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允能恐創下國內首起離岸風電財務危機,海龍二號1500億元的聯貸案也傳出困境,除了面臨聯貸規模太高、期間超過20年太長,還因為主要股東在聯貸案完成前釋股、零組件的國產化要求,讓銀行卻步,為首的外商銀行法國巴黎銀日前更退出參貸行列,衝擊外商銀行信心,也讓其他銀行更加觀望。

雖然相關財務顧問已將聯貸案的希望,轉向公股行庫、本國銀行等,但國內公民營銀行全未表態,就算所有行庫都願意支持,恐怕也隱藏極大不確定性。
peter liu
希望來個大條的



報派
napoleon0014
不準,估計元大至少有1元
2點
元大最少有一元拉~~中信怎麼可能只有0.5
允能餘震?1500億離岸風電大案 海龍聯貸陷5大困境
2023-01-15 21:55 經濟日報/ 記者
廖珮君
/台北即時報導


允能風場財務危機,餘波盪漾。據了解,籌組時間長達逾半年、總聯貸金額高達1500億元的另一個離岸風電廠大案─海龍二號,為首的外商銀行團隊中的法國巴黎銀日前確定退出參貸行列,讓其他銀行團隊更加觀望,衝擊籌組信心。

銀行主管坦言,海龍二號聯貸案面臨五大困境,一、1500億元聯貸案金額太高,就算所有行庫都願意支持政府綠能政策,恐也難籌組完成。


二、海龍案的主要股東,包括北陸能源、三井物產,竟然陸續在聯貸案完成前釋股,犯了聯貸行大忌,加上允能案正歷歷在目,銀行團更加保守。


三、授信架構陸續調整,據了解,海龍案除聯貸額太高、聯貸期間更「遠超過20年」,金額高、期間長,聯貸息也僅3%,專案融資的授信風險過高。

四、海龍案還有零組件的國產化要求。離岸風場很多零組件幾乎都是進口,這樣的要求也令銀行團卻步。

最後則是,銀行團發現,已有部分外商銀行開始將既有的離岸風電貸款部位出售,意味對台灣離岸風電場政策出現疑慮。

據透露,因法國巴黎銀行退出、衝擊外商銀參貸團隊,財務顧問已將聯貸籌組成功機會的眼光轉向包括公股行庫的本國銀行,但國內公民營銀行全未表態,籌組成功機率極低。

..................
慶富獵雷艦詐貸弊案懶人包一次看懂 -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 › 即時
第一銀行表示,慶富向九家行庫聯貸205億元,已經動撥154億元,扣除29億餘元銀行團可控制的備償專戶款項,聯貸部分最大損失為125億元

慶富案才125億 風電 應該更透明
陳立誠觀點:兆元謊言,台灣之恥——論離岸風電成本與產業
陳立誠 + 追蹤
2018-05-30 07:00 135586 人氣



作者認為,只要政府首先願意正視既有2025能源政策實過於躁進,然後放緩計畫進度並建立公平競爭制度,讓一切回歸到商業行為的正途。(資料照,取自台電)



國外有句話:「it’s a million dollar question」,意思是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本文題目為兆元謊言,完全可譯為「it’s a trillion dollar lie」。個人很難想像世界上會有任何謊言涉及兆元騙局,但是這種騙術正活生生的發生在今日台灣。最高明的騙術是被騙的人渾然不知,「被賣了還替人數鈔票」,這也正在今天臺灣上演。




關心能源問題的讀者應該馬上會猜到個人要說的是「離岸風電」這一個大鬧劇、大騙局。本文不擬批判以每度5.8元風電取代每度0.9元核电,使每年電價暴增800億元此一蠢無比的政策,因為不少反核人士「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廢核。本文要檢討:即使退一萬步以風電取代核電,有必要以高於國際價格2-3倍的天價一次性釋出3.8GW的風場嗎?
下圖為彭博新能源財務中心(BNEF)近日出版報告中的圖:

圖一: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取自BNEF)
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取自BNEF)
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同一張圖也列了許多其他國家決標價格,以與台灣相同2025年前完工的專案而言,丹麥、荷蘭、英國、德國等(有些或為FIP決標價)都只有台灣1/4,每百萬瓦小時50美元左右。GWEC2018年版的Global Wind Report 總結今年離岸風力開發價格為每度NT$2.52(70歐元/千度電),而在2030年完工之決標價會降為每度2.16元(60歐元/千度電)。


