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不回頭,向錢進!

高盛:終端需求復甦緩慢 下調晶圓代工雙雄目標價
2023-09-15 21:48 經濟日報/ 記者
張瀞文/台北即時報導

高盛證券在最新出爐的「台灣科技產業」報告中指出,由於終端需求恢復較慢,導致庫存消化周期延長,因此下調晶圓代工雙雄的營收及資本支出預估。要到 明 年 第 3 季,產能利用率才能明顯回升。高盛下調晶圓代工雙雄台積電(2330)、聯電(2303)目標價,開外資圈第一槍。

在資本支出方面,高盛將台積電2024年預估資本支出從280億美元下調11%,成為250億美元,2025年從360億美元下調3%到350億美元;聯電2024年預估資本支出從22億美元下調9%至20億美元,2025年預估資本支出從24億美元下調8%到22億美元。

高盛下調晶圓代工雙雄2024-2025年的預估每股稅後純益(EPS)。其中,台積電明年的預估EPS從38.87元下調到37.09元,調降幅度為4.6%;2025年預估EPS則從46.66元下調到46.54元,降幅為0.3%。聯電2024年預估EPS下調1.8%到 4.59元,但2025年預估EPS上調2.7%到5.3元。

高盛下調晶圓代工雙雄未來12個月目標價,台積電從700元下調到668元,聯電從51.5元下調到50.5元。不過,高盛重申對於雙雄的「買進」評等,主要是看好雙雄都將持續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電動車及5G等結構性大趨勢。

==============

竟然要等到 明年Q3 全球消費採購才會復甦嗎? 這大概是過去20年來,持續最久的蕭條了...

台積電2021年資本支出超過 400億美金(台幣 1.2兆) ,現在得下修到 250億美金 ,暫緩擴產.

聯電台積電產線稼動率 只剩 60% ~ 70%, 聯電EPS 還有 4.6元嗎? 這未免太好賺了,等全球經濟恢復,產線稼動率回到100%, 聯電豈不是要賺 10元囉 ??
sktgy
因為面板是標準品,晶圓代工每一顆產品就一套光罩不能通用,有多少單就下多少wafer.你去看標準型dram跟flash,一樣庫存一大堆
sktgy
而且晶圓代工是收代工費,沒賺錢不可能接單填產能,跟自產的dram和flash不一樣,為了搶市戰擴廠倒貨常有的事
pqaf wrote:
聯電台積電產線稼動率 只剩 60% ~ 70%, 聯電EPS 還有 4.6元嗎?

看了聯電 7-8 月營收, 感覺第 3 季 EPS 可能跟第2季差不多,

聯電今年 EPS 4.6 不是不可能..
pqaf wrote:
高盛:終端需求復甦緩...(恕刪)


獨家|群創員工不滿要離職獎金竟瞬間歸零 公司這樣說

有群創光電員工向《壹蘋新聞網》投訴,去年獲得最佳考績,卻因為準備離職,但離職單
都還沒填,9月獎金就被完全歸零,讓這位員工感到憤憤不平,群創則回應個案可透過內
部申訴管道反應。

群創員工指出,獎金為前1年努力所獲得的回報,公司發放方式分3次發給,第一次為次年
(第1年)8月左右(發放總獎金50%),第2次為次年(第2年)的1月左右(發放總獎金25
%),第3次為第2年的8月左右(再發放總獎金25%)。

某員工在2022年得到最佳考績,在2023年8月中提出離職訪談,連離職單都還沒填,結果
在訪談後,除了調薪沒有被調整,還在2023年9月7日發現獎金為0,員工不滿這種行為根
本就是將員工努力歸零。

員工認為,應該是公司主管覺得該名員工既然要離職,乾脆就將原本要發的獎金扣下來,
但這次的獎金是建立在前一年度的獲利基礎上,因此才會引起員工不滿。

群創則回應指出,每年的調薪與獎金發放,會依公司整體及部門營運狀況及個人貢獻等多
項因素,進行全球薪資調整及獎金發放作業。單位主管會依據群創的完整薪資系統,並審
慎評估考量進行調薪與獎金發放,以符合公司及部門的發展。

