這幾年是否有能力穩定配息,我研究了這幾年的合併財報
卻發現每年的EPS卻是逐年下降,從2011/2012的6塊錢,掉到2013-2015的5塊,再到近兩年的4塊
儘管每年都穩定配息3.5-4塊錢,但因為EPS一直往下掉,其實配息率是越來越高的
有點怕未來再繼續往下掉,會無法維持以往的配息水準

回到合併財報,比較了這幾年的綜合損益表,營業利益增加,毛利率也有稍稍提升
但是最後在稅前淨利上卻是整個反轉,一年不如一年
我發現關鍵在於"業外損益合計"上,前幾年其他收入與利益遠比這幾年來得多,且近年來財務成本也上升
這才使得這幾年原本還稍稍微微增加的營業利益,最後稅前淨利還不如前幾年
請問A大對這一塊怎麼看?

這些業外損益,並不影響廣達的本質嗎?
所以未來幾年還是有機會穩定配息3.5塊左右?

ans:廣達2011~2014業外收入大概都有100億以上的水準,所以你會發覺這幾年廣達的毛利率,營利率上升而總體獲利下降,對於專業的法人來說,業外收入有當然是最好,如果沒有也不影響對整體公司的看法,畢竟毛利率是公司產品競爭力,營利率是公司管理能力,以廣達股本386.3億,你把業外收入的100億扣掉,再扣17%的所得稅,大概就是為什麼廣達總體獲利下降的主因。

廣達短期幾年配不配得出股息?其實你可以從保留營盈及資本公積下手,廣達保留營盈+資金公積大概有1000億,以廣達386億的股本,一年配3.x元,一年配個12x億,我想短期幾年內你倒不需要太擔心你殖利率5%以上會得不到。


投資前先想好退路,最差的情況抱幾年能化解風險,股息拿不拿得到,如果廣達8年內獲利不要變負的,我想你可以8年內都領得到3.x元,我想你也不可能投資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都不去看財報,未來公司獲利有很嚴重的連續惡化,你要擔心再來擔心,很多人在股價高時會一直找理由去看好公司,有一些人會在股價很值得買時去看壞公司,如果你了解你想要的目的,未來這個目的消失了,你再來調整你的持股應該也不遲。







#######################################################


我想很多人對廣達還是比較不了解,對宏碁已經很了解,所以目前會有問題的都是廣達,其實看財報的道理是一樣的,廣達不像宏碁一樣是轉型股,不需要每一分每一毫都要搞到清清楚楚,廣達比較偏穩健股,差價的空間我想了不起20%~25%,不像當初宏碁是1倍起跳,大家要搞清楚投資廣達單純就是用時間去換報酬,報酬比台幣、美金定存,類定存台幣、美金高罷了,這筆投資的風險可以用時間去化解,我和大家說一個事實,52.4買廣達,距離7/31除息配你3.4元不過剩兩個半月,我想你不該把僅花兩個半月的時間當做一年想要得到6.5%的殖利率,如果你是從7/31起算,那就就是49元,一年配3~3.4,6.12%~6.93%。這筆投資應該是這樣算才對。


廣達獲利率復甦放緩 外資目標價降到53元
2018/05/16 12:40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18年5月16日電)亞系外資指出,代工廠廣達 (2382) 筆電產品仍占營收大宗,加上資料中心需持續投資、穿戴裝置規模未放大,獲利率復甦速度不如預期,重申持有評等,目標價調降到新台幣53元。
亞系外資出具研究報告表示,廣達今年第1季每股盈餘(EPS)0.71元,低於市場預期,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雙雙下滑到4.2%、1.3%,主要受到營收規模縮減及持續投資伺服器產品研發等影響。
亞系外資分析,廣達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自2016年第3季攀上5.5%、2.7%後持續下滑至今,原因包括需求放緩的筆記型電腦仍占營收55%到60%,且資料中心需持續投資、穿戴裝置缺乏經濟規模。
為反映獲利率復甦速度不如預期,亞系外資將廣達2018年、2019年的每股盈餘(EPS)預估值下修12.3%、13.4%至3.92元、4.33元,投資評等重申「持有」,目標價從58元調降到53元。(編輯:郭萍英)

