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金融三業 去年獲利腰斬 2023-02-01 01:27 經濟日報/ 記者 廖珮君 、 齊瑞甄 /台北報導

受升息、股債崩跌、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使2022年全年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跌破5,000億元大關、僅剩4,798.3億元,年減48.7%近腰斬,下探九年新低,以保險業爆虧186億元是金融海嘯來最慘。

「金管會昨(31)日公布金融業2022年全年獲利,三大金融業中,銀行業獲利4,321億元、年增12%創史上新高;證券期貨投信業賺663.3億元、年減52%,保險業轉虧186億元,僅銀行業一枝獨秀也難回天。」

「2022年證券業稅前盈餘471.3億元、投信業135.72億元,各年減60%及13%,僅期貨業賺56.3億元、增26%,是唯一較2021年成長者。」
利空將至!金融業股利發放將有新禁令
04:102023/02/06 工商時報 朱漢崙

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已決定要求金融業者必須將獲利減除淨值因為股債投資評價減損的部分,才能發放股利,且最快在2月中旬前,就會對外公開宣示這項金融業者股利發放的原則。


金融業股利發放再傳「新利空」,各大金控、銀行即將進入召開董事會決定今年股利發放決定水準的高峰期,但據指出,今年金融業想發股利,不論股票或現金股利「均沒有那麼簡單」,因為2022年金融業的股債投資幾乎已導致淨值全面大減損,引起金管會警戒。

針對淨值評價損失的減除,將是全部減除或減除多少比重?金管會尚未最後拍定,但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上述的限制,不僅針對現金股利,也針對股票股利,由於各大金控、銀行的股利如何發放,金管會的態度非常重要。據了解有不少金融業者先前已探詢金管會的意向、了解該金管會最新的政策方向。一位不具名的金融圈人士坦言,在金管會這項新政策之下,2023年大部分的金控、銀行所能發放的股利,恐怕都將較2022年大縮水。

據指出,金管會將公開宣示的金融業股利發放原則,主要有三大重點,一是金融業者今年所能發放的股利,除了將獲利扣除法定的資本公積之外,還得減除2022年因為股債投資評價減損所導致的淨值虧損,剩餘部分才能拿出來發放股利;二是不只現金股利必須受此限制,即使以股票股利形式發放也要受此限制;三是金融業者今年發放的股利水準,必須以2022年的獲利為限,不能用先前累積的資本公積來加碼。

在金管會股利發放三大限制令下,金融圈認為,今年股利發放水準和去年相較的落差,最大的恐怕是旗下有大型壽險公司的金控,因今年整個金融業的評價損失,以大型壽險公司最大,尤其以往壽險型金控的獲利,超過三分之二都來自旗下的壽險公司,若今年要扣掉淨值減損部分才能來配發股利,所受到的衝擊將會最大。

此外,不少銀行型金控同樣會蒙受衝擊,因為金融圈將大部分的股債投資部位放在OCI(其他綜合損益),而不是交易項下的銀行或以大型銀行為主幹的金控,也不在少數,原本這些金控、銀行認為股債評價損失僅會影響淨值,由於損失不會入損益表,因此不影響到股利發放,但在金管會新原則下,已確定會和其他將投資部位放在交易項下的銀行,一併受影響。
kim122
金管會就是辣雞組織,只會台股🐔本麵很好
2點
何必說風涼話~~還是有不缺錢~~配的出股息的
全球缺船!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將卡關?
文 / 郭逸


世界各國大力開發離岸風電,爭搶各類工作船舶,成本愈拉愈高,現傳出台灣的開發商搶不到外籍船,風場開發可能卡關。台灣的綠電發展怎麼辦?
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在2023年初可謂多事之秋!不僅風場債務連環爆,如今「缺船」預言成真,為開發進度再添變數。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2年前,就有離岸風電開發商示警工作船可能不足。如今,開發商發現,鄰近的日本與歐洲各國大幅度開發離岸風電,已經掀起全球搶船大戰。