若同仁對於獎金及調整有任何想法,建議與單位主管討論,或透過公司內部平台申訴,可
針對個案瞭解狀況。
frank1253
有一年的去年公司也是很賺錢,但今年工程師最近常出包,結果加薪只有1000元,獎金直接比別人少2/3。他跑來向我抱怨,我說不是我決定的,身為他的主管,當然要去替工程師爭取,但,沒用的..........
frank1253
老板還跟我說,他最近常出錯,要不是你出來承擔,沒有遣散他,就已經很給你面子了[嘖][鬱卒]。
梁孟松曾泣訴不是台積叛將 賣命16年被逼退
2023.09.17 10:45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前台積電高管梁孟松2017年加入中芯後,持續幫助中芯縮小與世界頂端的差距,從28奈米到7奈米不到十年就完成,助攻華為推出5G旗艦智慧手機Mate60Pro震撼全球。事實上,梁孟松在台積電後期並不愉快,曾當庭泣訴被貼上標籤,為台積電賣命16年卻被逼離開,尊嚴受損實在太難堪。


梁孟松離開台積電後轉投三星,當時三星卡關在28奈米轉向20奈米的困境,在梁孟松建議下直接從28奈米升級至14奈米,取得成功後從台積電手上搶走蘋果A9處理器首批訂單,三星也成為蘋果的供應鏈夥伴之一,台積電股價受到重創。

此後,台積電向梁孟松提起訴訟,指控其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秘密給三星,經過長達四年的訴訟,最高法院判決梁孟松不能以任何方式繼續為三星提供服務,史上第一次限制企業高階主管競業禁止期結束後,仍禁止赴競爭對手公司任職。

工商時報報導,梁孟松出庭時曾哽咽表示,「我不是言而無信,或者投奔敵營的叛將,那對我的人格及家人,造成很大傷害。」話鋒一轉,他也吐露在台積電後期所受的委屈。

梁孟松提到,台積電在未經我同意下,發佈人事命令,使得我無法面對公司所有認識我的人,且出國回來辦公室被改裝成4個工程師的辦公室,長達8個多月的時間不敢去餐廳吃飯,「高層要我離開研發總部外放歐洲,這件事我不能接受,我感到被欺騙、被侮辱,對台積電貢獻很多,這件事,我沒面子。」

黯然離開台積電,梁孟松在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三星、中芯展長才,彷彿是為了「報復」台積電,戰友楊光磊用一句話形容梁孟松,或許就是最好的寫照,「梁孟松用生命在做事,拚盡所有力氣,要證明自己有能力,不要被別人看不起。」

.............
梁孟松 用生命在做事 被老共撿到寶

錢學森 想回中國 被老美軟禁5年 後來無意間 找到發聲管道 被救出 也是用生命幫老共 發展航天事業
阿陀陀
我跟錢學森有點淵源,他算我師伯,他提出了錢學森彈道,造就了老共現在的東風…
frank1253
錢學森這人不簡單,曾任MIT的教授,美國空軍上校,為中美兩國的火箭、飛彈和航太計劃都做出過重大貢獻.......以上維基百科資料。我們也有張忠謀阿!錢學森對武力貢獻了老共,張忠謀對經濟改變了台灣。
電視面板價格9-10月達頂,第四季淡季再次波動



隨著面板產業進入傳統旺季,日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黑五、聖誕節、雙11等年底購物旺季帶動下,第三季各尺寸電視面板價格持續走高,但由於全球需求持續低迷,電視面板價格可能9月或10月達頂峰。

目前短期需求未好轉,下游廠商採購態度漸保守,加上LCD面板屬於相對成熟的技術,隨著面板市場處於供應過剩的局面,面板廠8月已開始新一輪產能控制,可能持續至今年剩餘時間。

根據產業調查,7月整體面板廠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上,8月降至約85%,年底可能下降至70-75%。考慮面板廠重點是控制產線稼動率與需求情況,日系外資預計第四季面板價格會面臨波動風險,但不會與2022年上一個週期類似。

研調機構數據顯示,到了第三季,32-75吋電視面板價格可能季增11-18%。日系外資認為,如果產能利用率獲得控制,面板產業獲得整體復甦前不會再進入另一輪深度週期。

至於OLED業務,近期中低端OLED市場競爭激烈,隨著OLED滲透率不斷提高,小尺寸應用的長期前景依然健康,任何新技術創新或市場新興需求(如車用顯示屏)也幫助面板業長期發展。

從第三季面板價格走勢來看,下游廠商庫存增加,電視面板價格在第三季繼續逐月提升;IT面板價格維持穩定的同時,9月也小幅提升。日系外資預計,面板廠的財務狀況預計將在第三季進一步改善,但隨著產業進入淡季,電視面板價格可能第四季再次波動。
汽車屏出貨將首破2億片,成顯示行業最大黑馬
集微網報道(林美炳/文)隨著全球經濟持續下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近年來普遍疲軟,但是車載顯示市場在汽車智能化趨勢的帶動下逆勢成長,今年更有望首次突破2億片,成為顯示產業最大黑馬,京東方、天馬、三星顯示、LG Display、JDI、維信諾、TCL華星、友達、群創、龍騰光電、惠科、信利等紛紛湧入,試圖搶佔市場先機。

