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公司重啟代工業務的主將泰克(Randhir Thakur)將離開這家晶片製造商。分析師表示,該公司未來幾年會「異常艱難」,股價雖跌卻還不到買點。
英特爾發出電郵聲明說,泰克「已決定離開他的職位,追求公司外部的機會。他會待到2023年第1季結束,以確保順利交接給新主管」。
外界曾經一度揣測,如果泰克能帶領英特爾代工業務突圍成功,將成為英特爾下屆執行長人選。他的離職標誌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的整頓計畫進行改組。
在失去晶片業龍頭地位後,英特爾力拚擴張,重返晶圓代工市場。該公司的努力包括在美國和歐洲興建新廠,希望至少能搶到蘋果和高通的部分業務。
泰克將待到英特爾完成收䐟以色列晶片代工業者Tower Semiconductor為止。英特爾為此一交易支付了54億美元。
另外,巴隆周刊報導,根據Cowen的半導體分析師Matthew Ramsay,英特爾的股價今年來雖然累計下跌超過40%,但現在還不吸引人的買進機會。Ramsay給予這支股票「符合市場表現」(Market Perform)的評等,目標價是31美元。英特爾周一收黑,下跌3.11%到28.94美元。
他說:「總的來說,我們對英特爾的股票持平衡看法。近期會是困難的,雄心勃勃的轉型計劃能否成功還未成定局。在我們看來,對該公司來說,經過難熬的2022, 2023/24可能又特別艱難。」
在一連串令人失望的財報之後,這家晶片巨擘的股價今年來下跌超過45%,跌幅遠大於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的下跌32%。
Ramsay引述英特爾未來兩年可能流失資料中心市場的占有率給超微(AMD),因超微晶片表現較優。該公司7月在法說會上承認,預料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業務未來兩年的成長可能放緩。但他認為,英特爾市值低,每股帳面價值約1.2, 所以股價進一步下跌的風險不大。
台灣電,水,人的狀況,分散生產是必然的走向。成本衝擊為何?只能等2024年。
***
「經濟」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接受東京電視台World Business Satellite訪問時表示,台積電除正在熊本縣興建的工廠外,不排除在日本蓋新廠。侯永清說,希望先了解熊本廠的表現,然後再決定是否可能興建另一家工廠。
台積電發言體系昨日表示,不排除任何這個可能,但目前並無具體計畫。不過據日本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鑑於日本積極爭取在日本設立先進製程晶片廠,且熊本展現比台灣還快的環評審查和建廠效率,增建新廠切入先進製程可行性極高。
如此一來,台積電先進製程將繼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後,同時也在日本建立另一生產據點。
台積電供應鏈認為,台積電決定相繼擴大在美日投資,是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客戶有分散風險的訂單需求,台積電順勢擴大全球布局,有利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變局,更貼近市場,鞏固全球晶圓代工市占。
台積電昨天也公告十一月合併營收,受惠蘋果新處理器與高效運算對五奈米需求持續增加,營收達二二二七點○六億元,月增百分之五點九,再創單月新高;累計前十一月合併營收破二兆元,年增百分之四十六。法人雖預估台積電本季營收目標仍可順利達陣,不過仍有外資認為台積電明年恐面臨不少挑戰,營收可能只是持平局面,但明後年毛利率仍可逾百分之五十三。
台積電稍早法說會提出本季合併營收將達一九九至二○七億美元,以一美元兌換新台幣三十一點五元為匯率計算基礎,新台幣營收估達六二六八點五億至六五二○點五億元,季增百分之二點二至六點三,毛利率高標上看百分之六十一點五,營收、毛利率均可望再創高。
昨天公布十一月營收達二二二七點○六億元,月增百分之五點九,年增百分之五十點二,再創單月新高;累計前十一月合併營收二兆七百一十三億元,年增百分之四十六。
台積電十、十一月營收都繳出亮麗表現,雖然十一月將是今年營收高峰,但法人預估台積電本季營收目標仍可順利達陣。
台積電證實本季七、六奈米產能利用率將下滑,並預期全球半導體庫存調整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但台積電有信心在其他各項製程產能利用率都維持不錯的表現下,仍可比今年成長。
不過仍有外資認為台積電明年恐面臨不少挑戰,除了三奈米八月產能下修六萬片,明年資本支出可能比今年的三百六十億美元少近二成,營收很可能只是持平局面,但明後年毛利率仍可逾百分之五十三。
台積電稍早盛大舉行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首批設備到廠典禮,並宣布興建第二座十二吋晶圓廠,同時在美國生產四奈米及三奈米晶片,其中第一廠預定二○二四年量產;第二廠切入三奈米,訂二○二六年量產。
台積電重申投資重心仍在台灣,即使赴美日設廠,也不會有人才或技術外流的問題。
台積電也決定將一奈米投資計畫落腳桃園龍潭,相關土地及水電等問題,正由桃園市政府和經濟部協助解決。
amatliu690616 wrote:
個人預測台積電2022...(恕刪)
我是不敢做這麼樂觀的預測,只估到明年比較有可能是42上下,15倍本益比。
不過也許明年一月的法說會如你的預期,
這就會再噴一波。
世界半導體製造廠有著最重要地位的台積電,
隨著去中化、供應鍊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到國外設廠已是必然。
全世界有幾個企業家能和美國總統併肩侃侃而談??
這種企業的重要性已由巴菲特買入而間接證實。
台積電的新竹研發總部,直接提供每個晶圓廠運作所需的技術支援,
所以並不存在矽盾去台化。
沒有總部的支援,不管哪個廠區都無法運作生產。
反而藉由台積電到美國的設廠,大大增加台灣對美國的影響力(重要性)
這是台灣以前無法想像的事。
美國國防授權法100+100的軍事支援,
證明之後的五年台灣會是美國對外的重心之一。
確保大幅降低台海的戰爭風險。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