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有重男輕女這麼誇張嗎!


銀月星舞 wrote:
關於歐美的姓氏我聽過另一種說法
結婚後算是兩人一起建立一個新的家庭,
所以姓當然要一樣,
而不是中國傳統女生嫁給男方,
從此算是男方的人,
所以歐美雖然要冠夫姓,
但感覺起來要好一點!!


姓要一樣可以
那為什麼一定要冠夫姓
為什麼不能和女方姓一樣?
怎麼同樣的事情在歐美就OK
在中國傳統就變陃習
外國的月亮有那麼圓嗎

towwwwer wrote:
上吊太誇張...我看...(恕刪)


在別人面前說自己不行,這樣很好玩?

眼這種戲下場還不是一樣被笑?




王文華 wrote:
從沒看過重男輕女到這...(恕刪)

看來我可能是異類,我只打算留錢給女兒(錢都已入她的戶頭),不打算給男孩錢(沒有戶頭),因為男孩子要吃過苦才會長大,而女孩在社會文化比較弱勢,唯有如此才能起初始點較公平。
重男輕女不是只有鄉下如此,
鄉下也不全然都重男輕女,
去看看國內的家族企業,
有幾個是女兒接班的?

好想要開個被重男輕女的女兒們的俱樂部喔....大家可以約出來一起抱頭痛哭...
我家也是這副德性
兒子享受一切好處
女兒只有幫忙的份
我自組家庭 現在房子好貴 我媽說"我沒錢 去找你婆婆要去"
我從沒開口跟他討錢 可能是她的防禦女兒本能驅使了他講這句話吧
我媽已經偷偷把一棟房子過給我弟了(會說偷偷是因為我在無意間發現了房屋稅單的名字是我弟的)
另外兩棟 是要等我弟結婚 敲掉 蓋成一棟大的新的 給他當新房用

我開口跟她說我要結婚了 她第一句話卻是"我不出錢喔"
那個時候我的眼淚就這樣大滴大滴地掉下來了

我目前是住在我媽其中一棟房子裡 所有費用她都跟我算得清清楚楚
連月租費100元的第四台(因為是轉接親戚的所以比較便宜) 也都沒忘記收
甚至還幫我把電費辦好自動扣款了 就怕我不給錢

但是她卻幫我弟各種稅 牌照稅 燃料稅 甚至罰單等等 連扶養都給他報 叫我不准報他們
但是實際上 我弟一年只回家一兩次阿
逢年過節的禮物紅包我都很大手筆
大小事幫忙的都是我
陪伴他們 帶他們出去的 也都是我啊
換來的卻是我媽常說的一句"妳的牌位以後可不是進我們家的祠堂 是進莊家(我夫家)的"

以前我常買他們喜歡的東西給他們 即使有些東西真的很貴
但是我以前的想法是"他們是父母阿 他們開心很重要"
但是在一直發現種種令人心碎事實之後 我真的不知道我該怎麼做了
繼續付出 那不等於就是讓我弟這個既的利益者有更多的資源?
但是常常又不爭氣的心軟

常常安慰自己說 就當作自己沒有父母緣吧 但是一生就這對父母
實在是很難以就此解脫
每次想起我爸媽這些行為 總是不由自主的就哭了
女兒做得再多 還是外人吧
不知道大家如何釋懷的
我是還沒辦法走出來....

JENNY0122 wrote:
我相信這種狀況很多
畢竟台灣還是處於未開化的重男輕女觀念中
身邊就一堆人只想要生男的



我身旁也有好幾個朋友處於重男輕女的家庭中

最後她們都不願跟父母親,頂多每個月支付孝親費而已

沒結婚的一個月回去看父母頂多1次

有結婚的根是不想回去看父母,因為看一次傷一次




pansbd wrote:
你有看過嫁出去的女兒還回來拜祖先的嗎?
女兒生的小孩跟誰姓阿....