不過,目前車載顯示市場伴隨著汽車智慧化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原本相對單一規格、技術、尺寸的汽車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高解析度、大尺寸化、多螢幕化、設計多元化、技術多樣化、功能整合化等市場需求。

為了跟上汽車屏最新的發展步伐,面板廠商不斷技術創新,推出超大屏、多聯屏、捲曲屏、透明屏等,引入LCD、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技術……不斷打開汽車屏新的可能。有的面板廠商甚至透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造出智慧座艙解決方案,晉升為tier1,與車廠直接合作,加速創新顯示技術落地。

汽車螢幕逆勢成長規模將突破千億

受全球通膨、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今年消費性電子市場持續低迷,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維持高速成長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78.8萬輛和374.7萬輛,年比分別成長42.4%和44.1%。Gartner預計,到2023年,全球電動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出貨量將達到接近1,500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近50%。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成長,汽車產業正加快從燃油車轉型為智慧車。京東方副總裁、京東方精電CEO蘇寧表示,目前,汽車朝向網聯化、自動化、共享化和電動化方向發展,而「新四化」皆指向智慧化。智慧化曾在15年前讓手機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現在正在汽車產業重演,讓汽車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加速新能源車的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14%;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市佔率超過28.3%,預計全年滲透率可望達30%。

汽車智慧化的重要體現就是智慧座艙。智慧座艙可以明顯提高汽車智慧化體驗,逐漸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京東方精電副總裁、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經理程巍指出,近期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 80%的年輕購車族群將智慧座艙作為購車的參考因素,其中28%的消費者將其作為購車的首選因素,這說明智慧座艙體驗已成為市場剛需。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智慧座艙,智慧座艙在汽車市場加速滲透,可望成為智慧汽車的標準配備。數據顯示,全球智慧座艙科技配置新車滲透率從2019年的38.4%成長到2025年的59.4%,中國市場滲透率更高,到2025年將達到75.9%。

智慧座艙的更新迭代也將加速汽車智慧化進程,帶動車載顯示市場的持續發展。數據顯示,車載顯示面板出貨量也將從2020年的1.43億片提高至2024年的2.26億片,年複合成長率達11%。天風證券預計,2025年中國車載顯示市場規模將達1,100億元左右。

汽車智慧化車載顯示現六大趨勢

伴隨著汽車智慧化,車載顯示面板的解析度越高、尺寸越大、數量越多,並朝著設計多元化、技術多樣化、功能整合化等方向發展。

目前,智慧型汽車已成為類似「智慧型手機+輪子」一樣的智慧終端,人們對車載顯示的要求越來越接近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趨勢,需要螢幕更高解析度、更大尺寸,高清螢幕逐漸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平均尺寸從6英寸提高至13英寸,而且20、30、40多英寸的螢幕開始陸續上車。

同時,多螢幕化也是智慧汽車的發展趨勢之一。過去傳統汽車平均螢幕數量少於1片,主要應用於儀表和中控,現在智慧汽車平均螢幕數量提高至2.5片,廣泛應用於儀表、中控、後視鏡、後座娛樂等,例如,比亞迪汽車螢幕高達8到10片。

智慧汽車不僅是智慧終端,也是獨立空間,更具有場景化特徵。由於智慧型汽車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種類、技術和功能的螢幕,而且為了講究美觀、實用,還需要對螢幕進行特別的設計,所以呈現設計多元化、技術多樣化、功能整合化的特徵。

設計多元化。儀表、中控、副駕駛娛樂顯示相鄰,可根據美觀、實用、安全等因素進行不同的設計,使全螢幕顯示、聯螢幕、多螢幕顯示成為車載顯示器產業新的發展趨勢。例如,TCL華星雙聯螢幕打通了儀表、中控、副駕三塊螢幕之間的顯示間隔,將12.3 吋螢幕與35.6 吋螢幕完全連接為一個整體;維信諾車載一體化顯示終端解決方案採用環抱式設計、無縫拼接,實現23.4吋中控大螢幕顯示器。

技術多樣化。車載顯示形態多樣,已從儀表、中控衍生出顯示車窗、抬頭顯示、透明A柱、後座娛樂顯示等應用。不同的應用需求不同,讓a-Si LCD、LTPS 、Oxide LCD、OLED、Mini LED、BD Cell、AR HUD等技術都有用武之地。例如,京東方展示車用滑捲屏,捲曲時是13.6吋螢幕,展開時是15.6吋螢幕。

功能整合化。車載螢幕不僅具有顯示功能,還將整合觸控、感光Sensor、手勢辨識、螢幕下攝影機等功能,提供更好的互動體驗。例如,維信諾14吋OLED中控螢幕支援螢幕下攝影功能,可監測駕駛人是否安全駕駛,並滿足停車時遠端視訊通話等功能。

面板廠多管齊下搶抓汽車屏機遇

面對車載顯示領域上述新的發展趨勢,面板廠商該如何因應?

