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各小區的居民已經沸騰了好一陣子,因為在一個月之前,高喊著「不封城」的上海,終究走上深圳的封城抗疫情模式,只不過分兩區分兩次完成罷了。上一個月底,在三月二十七日當天的時候,上海當局發佈消息,自從三月二十八日開始,上海市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分批實施核酸篩查。第一批為浦東、浦南以及毗鄰區域先行實施封控,開展核酸篩查,原定四月一日解封。同時,浦西地區重點區域繼續實施封控管理。第二批是從四月一日開始,按照壓茬推進的原則,對浦西地區實施封控,並且開展核酸篩查,原定四月五日解封。如今,距離中國大陸北京當局政府告訴人民的預定解封日早就已經過去一大段時日了,但是上海卻仍舊處在封控的「半癱瘓」狀態,亂象叢生,哀鴻遍野。
在封控的區域內,住宅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足不出戶,包括了人員和車輛通通只進不出。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外賣以及快遞等等實行無接觸配送、所有企業實施封閉生產或者是居家辦公,除了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運行的公共服務類企業,暫停其餘所有的公共交通、地鐵、輪渡、出租汽車和網約車運行。即便上海在這一段時間以來,展開「切塊式、網格化」的全民核酸檢測,但是感染人數仍然持續不斷地增加中,根據上海市衛健委所公布的數據,上海實施封控措施已經超過了三個星期的時間了,然而每一天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仍然超過二萬例,淪為這一波疫情大流行的重災區。
這一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上海幾乎停擺,名義上「說不封城說封控」,但事實上這就是「封城」,員工無法上班,生產企業沒有辦法進貨出貨,全數被關在社區裡,復產之日遙遙無期。居民大門不得邁出去,只能在社區裡邊做核酸篩檢。有台商就表示,不管是浦東還是浦西,現在生產企業多多少少都有受到停工的影響,沒有辦法進出貨,損失相當地慘重。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上海是中國大陸城市之首,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財政、航空、港口物流中心,同時也是全球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上海全年度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了全中國大陸的4%左右,「上海封城」毫無疑問地給了中國經濟帶來重重的一擊傷害。放眼整個中國大陸,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以來只有上海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是黑字,就是沒有赤字的意思,可以說上海的收入可以滿足上海的支出需要,而全中國大陸的其他三十個省市自治區全部都是赤字,也就是入不敷出、財政收入不夠。目前,佔40%GDP的省市封城好幾個禮拜了,超過四百多億美元GDP直接蒸發,迫使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在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之內,三度示警中國大陸經濟的成長風險,暗示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廣泛封鎖擾亂生產和支出,人們對於前景的擔憂加劇。
在中國大陸北京政府當局採取嚴厲的封控措施之下,封城超過三個星期時間的中國大陸經濟重鎮上海,物流幾乎斷鏈,當地製造業也幾乎面臨全數停擺,已經造成全國經濟損失嚴重。上海的港口輸送量佔了全球第一,在國際供應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封城也間接導致了供應鏈斷裂的情形出現。超長時間的封城,不只造成上海、吉林省、長春市的民眾餓慌了,最直接帶來的影響是長江三角洲生產重鎮蘇州和昆山的多家工廠停工停產,受到波及的台商就高達了一百六十多家。此外,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蔚來汽車位於上海、吉林省、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合作夥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封控陸續停產,受到影響,蔚來汽車整車生產已經暫停;這也是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新能源車企因為上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封城宣布停工。就連遠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也不禁擔憂了起來,白宮發言人莎奇日前發出聲明表示,美國國務院正密切注意上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勢的發展,留心供應鏈的狀況以及港口是否仍然持續正常地運作。