台灣躍升2050再生能源大國,「這一步」很關鍵
「台灣現在要租到適合的船,好難!」開發商指出,愈來愈多可進行離岸風電開發的外籍船選擇到其他地方工作,加上台灣合適的本土船相當稀缺,「想做卻沒船可用。」

接下來,即便設備商如期交出機構件,也無法運輸、組裝,遑論併網發電,誠如開發商悲觀所言:「風機機件可能只能放在港口,任憑風吹雨打。」

安裝船最缺,租船遇難關
開發商說明,台灣最欠缺的就是「安裝船」,包括裝卸大型組件、鋪設海纜以及運送水下基樁、塔架、葉片等組件的船舶,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狀況,才會引發搶船潮,租船已難如登天,就算找到船,花費相較2年前已經翻倍。

「這是動態供需的問題。」臺灣離岸風機基礎暨海事工程協會理事長周顯光坦言,日本、歐洲甚至中國的開發案量增多,競爭相對激烈,台灣已非首選工作地點,確實耳聞安裝船租賃有困難。

經濟部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認為開發商應提早預訂船隻,如果因此影響風場施工走期,可舉證展延,「但搶船涉及商業模式,政府無法涉入。」

開發商指出,愈來愈多可進行離岸風電開發的外籍船選擇到其他地方工作。Flickr by John Nuttall圖/開發商指出,愈來愈多可進行離岸風電開發的外籍船選擇到其他地方工作。Flickr by John Nuttall

配合政府國產化,外籍船、本土船竟會兩頭空?
能源局看來置身事外,但缺船肇因可不只有國際局勢,「產業鏈國產化」則是另一把雙面刃。

開發商提到,配合經濟部推動產業鏈國產化,優先與國內船舶合作,帶動海事工程發展;豈料,合作過程中,常發生資訊揭露不對等,需耗費時間和船東比對權利義務,而本土船可以工作的走期與規格,和開發商的實際需求也常產生落差。


亞洲唯一離岸風機葉片廠,「天力離岸」要贏對手不只三年
也因此,本土船的量能不夠,開發商會申請外籍船「入級」在台工作,但申請過程相當耗時,也會影響工期,部分核准期限將屆的船隻今年是否續留台灣仍是未知數。

至於各種配合國產化的後遺症,更讓開發商焦急萬分。以現有風場開發狀況來看,2022年底應有5座風場完工,僅大彰化西南如期完成,遞延至今年應完成的風場包括海能、允能一期、允能二期以及大彰化東南等4座風場,還有中能、海龍等多座風場待建置,雖然能源局樂觀看待進度,但根據概估,1座360MW的風場開發約需1艘風機安裝船、1至2艘水下機件安裝船與2至4艘鋪纜船。


如果各個風場同時施工,而國外缺船持續惡化,國內又沒有合適船舶,開發商不諱言,恐面臨外籍船、本土船兩頭空窘境。

周顯光指出,雖然全面缺船可能性低,但的確聽聞開發商提出量身定做的工作需求,許多本土船難以負荷,加上近來風機大型化,多數船舶也無法載運,導致合作破局。

陳崇憲說,投資製造離岸風電專屬船舶動輒近百億元,多數本土業者興趣缺缺,目前僅有台船正在開發國內第一艘離岸風電浮吊船「翡翠輪」,預計今年6月交船,進行水下基礎與大型風機的運輸與安裝作業。

至於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等的問題,周顯光認為,申請風場開發時都會召開審查會,開發商出具船舶相關證明才有投標資格,發現需求不符時,開發商要講清楚,公協會和船東若認為條件不合理也應該提出來,由專業第三方評估。

碼頭太少,機件快沒地方預組裝
只是,台灣不僅缺了工作船,也缺乏風機機件的預組裝空間,許多廠商投入製造優質的機件,目前卻只有台中港提供預組裝的場地,現已幾近滿載。

在地港區工作人員私下透露,如果不是配合國家政策,「幾乎沒人想增加預組裝風機組件的地方,因為很不划算。」工作人員估算,1個風機組件的組裝時間長,一擺可能就要半年,而一般貨櫃的數量與拖運量多出好幾倍,成本效益高下立判。

.......

