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呈現了一股仇富的氣氛,坦白說!!這種氛圍是無法讓一個國家富強,當然政府有很大責任,那麼來探討一個問題吧。
這世上的法則就是錢從來不是從窮人跑到富人身上,而是從傻瓜口袋跑到聰明人的口袋,這證明了,當你夠聰明時,富有之路不是不可能,我聽過很多人說過,有錢人是既得利益者,如果他們手上也有錢,一樣能夠創造相同的成就,我想說的是"不可能",我支持有個人說過這麼一句話,當全世界的富人與窮人財富平均分配給每個人,幾個月內有人就會因賭博而破產,幾年內則會有人因生意失敗而打回原形,不出幾十年時間,世界的財富又會回到均富前的水準,這證明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龐大財富的,擁有財富是需要"智慧",但殘酷的事實就是有很多人擁有財富時,腦袋智商會變的跟一般小孩沒兩樣。
不過總會有些人為自己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藉口,例如 原本的富人已經擁有權力,自然能夠把財富再匯聚到他們手上。但講這句話的人是否想過自己也曾經相信當自己擁有財富時就會擁有"權力",為什麼當世界均富後,並沒為你本身創造競爭力與實力呢,一切都是自我找藉口,財富真的需要智慧才能擁有,錢會自己找出口。
venginton01 wrote:你要探討的問題,在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21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書裡已有答案, 簡單的說, 富人是靠房地產及股票致富, 富人賺的錢政府會提供很多管道避稅, 資產價值下跌, 政府會使用納稅人的錢拉抬, 累積的財富又可以以極低的稅率留給下一代, 而窮人是靠工資薪水, 工資收入微薄僅足糊口, 根本無法累積足夠的財富去炒作房地產及股票, 因此財富變成世襲, 跟聰明才智或努力工作無關, 主要是稅制不公平的問題(政府政策偏袒富人), 讓富者代代富有, 窮者難以翻身, 政府是你投票選出來的, 要怪誰?
現在社會上呈現了一股...(恕刪)
所謂的白手起家是四個充滿盲點的字,他代表的是你不依靠自家資源而崛起,但你依賴的是外在的資源,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是白手起家的,白手起家的也就是所謂善用外在資源的人,而自命清高者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則成為被欺佔的一方,因這種人總是想靠自身力量,但這就像你跟一個人說你要徒手把一根釘子釘進木板一樣的荒唐,因為你會想拿鐵鎚(善用資源)而不是用手釘釘子。想成就財富自由人生需跳脫亞洲社會的世俗框架,才能好好發揮自身的想法與能力。
社會有許多香港所謂的打工皇帝,他們確實擁有不錯的能力,台灣常講的22K,怎樣也輪不到他們吧,誰敢用22K請他們,那又為什麼他們讓一堆資本家捧著大把鈔票就只為他們能夠為自己的企業效力。
至少在我身上驗證到的就是,當我放下一切尊嚴與面子追求財富自由的人生時,財富隨之而來,因為我願意做的事更多了,2個月前有挖角高階業務主管機構來談過,雖然我沒答應,但我知道自己有價值了。另外我深信自己是值得擁有財富,雖然我並不是天天扶老太婆過馬路,但路邊的玉蘭花我會買。
不知各位看倌能否看出我文章主要表達的是一種正面的力量,只有正面力量才能將個人及社會帶往一個健康的道路上,這道理對社會來說太理想化。
何謂跳脫社會框架,例如你曾不曾思考過自己看書時,到底是獲取知識還是在看書而已,我個人看書多數情況是從目錄中先找自己想看的內容,看完一章從目錄再找別章繼續讀,是跳的讀,最後我吸取的是書中對我有幫助的部分,這是我的方式,適合我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做很多事時我真的認真想過其內容是否有意義還是說大家這麼做所以我就這樣做。
試問,他們沒有富爸爸背景,那個金主敢拿錢給他們試了又試
財富在下一代依舊有影響性
再說說魏家
人家買帝寶可以貸 99%, 也就是 99 倍的槓桿炒作豪宅
一般受薪階級恐怕連頭期款都很拚,還要受到通膨的威脅,追著通膨都來不及了
富人利用財富,炒作民生物資,使基層民眾的心力都用在應付富人的剝削
炒作房地產有其風險?