上海什麼時候解封、什麼時候全面復工沒有時間表,已經有許多跡象皆表明,自從三月份開始展開的封城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三月份民間調查顯示,製造業PMI指數跌至兩年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還有其他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的服務業受到多麼巨大的打擊。全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野村控股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惡化的影響,它下修了於今年度四月份至今年度十二月份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預期。雖然野村控股將今年度一月份至今年度三月份的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到4.2%,但野村控股認為,目前2.9%的經濟增長預測可能可以反映「更加準確的真實經濟形勢和狀況」。

自封城以來,全上海二千六百多萬人被關在家中,買不到食物、瀕臨餓死,暗夜裡各社區中更是經常傳出餓昏居民的「鬼哭神號」,市場掀起搶菜大戰,上海人在超市廝殺,生鮮食品老早就被搶購一空,人人購物籃裡的商品疊得比籃子還高。白菜從新台幣二十元漲到一百一十元,飆漲了五倍之多,還有人趁機在社區門口隔著柵門擺攤,坐地起價大賺疫情財。甚至還有店家不但違法外送,更趁機把外送費從八元人民幣最高漲到一百元人民幣,等於多收了新台幣四百多元。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極端清零的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政策,導致了上海的食品配給以及醫療照護的短缺,引爆居民極端不滿的情緒。看到上海人被餓昏的慘痛經驗,喚醒了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居民。在北京,由於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例,這二個星期以來一些社區已經關閉,甚至北京部分地區的超市貨架上頭的衛生紙、罐頭食品、泡麵和稻米通通都被火速掃光了。與此同時,根本不是醫務人員的上海城管竟然還化身為「白衣人」,對上海市民出手凶殘,打人抓人動作之間那般職業性的身手令人心生畏懼,隨便就與市民起衝突動粗、還進一步激化官民矛盾,這一切無不加深市民對政府當局的憤怒。
上海封城,就好似理所當然地那般證實了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全面失控。評論家便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很難放鬆對人民的限制,也很難去解決這個經濟下行的壓力和清零政治的需要。因為他如果要保持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開放經濟運行的話,其實就是意味著「清零政策」的失敗,然而清零政策若是失敗,對於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實際上就是個「在政治上的自殺行為」。 不過假使習近平放棄國家的經濟增長,堅持繼續實行這樣子的一個封城經營政策,我們已經看到了其在經濟上所引起的反彈,未來若「硬做下去」,可能導致的就是引起中國大陸政治上跟民間的全面反彈。
過去兩年多的時間以來,「精凖抗疫」一直是上海當局引以為傲的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策略,為精準掌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動態,劃分控管人群來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此策略也使得上海被中國政府視為防疫模範生,甚至被其他城市認為是未來告別簡單粗暴的「全面封城」最佳途徑。誰也不曾料想到,隨著今年度三月份,上海疫情未見趨緩,從各地零星的部分小區居民居家隔離,逐漸演變成全城大規模實施封控時,「精凖抗疫」也不得不走向一刀切的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政策。面對解封之日遙遙無期、物資日漸缺乏的狀態下,上海居民心中產生的那種無助感和惶恐感,已經儼然超越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恐懼與破壞。
剛開始的封鎖天數以二天為一個單位,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儘管各個小區居民們核酸檢測的結果全數呈現陰性,卻仍舊不斷地接獲上面通知「封鎖天數將再加二」,無止盡地「加二再加二」,讓上海居民對於中國大陸北京政府當局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政策的信心與理解開始出現動搖。一個極為關鍵的核心因素是,起初(封城)的時候那時民眾手機打開外賣軟體能夠叫餐、餐廳也還有開店營業,想吃什麼都不成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生活機能還沒有特別受到妨害與影響。」然而自從上海開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以及嚴厲的封控措施幾周時間之後,一些不曾想像過的生活場景,在短短幾個星期的時間內真實上演:小區裡有老人家不會使用手機所以搶不到菜、出租車司機在小區封閉前就不敢回家,住在車裡就怕出不來接不到活會沒有錢、核酸檢測呈現陽性的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離關進集中隔離病房...轉眼之間,舉目皆是無盡的瘡痍。中國大陸北京政府當局失序的防疫政策,無情地撕裂了一個又一個易碎的「上海夢」。
圖片來源/Pixabay、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