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yy56 wrote:
一事想要請教版上先進(恕刪)
以台積電2021Q3財報為例,它的 資產總額是 33,323億元, 負債總額是 12,540億元 ,普通股股本是 2,593億元。
假設在正常狀態下, 升息0.25% ,對資產總額是沒幫助的,但對負債總額 就會產生 12,540 x 0.25% = 31.35億元 利息。
31.35 / 普通股股本 2593 = 0.012 等於 EPS 少 0.12 元。
看來 對台積電 來說 影響不大,那是 因為 台積電 的 財務杠桿只有 4.83倍 (負債總額 / 普通股股本).
但對於 鴻海 的 財務杠桿有 15倍 就會 少 0.36 元,如果是 美股 60倍財務杠桿 就會 少 1.44元。
如果 升息至 1%,那 台積電 少 0.48元,鴻海少 1.44 元,美股 財務杠桿60倍少 5.76元。
這對 成長股 是 致命的打擊。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mascotqoo wrote:
或許這些科技公司,都是跟銀行借貸了大筆的資金,現在升息,加重利息支出.........
老實說,哪間公司不跟銀行打交道呢!所以.....那些資本家,想讓你跌就會找一堆理由
藉口,不然他們怎麼在資本市場上撈錢。
而分析師總有上萬個合理理由,讓投資人因為升息而拋售科技股,但是......是不是沒多
久後又漲了回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科技股並沒有借比較多。
漲得比較多倒是真的。
本益比60倍,跟財務杠桿60倍,這是兩回事好嗎。。。
我想說的是:任何的條件因素變動,對於那些資本家,都能想出成套的相應理論
與理由藉口。越是市場波動,他們越是能賺到錢。經濟大蕭條時,一堆資本家也
是富的流油!他們知道怎麼玩弄與操控。
拿總經、個經出來解釋,我只能笑著說:當深究這些理論時,所推導出來的結論
,都很難有信心用以支撐所做出的決策,更多時候是拿經濟學的理論來為政客主
導的經濟政策失敗背書與解釋,因為它可以用各種想不到的角度來解釋同一件事
,可以失敗也可以是成功。
就像股市裡的那一句話:線型、圖型,都是主力畫出來的!靠技術線型去決策,
勝率不高;那為何還有人靠技術線型獲利?!那只是當下主力沒有去關注該檔股
票,才讓一般廣大的散戶賺到微薄的獲利!
一切都是人為去操弄的,只是看影響力夠不夠大。至少個人看法是如此!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