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誰家」劇終謝幕|星展銀行砸443億成功搶親台灣花旗,外銀一哥地位牢不可破

「花落誰家」劇終謝幕|星展銀行砸443億成功搶親台灣花旗,外銀一哥地位牢不可破
眾所矚目的花旗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消金業務)出售進度一直以來都十分地受到外界各方的關切,耗時漫長的將近十個月的時間、趕在農曆過年前夕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如今,花旗(台灣)銀行在這一個星期五(2022年1月28日)的時候正式對外公開宣布,與星展銀行達成協議,將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以約新台幣四百四十三億元的驚人價格出售給星展銀行。結論先說,金融圈普遍認為這個價格雖然絕不能說是便宜,但是對於星展集團來說仍然是相當地值得。

花旗集團指出,與星展銀行達成協議,將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出售予星展銀行的這一項交易內容包括了有零售銀行業務、信用卡業務、房貸以及信用貸款業務,涵蓋約三千五百名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部門以及支援業務的員工,但是並不包括企業金融業務。花旗集團強調,仍然會持續致力為台灣的企業機構客戶,提供在地化、區域化和全球化的高品質服務。

而新加坡星展集團與星展銀行台灣區在這一個星期五(2022年1月28日)的時候也一同共同宣布,正式「迎娶」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過門。星展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在記者會上一開場時便說:「讓大家久等了,『花』落誰家終於塵埃落定。」他說,花旗集團與星展集團雙方決定要在農曆過年前夕先把這一個好消息對外公布,是希望大家都能夠過上一個好年,星展銀行台灣區感到非常非常地榮幸可以有這樣子的一個機會承接花旗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星展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說到,其實他本人對於花旗銀行一點都不陌生,人生中的第一張信用卡就是花旗銀行的,他二十年前在美國唸書的時候第一個帳戶也是花旗銀行的,林鑫川也提及,現在星展銀行台灣區有非常多重要的幹部也都曾經是花旗人。這邊值得一提的是,花旗(台灣)銀行這一塊傳統金字招牌,培養出了台灣多位傑出優秀的銀行家,像是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中信銀行董事長利明献以及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這三位銀行家,全都是師承自花旗(台灣)銀行,目前也都是台灣金融圈響叮噹的一號人物。

星展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指出,星展集團以約新台幣四百四十三億元買下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其中有新台幣一百九十八億元將支付給花旗銀行,其餘皆是營運所需資金,星展銀行台灣區並承諾接手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之後,消費金融業務部門的三千五百名員工將會全數留用,並且保障三年工作權益不變。

星展銀行台灣區表示,收購花旗(台灣)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主要是看中台灣市場的財富管理以及科技產業等等領域都極度具有發展潛力,而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獲利能力極佳,而且極具有高度的吸引力,這一次的併購案將擴大星展銀行台灣區的營運規模,協助星展集團掌握來自台灣的契機。

星展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表示,這一樁併購案有五大項策略性思考。首先,台灣對星展集團來說是非常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個市場,「財富管理這塊業務我們覺得可以大力發展,星展集團認為台灣的有錢人其實真的很多。」其次是,台灣的科技業發展非常地先進、也非常地突出,這一次的併購案能夠有效地擴大星展銀行在台灣的營運規模,協助星展集團掌握來自台灣的新契機。第三點是,花旗(台灣)銀行的個金業務獲利非常好、非常亮眼,在台灣可說是被視為最好的外商個人金融銀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爆發的前兩年,花旗(台灣)銀行的個金業務,每一年的平均稅前盈餘達到新台幣五十餘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超過了有20%。第四點是,因爲這一次的併購案,星展銀行在台灣的成長將至少能夠加速十年、一舉成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星展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林鑫川說:「如果說是以星展銀行台灣區自己的步伐來成長,少說也要等個十年之後才會有這樣子的一個規模。」最後第五點則是,來自花旗(台灣)銀行個金業務非常低成本的存款,能夠幫助星展銀行台灣區擴展企業金融貸款的業務。

星展集團是在西元1983年的時候進入台灣市場,並於西元2012年的時候成立了子行。目前星展銀行台灣區一共擁有三十五家分行和領先的企業金融、中小企業業務以及消費金融業務。在其營運表現上的部分,自從西元2009年開始,星展銀行台灣區展現穩健的成長力道,繳出稅前盈餘成長約十倍再加上存放款成長約五倍的亮眼成績。現如今,星展銀行台灣區已經成為星展集團重要的獲利貢獻來源之一了。

事實上,過去星展集團已經有過相當相當成功的併購經驗了,就以台灣區市場來說,星展集團分別於西元2008年的時候還有西元2017年的時候,成功收購寶華銀行的良好資產,以及完成原澳盛銀行於台灣個人金融以及財富管理業務移轉。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在這一個星期五(2022年1月28日)的記者會上便指出,儘管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的重度衝擊,但是星展集團仍然維持著看好亞洲市場的這樣的策略,並且透過併購來拓展集團的規模,比如說在2014年的時候星展集團併購了法國興業銀行在新加坡和香港以及杜拜的財富管理業務;在西元2017年的時候至西元2018年的時候完成了併購澳盛銀行在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以及印尼的財富管理以及個金業務;在西元2020年的時候也併購了印度LVB銀行,大幅拓展星展集團在印度的營運據點等等。

