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兩年回顧:假設兩年前退休,在歷史高點附近全部照計畫歐印台美股市,用4%法則每年賣股一次做為生活費。資產方面:雖然股市匯率有波動,也賣出部分換生活費,但是資產因為自住房增值幾乎沒變化。所得方面:第一年和第二年賣股所得雖然股價匯率有波動,但是實際差異不大。這方法目前看起來可行。現實情況是這兩年還在繼續工作持續有收入,房地產投資繼續增值,資產大約因此成長35%。如果今年退休,每個月的被動收入會因為這兩年的變化增加60%。過去7年回顧:投資的房地產漲128%,相當於每年漲12.5%。結算資產,大約增加100%,年成長率大約是10%。住宅增值貢獻27%薪資結餘貢獻21%投資貢獻52%年齡與資產,假設目前資產是100%,28歲開始出社會賺錢。28 y/o 032 y/o 0.2%35 y/o 10%39 y/o 33%44 y/o 28%45 y/o 49%52 y/o 100%35-39 因為遇到房地產復甦,資產大增值。然後做了錯誤決定,賣掉火熱的小房子,換到不太漲的大房子,裝潢背貸款,開銷增加,造成資產縮水。如果沒有這個操作,今天資產可以多4成。增加最快最多的是45-52,因為長輩贈與,升官發財,隨後遇上台商回流+通膨。
由於固定資產變現沒那麼快..像土地沒要賣的都先不納入資產內.所以現都用現金流來算.; 因土地算進去會以為可以退了, 若沒算進去就再加油..美股只買baby bond 領固定息, 偶爾再買股票..也是該買些QQQ,但還沒入場.台股買00772B 台幣月配息,看上免納稅(一年少繳幾萬元稅,等於每月加幾千囉),現鎖利5%左右, 股票就看心情選股試試.
結算一下出社會到現在的收支:收入:勞務稅後收入:50%㽪與收入:17%投資收益:33%支出:總收入的42%結餘:總收入的58%如果未來是失落的十年,投資沒增值,只要安穩地接收贈與,也應該會達成兒時的夢想數字。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理財,不是努力工作。而是顧好自己健康,教育下一代,免得他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