降到53元好像也沒差別呀,外豬是在搞笑嗎



kevin3449 wrote:
廣達獲利率復甦放緩...(恕刪)


亞系外資降評,那還蠻好笑的,從今年1月到今天,累積賣11萬張,最近兩天看賣不下去好心的提醒你要降評了,這還蠻好笑的,之前鴻海被連29賣,最後幾天跌到80~81元時,我觀察到外資群還是在賣,但股價已經在漲了,這意思就是賣過頭了,隨時都會反彈,接下來一連串的報復性大漲從80狠狠的漲到90.x元,外資群應該覺得奇怪,為啥這兩天賣了7199張,廣達這兩天還漲了0.5元,再不發個降評的報告也許會像鴻海一樣來個報復性大漲。


果然每次外資降目標價就是想騙散戶出在低點,還好這次廣達有跟到A大。
qena wrote:
果然每次外資降目標價...(恕刪)

哈哈,我今天也買了幾張廣達,作為資產配置,不過0900-0930價位一直跳動,所以最後買到的價位不是太漂亮。
非常精闢且詳盡的操作分析,感謝!!
Bob Dylan wrote:
哈哈,我今天也買了幾...(恕刪)
感謝A大分享廣達, 今天的入場卷價位稍高.

但還是要買一些來當作定存股, 就用上次宏碁被嘎空的獲利來投資吧.

繼續來比較一下電子代工五哥的財報,這一兩天完全財報才開出來,所以今天才能更完整的做一個比較~


首先來比較一下2018第一季的財報,以毛利率來排名,鴻海以6.19%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4.18%,第三名是緯創的3.71%,第四名是仁寶的3.38%,最後一名是和碩的3.28%, 以營利率來排名,鴻海還是以2.4%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1.33%,第三名是仁寶的1.05%,第四名是緯創的0.85%, 最後一名還是和碩的0.77%, 看得出來在代工廠中還是鴻海表現比較好,廣達應該有轉型雲端伺服器,AI產品,所以毛利率、營利率相對還是佔居第二名。





但我說過,比較一定是要有一個基準,自已和自已比的基準,你和別人比你會不清楚自已表現如何,下列我們一樣列出去年第四季電子代工五哥損益表,以毛利率排名鴻海以6.1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4.2%,第三名是緯創的3.57%,第四名是仁寶的3.29%,最後一名是和碩,以營利率來看,鴻海還是以1.87%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1.46%,第三名是和碩的1.23%,第四名是仁寶的0.96%, 最後一名緯創的0.88%。


以這兩份數據來看

1、鴻海毛利率,營利率同增
2、廣達毛利率,營利率同降
3、和碩毛利率,營利率同降
4、緯創毛利率增,營利率降
5、仁寶毛利率、營利率同增





由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的兩份資料比較來看,代工廠中鴻海最具競爭力,廣達第二,和碩,仁寶,緯創在三到五名在競爭,和碩最近表現是最差的,廣達競爭力既然是第二,為什麼2018年第一季的營利率會降呢?如果電子代工五哥都是降的,那還能說競爭太激烈,被動元件漲太兇,匯率升太猛…等,但鴻海和仁寶的營利率是升的,那為什麼廣達營利率是降?既然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就再更深入一點來看廣達整份完整財報的季與季比較。



我們都知道,營業費用可以細分成三項
1、推銷費用
2、管理費用
3、研究發展費用

比較後發覺,去年第一季和今年第一季的廣達,在季營收差不多的情況下,研究發展費用從26.37億增加到30.57億,增加了4.2億,推銷費用由去年第一季的14.53億,降到13.95億,管理費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季的廣達營利率相對低是因為把錢拿去做相對多的研究發展費用,我個人覺得這對於未來公司的競爭力是有利的,也許新的雲端伺服器,AI…等需要投入相對多的研究經費,如果把這4.2億研究發展費用丟回到營利的話,那營利就會從原本的29.36億變33.56億,以營收2,209億來算,若不多投入研究發展費用4.2億,那整體營利率就會變1.52%, 就能比去年第四季的1.46%好,所以廣達第一季營利率下降是因為競爭力變差了嗎?應該不是,應該是為了未來的競爭力先投入多一些的研究發展費用去做未來競爭力的準備,這樣的營利率下降,我想也不必太刻求,畢竟股價跌到52.x元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