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問一下弱弱的新手問題:「身體的平衡」

Arbicool wrote:
你的問題只有教練等級...(恕刪)


1. 你的問題只有教練等級可以回答你,是指陪你練的PT。
2. 絕大部份的東西除非需要專業人士的疑問,大部份都討論過了。
3. 全身均衡訓練,訓練時照鏡子確認動作正確與均衡,不要越級打怪。
這樣還能有什麼問題,杞人憂天:如果你好好把這幾年01或鐵克網的文章”大致“看過也就行了。

一開始開宗明義的告訴我,我的問題需要專業人士才可以回答我;接下來告訴我,非專業人士的疑問大部分都討論過了,所以最後的結論是,要我去爬文

要我爬一個只有專業人士可以回答我,且沒有被討論過的疑問

4. 再者這裡不是姿勢佳,請教你(沒貶低的意思)跟人面對面交流你會用這種方式問答嗎?
5. 最後奉勸別把01其他版面討論的方式放在這個版面行嗎?

我想要請問,我的問答出了什麼樣很大的問題嗎?

1. 射後不理?
2. 丟疑問沒先爬文?
3. 意圖挑起筆戰,或是充滿情緒性字眼?
4. 其他?


我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健身的原意是為了健康,附帶能體態的改變

但是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因為不當的訓練安排,導致某些肌群過強(抗詰肌群過弱)就有可能導致身體的不平衡,這有無比較簡單的方式可以來檢查、避免? 或是能夠指點我可以往哪各方向或是書籍、專業 去查找

我要的是:能告訴我答案 ~ 感謝 , 能告訴我怎麼找答案 ~ 依然感謝

但是如果是告訴我: 答案很重要 ~ 難道你不知道嗎?
@@" 我當然知道呀,如果答案不重要我何必發文詢問呢?

論壇的概念不就是藉由發出問題,請論壇上的好友們互相討論、幫忙嗎? 且我問的問題還是爬文不到的 ( 或是有爬文到過 但是我能力不足無法領會的 )

按照您的邏輯: 不懂的就爬文『如果你好好把這幾年01或鐵克網的文章”大致“看過也就行了。』,爬文不懂、不到的不准問 『再者這裡不是姿勢佳,請教你(沒貶低的意思)跟人面對面交流你會用這種方式問答嗎?』 @@" 那請問,我該怎麼作?才能符合您的需求


全身均衡訓練的誤區:
1.新手認知的抗詰肌群未必正確,以圓肩為例,通常是因為胸大肌過強導致肩膀前拉,胸的抗詰肌群是背,所以練背可以改善圓肩?
ANS:一般來說是錯誤的,一般的背部訓練指的是背擴肌,要改善圓肩參考 鐵克網的 JIMMY

「背擴肌的生長走向是從後側下背的腰筋膜往上連結,而繞到肱骨前側附著.因此背擴肌的另外之一的關節動作就是把肩關節內旋,也就是把兩支手臂往內轉.所以假如越強化背擴肌,肱骨自然內旋的狀態會越明顯.剛好胸大肌也可以把肱骨內旋(前三角也是內旋肌肉群之一),因此越練胸背,越圓肩...><

圓肩的徵狀就是雙手內旋與肩胛骨前引,長久會造成肩頸酸痛,肩關節慢性磨損(過緊的胸背會限制住肩關節的活動而導致慢性傷害)

首先當然是伸展胸大肌與背擴肌,同時強化菱形肌與斜方肌中段,將前引的肩胛骨內收回來.動作也就是直臂划船.

同時可以使用啞鈴或是CABLE的外旋動作強化棘下肌與小圓肌,這兩條肌肉是外旋肌肉群,經過強化以後可以幫助把內旋的左右手旋轉回身體正常定位.」

2. 身體肌群主要就是指:胸 腿(大腿 小腿) 背 腹 肩 手 (三頭 二頭),如果我針對每個肌群每週循環1~2次 (按照大肌群休息72HR 小肌群48HR)的精神,訓練重量提升以我可以負荷RM的方式提昇,或者是 按照我原先可以負荷的重量按比例提昇

這兩者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吧? 但是答案當然肯定是錯誤的,前者會讓強者更強 弱者更弱,最容易嚴重失衡就是這種
後者未必做得到,且就算做到了也會讓最有力(或許也是最大的)的肌群變很強,這樣也不正確吧?