看到這張圖能不令人吐血?台灣不但比別的國家多付了2-3倍錢,在全球也必將成為笑柄,台灣將成為世界最大寃大頭。以目前決標價,20年間台灣將付給得標廠商(九成為外國人)2兆元購電費用,如果價格降為一半,可省1兆元,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數字。
許多人指出蔡政府的決標價格過高,但蔡政府一再狡辯,聲稱國外價格低是因為外國政府已預先完成如環評、海底地質調查、聯外電網併聯等項目,因而大幅降低開發商投資風險與成本。

但真正原因是蔡政府參考了舊的資訊作為編列躉購費率之基礎,而未考量近兩年離岸風電技術突飛猛進,導致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事實。


導致近兩年離岸風電價格大幅下降有三大原因:
風機規模加大,約為以前之2-3倍,效率與可用率(容量因數)都有所提高,往年要2-3部風機才能提供的電力,現在一部風機即可供應,相對而言,離岸風電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海事工程作業大幅減少。(相關報導:風評:中國競爭力排名超車,蔡政府只能喊「堅持改革」?|更多文章)

施工船舶專業及客製化,海事工程要十幾種不同的施工船舶,早年各型施工船舶並非專為離岸風電所設計,施工當然有所不便,但近兩年許多施工船舶乃是為了離岸風電施工所量身訂做,施工更有效率。
離岸風電工程已有十年以上的施工經驗,熟能生巧,離岸風電施工時程也大幅減少,工期大幅縮短。


以上三者為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主因,台灣正可利用國際上離岸風電技術進步而享受較低廉的發電成本。離岸風電最主要的成本是風機本身及海事工程成本,而不是蔡政府一再強調的一些非核心成本,因條件不同,台灣決標價格容或略高於國際決標價格,但決無可能高出2-3倍之多。

但蔡政府作繭自縛,在去年電業法修法時,將無核家園日期定死,深恐若不立即決標,恐影響非核家園時程,只好硬著頭皮,以錯編高於國際價格2-3倍的費率決標,國家人民權益在一黨之私的考量下只好靠邊站。

對決標價格高於國際價格2-3倍,蔡政府的另一籍口為「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兩週前在台北有一針對離岸風電之研討會,與會國外專家指出蔡政府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有以下三大問題:

1、以台灣之市場規模,不集中專注特定技術而分為好幾個標案由不同廠商得標,根本無法建立學習曲線。

2、台灣就算只做關鍵組件,認證的費用與程序也非一蹴可及。

3、必須是持續性長期建案,細水長流,台灣一次性建案極不利於扶持產業與人才培育。

另外國際上所謂關鍵零組件指的是: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與控制系統,而不是台灣自認為強項的「基礎」及「塔架」。


要維持此產業鏈,其實所費不貲。以歐洲未來超過20GW的市場規模,也只能維持兩家離岸風力製造廠商辛苦經營。這也是台灣公布匪夷所思的「優惠」價格後,被外商視為全球少有的無腦大肥羊,紛紛來台分一杯羹的主因。

蔡政府以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作為天價決標的籍口,在國外專業人士口中也不值一駁。政府規劃單位也深知台灣市場無法支撐離岸風電產業,硬拉東南亞市場凑數,還故意不提日本,中國大陸在相關產業、政治佈局之深度與領先程度。目前手忙腳亂毫無章法的招標,完全斷送我國相關產業發展的前途。

蔡政府正施壓公股銀行以專案融資方式貸款離岸風電,但台灣海峽氣象、海象、地質、地震、颱風等自然條件與歐洲迥然不同,民眾抗爭時公權力也靠邊站,風險極高。離岸風機的專案貸款基本上並無擔保,出了事較獵雷艦嚴重百倍,真會動搖國本,屆時又不知引發多大政治風暴,多少人頭落地

本文標題兆元謊言正是指蔡政府以錯誤理由及籍口欺騙全國民眾,一意孤行,而寧可要全民多支付國外廠商超過1兆元的額外利潤也不願修正其錯誤決標價格的重大罪行實為台灣之恥,對台灣造成的傷害不分藍綠,目前本案雖已決標但尚未簽約,簽約後更難善了,情況極為緊急,各界應全力補救。而補救的方案其實並不困難,只要政府首先願意正視既有2025能源政策實過於躁進,然後放緩計畫進度並建立公平競爭制度,讓一切回歸到商業行為的正途。如此不僅能為民眾節省兆元以上的無謂費用,也才能有機會讓離岸風機相關產業真正的在台灣「站起來」。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
陳立誠 是良心部落格版主
awak
現在核電占台灣總發電量10%上下, 廢核影響雖有, 但沒想像中的大, 燃氣及煤的火力發電才是大宗占7~80%, 原本是打算白天用太陽能, 夜間用燃氣取代核電, 風力有運轉時, 可適時減少燃煤及燃氣機組
kdg
沒有規劃好就貿然喊廢核,這是甚麼爛政府
土建融放款 國銀最大雷區
04:102023/01/17
工商時報 朱漢崙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過關,土建融業務由於建商在預售屋的銷售勢將大受衝擊,已成為今年上半年國銀放款最大「雷區」。


