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劃財務自由時
除了基本的被動收入能穩定大於支出
還有需要顧慮到哪些因素?
假設年支出要50萬時
理論上1000萬的存款+5%的報酬應該就可以
有需要考慮每年約2%的通膨率嗎?
如果一開始只要50萬就能過生活
將每年2%的通膨率算下去
30年後就要89萬才能過生活
這算法是不是有盲點
mfire108 wrote:
在規劃財務自由時
除...(恕刪)
最近也在規劃退休,有些想法供參考。
通膨的確需要考慮進去,畢竟物價指數的確是以每年平均2%左右的幅度在升高,但那並不表示你每年實際上
的花費也會以2%的速度增加。舉例來說,10年前買台某規格的電腦可能得花4萬,但現在只要花2萬就可以買到
規格更好的電腦。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是越賣越便宜,除非你硬是要追求最頂級或最新的款式。
家電啦,衣服啦,汽車啦,機票啦....等等,很多東西其實都一樣,只要你不追求極致,你可以找到比以前價格更便宜的產品。
如果你已經有自己的房子,日常生活必需品中,最大宗而且只會越來越貴的是“食物”。
20年前一個雞排賣25~30,現在一個雞排賣50以上是很稀鬆平常的,而且品質也沒有比20年前好,這是純粹的漲價!
所以通膨要考慮,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日常生活支出的比例是如何分配的?
好比說,你如果很大一部分的花費用在旅行上,那你來年的花費比起今年的花費,增加幅度未必有2%。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廉航,越來越多的共享經濟模式(AirBnB,Uber...),這些都讓旅行的大筆支出比起以前反而是更便宜了。
但如果你是個外食族而且吃的還不便宜,很大一部分花費都用在外食的話,那2%的通膨對你而言可能還是低估了。我家樓下一個賣雞腿便當的本來賣100,不知為何,二個月沒去而已突然就漲到120....遠遠超過年通膨2%的計算範圍。如果依2%計算,那至少也得等到9年以後,它才該從100漲到120。
另外,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日常生活支出的比例也會慢慢改變。好比我規劃45~55歲時,每個月的娛樂費用有1.5萬。可是我到55歲以後可能不需要那麼多娛樂費用,到70歲以後這個項目甚至可能為0。那我這省下來的1.5萬就可以分配到其他地方,好比說醫療和越來越貴的飲食。
總之我覺得比例分配很重要,不是單純的用2%去計算。
mfire108 wrote:
在規劃財務自由時除了...(恕刪)
不妨參考這個實現財務自由的方法
https://wswealthsystem.blogspot.com/2019/08/5-year-plan-financial-freedom.html
mfire108 wrote:
有需要考慮每年約2%的通膨率嗎?
如果一開始只要50萬就能過生活
將每年2%的通膨率算下去
30年後就要89萬才能過生活
這算法是不是有盲點...(恕刪)
如果...明天你就被迫退休!!!.......你還會在乎這些邏輯上的東東嗎????
若沒有完成這些邏輯上的東東!!你就會餓死嗎??????????
大道至簡,都已經講了幾千年了....
時間多了.喝酒自己釀,吃麵自己做,種菜自己吃,連魚都可以自己釣.當然健康自己顧........
最煩惱的通膨就是:孫子的學費又漲價了.....
有能力的人,大都是為別人而活..........
規劃財務自由不是要你住在,醫院隔壁方便看病........而是要過一種不容易生病的自由日子!!!!
不要去理會別人的財務自由,那跟你沒關係!!!
郭台銘的孫子.剛一出生就財務自由了......有意義嗎????
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為啥而活.....
人不外就是:追求.想要....弄到,能弄到手的東西!想要,能滿足自己的東西!!...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