我妹結婚六年,她不認為她是嫁出去的只是結婚

每天都回娘家,三不五十的就拜祖先(一星期至少拜個2、3次以上),

每年的掃慕都我妹 OR 我妹夫開車戴去掃墓的,所以每年清明節都有拜祖先

反倒我哥現在每天在家,從不拜祖先

連今年過年我哥大家在準備除夕食材及拜拜時,我哥還跑出去玩

只負責家吃飯



我妹夫精子無力所以生不出來,如果真的生的出來

在法律上規定不一定是跟夫姓,跟母姓也行

只是一般的女生為了不要讓婆家不爽所以才退讓的

如果重男輕女的情況只因為姓氏造成,我相信我們的下一代會愈來愈多跟母姓


王文華 wrote:
能省則省。她說財產都是兒子的,女兒沒份。


做母親的已經是這樣了, 那還指望什麼? 為什麼是總是女人為難女人, 就像被婆婆虐待的媳婦, 將來變婆婆了還是會虐待自己的媳婦
我一直認為重男輕女最大的原因就是祭拜祖先牌位的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重男輕女的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多蓋靈骨塔,統一置放祖先牌位(公共區所),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牌位傳子不傳女(私人區所),變成製造男女不平等的因子,

女兒跟兒子,還有他們的後代都可以祭拜祖先(我家就是這樣,我每年照樣回去祭祖),

另外 女兒也可以捧斗(曾經看過喔 表示已經有人在做了),

這兩樣問題必須先解決,否則男女平等之日, 有點遙遙無期之感..

至於姓氏問題,牌位問題如果解決的話,姓氏就只是一種符號,更不是問題了..
我們家女生都留美雙碩士, 唯一的男生本土碩士 (他自己不想出國的). 所以看家庭啦.
iprefer7 wrote:
好想要開個被重男輕女的女兒們的俱樂部喔....大家可以約出來一起抱頭痛哭...
我家也是這副德性
兒子享受一切好處
女兒只有幫忙的份...(恕刪)


根據經驗,
越是重男輕女的家庭,往往女兒會越孝順,
因為這樣的家庭中女兒從小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也要承擔父母更多的情緒,
久而久之容易養成類似斯德哥爾摩情結,
女兒因為在成長期間很缺乏父母的認同,就會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讚賞,
總是期待有一天父母會感嘆「啊!還是女兒比兒子好」,
所以到長大成人、成家後,仍是不停付出手上的資源(時間、金錢)以求得這種認同感。

以前,我也是這樣的女兒。

我們家跟你很像,從小就被告知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是弟弟的,女兒不能來分,
不能跟弟弟吵架,否則以後出嫁後小心弟弟不讓回娘家。
從小很多東西弟弟根本不用開口要,東西自動就會送到他手裡。闖了禍,也是父母或是姐姐們要幫他解決。
長大了,家裡的房產、金錢更是全都是他的。

年輕時我個性好勝,總是覺得我樣樣做的比弟弟好,憑什麼他才是「重要」的那個孩子,
所以紅包要包比較多給父母、父母要什麼就趕快買、父母要出去玩就趕快出錢或是陪他們一起去...

後來我發現即使做的再多,就因為身上少了那根外顯的性器官,你永遠都不會是「重要的」那個孩子。
即使後來父母依賴我比依賴弟弟多(這傢伙根本靠不住),但是一旦家裡有任何好東西、多的資源,
第一個被想到的,仍然是有「鳥」的兒子。而我分到的,只有越來越多的責任(我媽甚至連姪女的生活花費都敢跟我要)。

所以前幾年我看開了,因為我發現這種情況不是我的問題,
並不是我做的不夠,或是我少了那根東西,而是父母重男輕女的想法已經深植6-70年,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改變別人太難,所以我改變自己。
我搬離開家,跟母親宣告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要過,我能做到的就是這麼多,
弟弟的人生他要自己負責自己承擔,如果她真的放不下她的兒子她要幫忙那是她的事,
我不欠她兒子什麼,所以如果這個兒子敢拿家裡那麼多資源,那他該承擔的責任就請他必須承擔,
他做不到的,很抱歉,我也做不到。

拉開距離、不再把什麼東西都往自己身上攬後,我覺得反而每個人都成長了,
我能喘口氣,母親也終於看到這些年來女兒們的付出(失去了才會發現重要性),
甚至弟弟也開始承擔一些家裡的責任(因為媽媽開始釘他)。

所以有時候適時的放手對大家都好,就像兒女不肖很多人會認為是父母寵出來的,
同樣的父母會這樣放任兒子卻對女兒予取予求,其實也是女兒寵出來的,
別讓自己陷入受害者的心態,只有你勇敢拒絕再擔任這樣的角色,其他人才能停止對你不公平的對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