風電 ..........
壽險型金控不止受疫苗產險虧損的影響,還有匯率,海外投資(股票債券等價格)的牽連。報表內涵的複雜超出我的能力,整體獲利持穩才會考慮。

整體景氣低迷,銀行型金控獲利可以與去年持平就不錯。刷卡及ATM方面可能可以注意表現突出的銀行。
金管會推綠色轉型 立委批進度輸給企業
2022-12-29 15:52 台灣醒報/ 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



推動碳盤查資訊揭露、鼓勵金融機構以資金支持綠色永續產業!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9日赴立院報告,金管會未來的措施,並說目前已投入超過6.7兆元。綠委林楚茵痛批,金管會相關措施持續推延,跟不上企業綠色轉型的進度。對此,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上市櫃公司的ESG資料庫預計明年6月可完成。

逐步推動碳盤查
黃天牧針對「如何藉由金融力道引導資金綠色轉型,落實我國淨零排放目標」進行專題報告說,目前國銀對六大戰略核心產業(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已放款6.87兆,推動相關的綠能轉型。


在「推動碳盤查資訊揭露」部分,金管會推動金融機構揭露及查證範疇及碳排放資訊,並要求上市櫃公司應自2023年起依產業或資本額規模不同,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盤查,目標於2027年前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之溫室氣體盤查。

只放款,不投資?
民進黨立委沈發惠表示,國銀對六大戰略核心產業放款6.87兆,但永續發展債券卻僅3600多億,且本國金融機構仍佔少數,綠色金融過度倚重「放款」。黃天牧回應說,綠色永續需要投資與放款,其中債券發行的成本比較高,還需要會計師認證,後續會持續檢討相關政策。

林楚茵也指出,金管會去年11月宣示,會跟進各國遵循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但國發會28日才公布的「綠色金融」關鍵戰略擬整合企業的數據,建置ESG資料平台、氣候風險資料庫及永續金融網站,提供金融機構作為綠色授信參考。

跟不上企業進度
林楚茵指出,企業都很願意配合綠色金融政策,但本來預計今年底「氣候風險資料庫」預計在今年底完成,可是近期卻宣布改為「持續推動」。她怒批,金管會將期限無限期延長,根本是政府跟不上企業的進度。

對此,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證交所已經在建置上市櫃公司的ESG資料庫,預計明年6月可完成。金管會綜規處處長胡則華回應,去年有跟國科會討論國家災防中心現有的資料庫平台,但是他們的資料庫資料顆粒不夠細,不符合金融業需求,會持續跟災防中心討論。
...........

風電 太陽能
單純存股角度 會有大大想放棄金融 改0056嗎

我的感覺 存股最終 還是買ETF 比較好
楊過
自己的錢。自己管😁😁
萬教
自己組ETF最好[+1]
今年沒啥意外。
金管會再補一腳也好。
反正就是連續買12個月。
等明後年一次大筆獲利。

買股票就是要利空不斷的時候加減買
利空不跌的時候認真補
打底1-2年全部都獲利。
楊過
👍👍👍
Kevin1943
目標永豐及中信金,好股票如遇到鳥事情,到時再來檢便宜貨[都買]


台企銀

dormer
[讚]
1/27有提到
因為升息的緣故
銀行利息佔比高的
今年營收容易更高
不過要小心天花板就是了.
畢竟我看這政府對建商還不至於痛下殺手
繼續升到 3%的機率好像蠻低的.
qena
台幣定存利率應該連2趴都摸不到吧..[XD]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8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