根據金融圈人士透露,自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近一周來,多家銀行對於2023年的放款風控對策,已高度集中在土建融業務,尤其是過去合計土融加建融業務的貸放成數,原本以不超過總銷售金額的6成為限,現在由於預期實際總銷金額將大衰退,未來調降建融成數已在所難免,尤其是地處偏遠,在銀行心目中列為「炒作過度」地區的預售屋,成數至少會從6成降至5成。

據指出,由於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衝擊最大的是預售屋銷售量,使銀行不得不調降成數來降低土建融業務放款風險,「以前銷售7成就能損益兩平,但未來銷量恐怕連4成都不到」,使以往銀行透過預售屋銷量,來綁土建融還款來源的授信對策大受挑戰。現在內部討論重點有三大:一是對風險較高的蛋白區、蛋殼區,降低建融核給成數,從原本的6成限縮至5.5成或5成;二是再拉高利率以價制量,並且向分行提示案源所在地區若賣壓沈重,儘可能以價制量間接婉拒承作;三是對建商的自備款要求更加嚴格,以分散對銷售金額的依賴。

多家銀行主管強調,2023年的土建融風控新對策,成銀行熱門話題,也是評估2023年放款業務風控的首要重點。銀行對建案的放款,分成土融與建融兩大階段,對此國銀主管深入分析,在第一階段的土融方面,是央行執行管制政策的重點,除了限期18個月必須開工,先前央行亦限制土融成數最多只能拿到5成,其中1成保留在開工時才能動撥。

第二階段建融,在央行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雖然央行並未直接限制建融,但銀行間仍自我約束,把土融加上建融合計能取得的放款成數,從最早可作到約當總銷售金額7成,「壓低」到6成的水準。然而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正式三讀後,建融的成數再從6成下降已在所難免。
龍校長
[嚇到吃手手][都買]
獨/允能陷「缺錢」危機!銀行團提「四不」
2023-01-15 21:44 經濟日報/ 記者
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允能風場財務危機恐未除。債權銀行團上周與允能代表開會,初步凝聚對允能聯貸案採不減債、不降息、不增貸、不延長借款期限等「四不」共識;據透露,一旦允能無法提出令銀行團滿意的新財務方案,恐無法再動撥後續的聯貸資金,允能恐陷入「缺錢」的惡性循環中。

因隨允能工程進度、增加了聯貸動撥資金,據銀行團2022年底最新數據,20家聯貸銀行對允能授信總餘額已攀升到683億元台幣(約20.8億歐元),動用率約81%,尚未動撥金額約161億台幣(約4.9億歐元)。

銀行團高層說,目前允能有三大危機,一、經濟部對允能申請展延完工的態度,二、允能工程預算嚴重超支,三、大股東對資金短缺未能提出解決、補救辦法,這也是銀行團是否讓允能後續再動撥聯貸資金的三大關鍵。

該高層直言,允能因疫情使船舶調度延誤、老外也進不來,加上滑樁事件,工程延宕造成預算超支,「增加這麼多預算、允能要找誰進來補錢?是否能提出足以讓銀行團信服的新財務方案?」都是銀行團後續是否同意動撥資金的關鍵。

允能風場分為一期、二期,共設置80支風機,但至今只裝設16支風機,進度延宕,經濟部能源局要求允能2023年1月底提交展延補件報告;據了解,允能向銀行團申請展延完工是到2023年6月底,但銀行團尚未通過。

另一家債權銀行也指出,除能源局態度外,躉售電費調整、及能源局是否對允能祭出懲罰條件,也是觀察重點。

就算能源局同意展延,最關鍵的仍是允能工程預算嚴重超支的問題。該主管說,允能興建80支風機的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從2023年9月延到2024年11月,期間包括船舶租賃費、保險成本、及通膨導致燃料成本走揚等,新增建置成本恐高達500~600億台幣。

他說,當初允能的工程進度和財務模型都失真了,「這500~600億台幣的新增成本,允能得對銀行團提出中長期的新財務計畫」,不論是允能大股東掏錢、還是要引進新資金,需提出讓銀行團信服且可行的方案,才能繼續支持允能再動撥聯貸資金。