我們看看 QE 是剝削了那些人的財富去救房地產
窮人賭輸了跳樓,富人賭輸了政府剝削大眾財富出來救
然後 QE 放出的貨幣再度流入商品炒作,又造成通膨
接下來 FED 很志得意滿的說
你看,房地產危機解除了,需求上來了,所以物價上漲了!
我都不知道要怎樣形容 FED
有人說,現代經濟問題在於需求
但是,有沒想過,需求的問題在於分配過度不均?
世界上,存在有純粹的社會主義國家(北韓)
但是,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
因為,再怎樣,人類還是會有一點良心,一點點的同理心,一點點的惻隱之心
看到周圍的人過得不好,會希望它們能過得好
就算某些人沒有這些特質,但是,社會的大部分人還是有的
所以,人類社會必定存在有社會主義
不懂得用的人, 不是效率低落就是枯竭殆盡, 故同意樓主說的理想的均富難以長久維持。也
可以說間接算同意樓主說的, 擁有 (或許說經營更適當) 財富需要智慧。
均等主義來自於人的天性, 但自私同樣也來自人的天性, 均等主義遇上現實容易引發仇富心態,
而自私遇上現實則會導向資源壟斷, 終歸是為了確保資源可得性, 以利自己或子孫生存及滿足
慾望的需求。
極端的 2 種理想是, 一者把所有資源無差別均分給全部的人各自經營, 達成公平, 消除仇恨;
另一極端則是把所有資源交給一個最能有效經營資源的人, 讓資源能有效產出, 再將產出撥一
大部分給管理資源的人作為酬勞, 然後剩下再分給所有的人。兩種方法都可以, 只是看哪一種
較受歡迎。站在人的角度看, 似乎均等主義較好; 但站在資源效率的角度看, 又似乎後者為佳。
但兩種極端都過於理想而幾乎無可行性。
現在實際的情況是很多資源都處於高度競爭才能取得 (例如房屋), 而競爭的方式則是看需求者
能拿出多少另一種資源來交換 (一般是貨幣作為交換用), 所以問題會回歸到誰手上資源多, 或
是誰能很快弄到很多資源 (說白了就是有錢跟有權的人)。
樓主提到政府... 在一個私有財產制的國家中, 政府不能無由地移轉私人財產作資源調配, 所
以剩下的遊戲就是在整個資源交換過程中, 有智慧的人設法把資源愈交換愈多以建立財富, 而因
於資源有限性, 則表示必然有人在遊戲過程中一直佔不到上風而無法建立財富, 當富者為富不仁,
這種遊戲有人一直吃龞, 甚至到危及基本生存時, "理論上" 政府要出來處理...
簡單的數學是這樣子:
A: 1, 2, 4, 8, 16, 32,... (翻倍做 16 次可到達 1 萬)
B: 1, 2, 3, 4, 5,... (累加做 10000 次可到達 1萬)
C: 1, 1.1, 1.21, 1.331, 1.4641... (複利滾存 10% 做 97 次可到達 1 萬)
A 是賭徒的公式, 運氣旺到爆時連贏 16 把就可以
B 是勞工的公式, 苦苦地一個月一個月存錢
C 是有財富智慧的人的公式, 到處放貸或投資賺資本財, 一直把錢拿去生錢
假設一間房子就是 1 萬元, 那誰能 "最快" 會買到房呢?
(記得買到房後要租給勞工, 因為他們還沒有房; 但不一定要租給賭徒, 因為他們有時會輸光)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