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ace wrote:
謝謝,大賺不敢想,順(恕刪)
我的持股,12營收除了台達電外,其他都出來了。
還好,大部分都良好。
現在個股,股價震盪幅度不少。
大盤在高檔,股市又強勢。
覺得會往上走,但擔心大盤遇利空重挫整理,
所以很難操作,怎麼對應很困難。
本周為了閃一個南非變種病毒可能的利空,順勢調整了持股。
其實有調跟沒調沒差多少,利空也沒發酵。
回補了一些持股,股票持股比例還是很高。( 多預留了一筆操作用活錢)
也不知道再來怎麼應對,走一步算一步,哈哈。(有了營收報告,方向會比較清楚一些)
我持股高檔時,比較敏感,有風吹草動時,難免過渡反應。
也沒辦法不這樣子操作。
股市熱,我差不多都是高持股,也是要靠敏感操作,才能減輕激情過後的重挫的跌價。
反正過渡反應,事後可以補償修正,只是要付出一些代價就是了。
底下是各家券商12月及整年的交易量統計表。
個人是覺得非常重要的一張表。
國泰金將手續費殺到28折時,
我唯一的金融持股元大,在 19.2相對高檔時我就出清了。
擔心券商開始殺價競爭,影響元大的獲利。
其實是白操心了。
追蹤了幾個月,國內成交量大的券商,成交比例並沒有受到國泰金的影響。
但國泰証券是看到明顯的成長就是了,但也沒有驚人的成長。國泰金的佔比還是偏低。
我會覺得証券交易額市佔重要,是因為市佔越大,投資人放在銀行的閒錢就越多,銀行資金成本就比較低,加上手續費,融資券利息錢,加上股票族在銀行也會增加一些往來交易,所以証券交易市佔非常非常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富邦為何要買下日盛,買下來之後,証券業務就衝到第三大,富邦的競爭力,搞不好就把國泰金拋在後面了。所以個人認為富邦如果成功吃下日盛,我會以中度利多看待,因為競爭力變很強。
但我目前對金融股興趣缺缺,因為競爭力更好,成長性更好的電子股,更加吸引人。
大盤在高檔,也不適合存股操作,比較適合投機撈錢。
比較12月單月跟整年度,約略可以看出消長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