那麼星展集團併購了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之後的這一樁併購案的綜效有多強?根據星展集團總部所提供的英文簡報指出,在信用卡和財富管理以及私人銀行這三大消費金融業務裡面,星展銀行和花旗銀行雙方互補性最強的就是信用卡,併購之後的合計發卡量可以來到超越三百萬張的數字,而且花旗(台灣)銀行信用卡的簽帳金額相比星展銀行台灣區要來得高出了20%,高資產客戶人數方面可望能夠成長約莫三倍至四倍左右,對於財富管理手續費的挹注應該是相當相當地可觀的。再者星展銀行台灣區擁有自己的零售金融業務之後,存款利差可望擴大,進入升息循環之後每一年的增加淨利將會更為可觀。如此一來,星展銀行台灣區在信用卡和房貸與信貸等等的消費金融業務,將會因為花旗(台灣)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加入而獲得非常大幅度的一個提升,進而超越滙豐(台灣)與渣打國際商業銀行,星展銀行順利登上台灣規模最大的外商銀行,成為「外銀新一哥」。

「花落誰家」劇終謝幕|星展銀行砸443億成功搶親台灣花旗,外銀一哥地位牢不可破

接著我們再來談談花旗銀行的部分,花旗銀行自從西元1985年的時候在台灣推出了消費金融業務之後,目前在台灣擁有四十五家的分行和超過二百七十萬的信用卡戶,以及數目不容小覷的財富管理客戶。截至去年度(2021年)九月底的時候,其消費金融盈利性資產規模(包含放款以及投資資產管理)約為新台幣四千二百一十九億元,總存款約為新台幣三千一百四十億元,當中超過七成為穩定且低成本存款。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美商花旗集團在去年(2021年四月份)的時候宣布將退出並且出售在全球十三個地區市場的消費金融業務,當時消息一出即震撼整個金融圈。而其中的十個市場皆落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而台灣更是其中最大的市場之一,美商花旗集團宣布退出在全球十三個地區的消費金融市場之後,便如火如荼地廣發英雄帖,邀請金融同業競標取得優先議約權,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導指出,花旗集團原先打算將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以約莫新台幣五百億元至新台幣六百億元的高額售價出售給買家。

花旗集團在全球市場皆在持續推動業務瘦身,日前宣布,在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以及泰國的消費金融事業,將以約莫四十九億星元(換算之後折合美金約為三十六億美元)的售價賣給東南亞第三大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集團(UOB);且在此之前,花旗集團在澳洲的消費金融事業也以八億八千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澳洲國民銀行(NAB),另外在菲律賓的消費金融業務也以十八億美元左右的價格,出售賣給了菲律賓的Union Bank of the Philippines。

此外,根據外國財經媒體的報導指出,花旗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金融業務則是打算與富邦金控進行談判,由於富邦金控出價高於競爭對手,有望成為最有機會拿下該筆交易案的買家,並且以十五億美元的價格達成該一筆交易案。只是,金融圈一度盛傳,富邦集團兩兄弟蔡明忠與蔡明興展現高度誠意,想一次打包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兩地的業務,但或許熊與魚掌不能兼得。先前也曾經傳出台灣幾家大型本土金控也有受邀參與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出售競標,但是後來因為卡在交易金額以及併購綜效等等考量,紛紛退出。

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這一樁與星展集團的買賣交易不論是對於客戶或者是員工還是對於公司而言皆是正面的結果,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同時強調會與買家星展集團攜手合作,善盡與員工溝通的職責,共同尋找雙赢的結果。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也說到,這一樁交易案等待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點頭核准之後,預計將在明年度也就是西元2023年中旬的時候完成,而在移轉過渡期間至整件交易案完成之前,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以及財富管理業務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和影響,還請客戶們無須擔心。


圖片來源/由星展銀行台灣區、花旗(台灣)銀行提供
星展一向出手大方
從他對卡友的回饋可以看的出來
也感受到星展積極搶入台灣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Evelyn Tsai wrote:
眾所矚目的花旗銀行在(恕刪)

合併起來規模更大
三角鐵 wrote:
合併起來規模更大(恕刪)


兩家合併就叫花星了,不太好聽唷。
花了不少錢
不過銀行應該都很有錢
期待接下來的星展+花旗合併後的發展
竟然被星展搶走,星展感覺都沒啥在廣告,想不到實力不弱
星展銀行還蠻積極開展信用卡業務,合併花旗應該助益不小。
記得以前會計小姐曾為了頑皮豹而申請了星展的存摺支票提款卡,這次合併若能讓頑皮豹重出江湖的話應該又能帶動一次風潮
Evelyn Tsai wrote:
眾所矚目的花旗銀行在...(恕刪)

信用卡業務也許能轉過去
其他業務看起來有困難
這400多億下去
該不會主要是“廣告費”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