為了滿足高解析度、大尺寸需求,面板廠商需要用更高世代線生產車載顯示面板。4.5代a-Si LCD產線、5代a-Si LCD產線生產的車載顯示面板解析度較低、尺寸較小,已滿足不了目前車載顯示市場的發展需求,面板廠商陸續開始用6代LTPS LCD產線、8.5代a-Si LCD產線、8.5代Oxide LCD產線生產更高解析度、更大尺寸的車載顯示面板。

針對技術多角化、功能整合化趨勢,面板廠商需要橫向拓展、縱向整合,因為單一的顯示技術很難滿足車載顯示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掌握了LCD、OLED、Mini LED、Micro LED、雷射顯示等不同顯示技術的面板廠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車載顯示器還在向整合化方向演進,這要求面板廠商不僅要深耕不同的顯示技術,還需要與攝影機廠商、膜材廠商、驅動晶片廠商、感測器廠商、車廠等展開更多的跨界合作,賦予車載顯示更多的價值,取得差異化優勢。例如,螢幕整合螢幕下鏡頭,可以對駕駛員疲勞駕駛即時監控;螢幕整合感光感應器之後,就可以即時控制背光的亮點。

部分面板廠商不滿足於車載顯示器面板供應商的角色,還提供智慧座艙解決方案,京東方就是典型代表。據介紹,京東方打造了從面板到模組再到整機的一體化設計、生產、服務平台,並由各大主機廠認可,與20餘家客戶直接開展業務合作。為了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京東方也正在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打造高效的生態協同機制,不斷完善智慧座艙生態。過去五年中,京東方與芯馳科技合作改善智慧座艙體驗,與雷石科技合作提供車內的KTV服務和更多的娛樂場景等。

總之,汽車智慧化釋放車載顯示市場無限潛力,不同的顯示技術、設計、功能等都有機會在場景化的車載顯示應用中落地,不斷激發顯示行業的創新活力,進一步加快車載顯示市場成長速度,使車載顯示器成為顯示市場新的成長引擎。
次世代封裝 英特爾押寶玻璃基板

張珈睿/美國矽谷報導
2023年9月19日 週二 上午4:10
英特爾搶攻先進封裝製程,向玻璃基板邁出一大步。為解決有機材質基板用於晶片封裝產生翹曲問題,英特爾18日宣布,將推出業界首款下世代先進封裝的玻璃基板,預估2026~2030年量產。

業者指出,玻璃材質的晶片基板,受惠於低間距及更小的膨脹係數,生產製程具優勢,預計相關晶片最早可在2024年年底前生產,搶攻大型數據中心GPU及加速器市場,台廠積極配合英特爾研發,健鼎、欣興及南電等可望迎來商機。

英特爾以先進封裝延續摩爾定律至2030年,從系統級單晶片(SoC)轉向系統級封裝(system-in-package),導入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接(EMIB)封裝技術、邏輯晶片3D堆疊封裝技術(Foveros),此外,新開發的3D封裝技術Foveros Omni、Foveros Direct據傳亦準備投入量產。

英特爾開發先進封裝技術,一方面能夠提升晶片密度,目標到2030年在一個封裝中,實現1兆個晶體管。另一方面,可以滿足自家產品、代工客戶產品的異質整合需求,提高晶粒(Chiplet)靈活性、並降低成本和功耗。

-----------------------------------------------------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AC%A1%E4%B8%96%E4%BB%A3%E5%B0%81%E8%A3%9D-%E8%8B%B1%E7%89%B9%E7%88%BE%E6%8A%BC%E5%AF%B6%E7%8E%BB%E7%92%83%E5%9F%BA%E6%9D%BF-201000069.html

相對於cowos一顆要幾百鎂
如果可以用玻璃
材料成本應該省一大半
不知道群創開發的面板級封裝
能不能應用到這類技術
供需賽局激烈,第四季TV面板面臨降價壓力| 熱文洞察
今年以來,全球TV市場受到高通膨、經濟環境低迷影響,電視需求表現不樂觀,雖然北美地區為首的通膨有所緩解,零售端有所恢復性增長,同時海外發展中地區今年電視規模小幅增長;但中國、歐洲等市場表現比預期更不樂觀,2023年全球電視整機出貨預計198.7M,年減2%