目前銀行團共識是,仍繼續支持政府的綠能政策,但不贊成對允能減債、降息、增貸、及延長借款期限;至於尚未動撥的百億元資金,也得觀察後續允能新財務方案
...............
允能風場又傳打樁意外 為何台灣離岸風場三年發生三起打樁事故?
自刪
離岸風電爆雷?20家銀行授信金額破600億元 允能案嚇壞一票金融機構
葉佳華
2023年1月17日 週二 上午9:01

允能風場財務危機未解,銀行團初步否決業者所提的減債、降息方案,後續就看允能是否能提出新的財務方案向銀行團協商。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台灣政府早在5年前開始推行離岸風電政策,但近期卻爆發首宗的離岸風電財務危機。由天豐新能源所主導營運的允能風場近期發生財務問題,該風場日前向銀行團提出減債降息,觸發銀行圈的敏感神經。據了解,減債降息的方案遭到銀行團否決,台資銀行態度堅定,初步的共識對允能聯貸案採取不減債、不降息、不增貸、不延長借款期限等作法。

主要股東一換再換,原始股東達德能源被GIP收購退出允能

回顧雲林允能風場的股權變化,最一開始的原始發起人和最大股東皆是德商達德能源(wpd)公司,73%由達德持有,其餘27%股權則由双日公司領軍的日本投資團隊持有,短短不到一年,達德又將其25%股份賣給了泰國電力控股集團(EGCO)只僅剩下48%在手上

但後來又因為受到疫情衝擊,導致專案期程嚴重延遲、成本暴增,出現重大資金缺口,因此,經濟部能源局「有條件通過」允能再釋股23%給法商道爾達集團,調整後,達德持股剩25%,道達爾取得23%

直到2022年,達德能源的離岸風電事業被美國的全球基礎建設夥伴(GIP)100%收購,並在台設立天豐新能源(Skyborn Renewables),並握有允能風場的營運主導權,且由原本達德能源在台負責人王雲怡出任天豐新能源董事長。

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為止,允能風場原定能完成80隻風機安裝,但最後僅安裝16支、達成率20%,距離年度目標100%完工有極大的差距,允能對此主張工程延宕是屬於「不可抗力因素」,經濟部能源局已要求允能須在2023年1月底提交展延資料,以及針對財務問題,進一步了解業者的態度及未來因應作法。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允能仍尚未提出補件資料。


20家銀行參與允能聯貸案,授信總餘額破600億元

工期延宕已引發聯貸銀行緊張,根據金管會日前統計,截至2022年9月底止,共20家銀行參與允能風場聯貸案,授信餘額約667億元;其中,8家本國銀行授信餘額236億元、12家外國銀行授信餘額430億元;但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的最新數據,20家聯貸銀行的授信總餘額已攀升到683億元。

據了解,這8家參貸的本國銀行包括北富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中信銀、安泰銀、京城銀、星展(台灣)、渣打(台灣),其餘12家外商銀行則有法國東方匯理、德意志銀、瑞穗銀、三井住友等。

金管會銀行局先前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止,20家銀行參與允能風場聯貸案授信餘額約667億元,其中約有6成以上有外國信用保證機構的保證額度,換句話說,一旦允能違約,約有6成貸款可由保險機構給付理賠。


大股東不願增資卻要求銀行讓步,台資銀行:實在不合理

一名有參貸的台資銀行主管指出,允能風場之所以發生財務面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聯貸成案後沒多久後就馬上遇到疫情,導致允能工程預算嚴重超支,加上大股東不願意依照原有的條件進行增資,卻向銀行求援,希望能降息、減債;他也證實,目前債權銀行團的初步共識,針對允能聯貸案的確朝向採取不減債、不降息、不增貸、不延長借款期限等作法。

銀行業者指出,雖然允能目前繳息仍正常,但銀行團的態度很清楚,認為允能應該要依照合約規定履行大股東的增資義務,「大股東自己不履行義務,結果反過來要求銀行團退讓,何來的公道?況且其他風場也有工程延宕的情況,為什麼別人卻沒有這樣的情況?」

另一個參貸銀行主管也點出,允能除了有資金問題、大股東增資意願不明確之外,由於離岸風電施工都要開工程船,而工程船又是特殊製造,台灣並沒有製造,必須向國外租賃,但目前工程船是「賣方市場」,但目前允能是否能調度到工程船仍是問題,恐影響後續的完工進度

銀行業者認為,依照聯貸合約規定,若允能向能源局申請展延工程沒有結果、或外資股東不願意增資,這都是違反聯貸授信合約,依照規定,參貸行就必須提存一定比例的備抵呆帳。據了解,已有大型民營銀行提存10%備抵呆帳;更有銀行主張將要全數轉銷呆帳,顯示銀行端評估,允能的履約已出現異常