整機端銷售低迷,庫存水位回升,面板採購下調

儘管上半年全球電視需求低迷,但是在面板價格持續拉漲的情況下,品牌廠提前採購面板,在銷售動力疲弱的情況下,進入到三季度,整機端庫存問題開始凸顯;同時面板價格上漲以後,在終端市場難以漲價的情況下,品牌廠逐漸走向虧損,因此品牌電視整機銷售積極性進一步受挫,開始下調下半年採購計畫。

以頭部品牌Samsung為首,三季採購量預計已不足10M,四季採購量相較前期預計下調1M至不到9M。LGE同樣下修採購訂單,預計三、四季也僅維持6M左右;其他品牌在先前面板需求基礎上也相應下修,此外,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面板代理商市場已出現低價拋貨的現象,也打擊了面板價格繼續向上的勢頭。


頭部面板廠商再度大幅減產,穩價決心堅定

經歷了面板供應格局的不斷重塑後,當前TV面板產業已愈發成熟,產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當前大陸面板廠商的市場份額已接近七成,同時整機端中國品牌的持續成長,因此大陸面板廠商在面板議價上的話語權也逐漸提升。過去電視面板價格的持續拉漲,主要是因為面板廠商的一致訴求,希望全年有所獲利,並在減產動作上保持一致行動。

隨著面板價格已經上漲有了半年多的時間,面板廠的營運狀況已改善,策略也逐漸出現了分化。今年8月整機端再次集中砍單以後,大陸三家面板廠商仍堅守價格走勢,再度大幅減產,BOE 8月開始B19投產下修近50K大阪,2條10.5代線B17及B9下調30多K大阪。CSOT T1、T2及T10三條8.5代線8月投產下修近60K大板,10.5代線T6及T7下修21K大板,HKC 8月4條G8.6總產能下修約40K。CHOT 8月下修10K大板。大陸面板廠預計9月以及後續Q4減產幅度還會進一步擴大。

2023年7月&8月大陸三家面板廠投片對比


而對於台廠和Sharp來講,當前頭部品牌和頭部面板廠之間的價格爭議或將使其訂單受益,整體稼動率將維持高位運行。整體來看,由於頭部面板廠的比重更高,順應需求的調整,預計整體生產率8月環比降低。


備註:SDC/LGD 包含OLED TV產線投片
資料來源:奧維睿沃(AVC REVO) Unit:%

淡季來臨,供需雙方博弈白惡化,面板價格走勢承壓

在品牌端集中下修採購計劃,同時頭部品牌透過進一步分散供應鏈的策略下,面板廠對價格主導權相較前期有所弱化,隨著供需雙方博弈白惡化,面板價格四季度恐進一步承壓,在這一輪強勢拉漲後可能進入到下跌通道。在預期到即將到來的面板需求淡季,面板廠做好大幅減產的準備,避免需求端對面板價格走勢的進一步集中砸盤,根據奧維睿沃(AVC-Revo)測算,下半年整體市場生產率要控制在80%左右才有望穩住供需平衡,不至於讓面板價格走勢失控。一旦今年底價格開始下行,明年上半年面板廠所面臨的價格下行壓力將會更大,那前期面板廠透過大幅減產換來的經營狀況改善的局面和喘息機會將轉瞬即逝。
frank1253 wrote:
2023年全球電視整機出貨預計198.7M,年減2%


TV面板大尺寸化,平均尺寸的面積增加 6%.
整機出貨量只有 年減2%, 那代表今年面積的總需求比去年更多.

面板廠今年嚴格控產,最低稼動率 不到6成, 最高稼動率只有9成, 平均稼動率只有 75% ,比去年少了5%..


今年整機總面積需求增加 4%, 面板總生產面積減少 5%... 代表 報價持續要往上漲了.

中國年度最大的採購節雙11,歐美年度最大採購旺季是 感恩節到聖誕節..品牌都 保守悲觀,少量備貨, 萬一, 今年底消費旺季比 品牌預期好的話, 品牌拉貨會措手不及.
jerry040161
還是要看大陸調控的態度
justinjwlin
很明顯的,大陸瘋狂建廠後,面板嚴重的供過於求
現在很多商場的大型LED 螢幕,畫質都很粗糙, 未來 逐步汰換成 TFT玻璃背板mini LED 或 uLED小模組後, 對面板廠 TFT消耗很大. uLED 顯示可以切割成 10吋左右小模組,再去拼接成超大螢幕, 或許 能幫台灣的 3~ 6代舊廠房,找到新的生命出口.
(照片是 台北南港軟體園區的 中國信託集團總部)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