一名銀行業者坦言,經過允能案事件後,儘管對於綠色融資仍會持續,但對於未來離岸風電的授信融資勢必將會重新評估;另一名業者則認為,當初聯貸總金額逼近上千億元,即便是國家政策支持,且借款人也拿到台電購售電合約,但沒想到開發過程中竟有這麼多風險,衝擊銀行團的信心,恐怕將對於未來離岸風電的融資更為謹慎保守。
..................
持續追蹤
【投書】從允能風場的財務危機,看離岸風電環社政策的不足
作者 黃馨雯
2023-01-17

日前媒體報導,由天豐新能源旗下允能公司開發的允能風場,出現工程延誤,恐爆發債務危機,此消息引起金融界和離岸風電產業的熱烈討論,也透露了離岸風電發展的隱憂。

允能風場施工以來,爭議重重。首先是社會溝通不足的問題,漁民直到允能風場開始施工時,都還不知道風場具體開發的位置和相關資訊,出海捕魚時漁網遭施工的工程設備絞壞,才知道風場正蓋在他們的重要漁場之上,造成漁民群起抗議,致使經濟部次長多次南下親自召開協調會。雖然最後允能公司和漁民達成和解,但卻大規模對漁民提起告訴,漁民漁場縮減之餘,迄今仍疲勞奔波於法院的往返。

再來是環境調查的問題。外界推測造成允能風場工程延誤的最大主因,是前年和去年的兩次滑樁意外。第一次滑樁時的海事工程公司為Sapura Energy,在2022年2月與達德(即當時允能公司之母公司)終止合約,並指控其所提供的海床地質鑽探調查報告有問題,才會造成滑樁,目前案件正在德國進行仲裁。台灣發生這麼嚴重的工程意外,引起全球關注,但迄今經濟部及允能公司都未公開調查報告,也沒有對外說明發生原因及處理方式。

更嚴重的是,現階段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同一個海域同時開放多個廠商施作環評參與競標,導致廠商無法確定其是否得標,而多選擇以較低成本來實施環評,例如未調查提出實地風速觀測資料與地質鑽探。在這種狀況下,類似工安意外或財務危機再次發生,恐怕也是可以預期的


外界推測允能風場工程會延誤,是因為兩次滑樁意外

環境和社會議題的評估和處理,雖然會對廠商及經濟部造成負擔,但一個長久健全的開發案,必定需要妥善處理好相關的環社議題。因此筆者建議,短期而言經濟部應將選商機制納入環境及社會評分。長期而言,就漁業衝突,應制定《離岸風電與漁業衝突協調辦法》,擬定利害關係人辨識原則、建立漁業聯絡人機制、協助廠商和漁民協商迴避及協調方案、明定補償協商之公開程序並檢討目前補償公式之不足;就環境問題,應制訂《離岸風場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檢討目前尚未確定開發內容及單位就進行環評的設計、檢討環評(原以陸上開發的邏輯來立法)和離岸風電開發扞格之處。

慢慢來,比較快,允能風場就是最好的借鏡。環社議題的處理雖然會增加財務成本和延長開發期程,但不重視環社議題所增加的財務及時間成本,恐怕更是難以預估也難以承受的。公正轉型、共存共榮不是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負責的政府、具體的政策,期待經濟部能從允能風場這次的財務危機記取教訓,積極檢討目前離岸風電環社政策不足的問題。
(作者為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律師。)
...............
漁民的抗爭 是最剽悍的 看一下林園事件

林園事件。1988年9月20日,工業區的聯合污水處理廠在豪雨期間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導致林園大排水溝出口旁的汕尾漁港內魚蝦大量死亡 由於當地自工業區設置以來,便存在偷排廢水等汙染問題且未有妥善處理,因此引起居民抗爭。

在20多日的抗爭活動中,居民闖入汙水廠切斷了電源,導致19家工廠暫停運作。之後在高雄縣政府、立法委員,以及經濟部的協調下,工業區各廠商決定賠償較近的汕尾地區每人8萬元新臺幣、較遠的中芸等村每人5萬,以及其他村落各1千萬基金等,總賠償金約13億元
Black666888
"協助廠商和漁民協商迴避及協調方案、明定補償協商之公開程序並檢討目前補償公式之不足" ---> 在2,3年前周遭就有人花百萬左右和漁民買好船牌+漁船, 等著日後領風電補助賺一筆...
跟著國安基金買就對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8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