正確的均衡應該是要先知道怎樣是對應肌群大致上的負荷重量比例,然後才用這樣的方式去加強重量
當然因為一開始人就不容易是均衡的,所以訓練法則有一項就是:「弱點優先」的概念

我的爬文理解概念就只有這種程度,請砲吧

ululant wrote:
既然有書,就把書在從...(恕刪)


U大 , 說真的我真的無法領會您的意思 , 我一直很懷疑您以為我要問的問題是 「 體態的均衡 」
就是訓練成果怎樣的身體(體態)是均衡的,所以才需要去參考各種運動員選手的體態

但是由於我已經把我的意思表達過給您知道了,但是您還是這樣的回覆我,所以我只好再回去翻書看看嚕 (主要是現在搬家狀態中 不然昨天早就把書翻過幾次了)
公路車ing wrote:
U大 , 說真的我真的無法領會您的意思 , 我一直很懷疑您以為我要問的問題是 「 體態的均衡 」
就是訓練成果怎樣的身體(體態)是均衡的,所以才需要去參考各種運動員選手的體態...(恕刪)


哎,小弟稱不上什麼大啦!我只練了一年,也還在學。

說說我的淺見好了。聲明在先,這個是「我」從書上的理解,可能有誤也不一定。

在聖經的第40頁,談到體育特殊性訓練,運動員針對不同運動項目的需求進行調整。
必須訓練動作,而不是肌肉。

從我前面引用的圖片,可以看出,不同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在不同的訓練動作下,
達到各自所需的身體平衡,在此身體平衡下,讓他們可以在各自運動項目發揮。
而體態是在身體平衡下的外在展現。

例如:鉛球、鐵餅、棒球運動員,他們的運動項目側重推的動作,所以他們的胸肌會比較發達、
而摔跤側重拉的動作,所以斜方肌跟背肌會比較發達...等。


我知道你在擔憂會不會因為健身,結果健到後來反傷身。
其實,有一個問題你要再去瞭解一下,健美不一定健身,健身不一定健美。

唉呀,我也是很「憨慢」講話,這個要再解釋,又是「落落長」...

直接跳到最後,如果你是為了健身,強化日常所需的身體素質,
盡量多做功能性較高的訓練,少做孤立性的訓練,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
功能性的訓練在聖經的第218~221頁。

還有,很多運動員最怕的是肩關節夾擠症,很多上背痛跟這有關,
為了避免,要多做外旋的訓練,雖然外旋對肌肉外觀(也就是健美視覺上)效益不大,
但對健身上有幫助。

ululant wrote:
哎,小弟稱不上什麼大...(恕刪)


謝謝 U 大的回覆嚕 , 感恩

不過這部份的道理小弟也是有同樣的領悟 , 沒有關係 小弟慢慢找
如果我有找到 再跟大大一起討論,大家一起分享 ^^
公路車ing wrote:
1. 你的問題只有教...(恕刪)


這裡不是姿勢佳沒錯#FFFFFF才是純白的代碼

ululant 回應你的東西我不相信這幾年的討論內容沒有出現過

也只有ululant 這麼仔細會回應這麼任性的要求了

你是練多久這麼愛在別棟大樓幫人上課?怎麼還會開版問這麼基本的問題,書有沒有在讀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看鏡子吧......不要酸到些不是主要的肌群
小弟前陣子就是鍊胸姿勢沒有完全抓準,高重量肩就輕微拉到了
才1丁點就幾乎1個月沒法鍊肩(連睡覺都不舒服,很不爽!!)
後來聽前輩說,很多前輩都有拉過那位置..有位前輩拉1次~3個月不能練
所以小弟現在又跑回去推史密斯跟固定式機台練基本動作,只要痛到肩就知道姿勢跑了
效果超好...沒有以前練得重,但卻能酸更多天...
姿勢真的很重要阿!!!不要跟小弟1樣
這裡不是姿勢佳沒錯#FFFFFF才是純白的代碼
<= 謝謝 , 不過不必要到純白已經符合我的需求了,我的概念重點是給某人面子,能夠不輕易就直接讀出我反駁的內容,至於對方是否領情這我就不能控制了

ululant 回應你的東西我不相信這幾年的討論內容沒有出現過
也只有ululant 這麼仔細會回應這麼任性的要求了
<= 所以我很感謝U大的回覆,可惜他回覆的訊息我也清楚,所以回覆的內容並不是我想要詢問的內容

而不管回覆我的訊息先前有沒有討論過,重點是那到底是不是我想(需)要的內容吧!否則表示?是我爬文不夠?或者你認為我該要自己做到能夠觸類旁通?

抱歉我自知我並不是天才,所以我也做不到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

你是練多久這麼愛在別棟大樓幫人上課?怎麼還會開版問這麼基本的問題,書有沒有在讀
<= 你所要表達的重點是? 要練很久才能夠發表想法? 所以這一版的版規有這一條嗎? 請問是哪一條?
我回覆的內容都是「心得的分享」,從來沒有什麼字眼是特別強調「你不懂,我來敎你」如果真的有?請你備份起來,我願意針對此(自以為優越)來道歉

重點是我回覆的內容有沒有問題而不是我練多久吧?難道知識的重點是在於資歷,那大家比年紀、經歷就好啦,後面又要多敎一句書有沒有在讀做什麼?你並不在乎「正確性」只在乎「資歷」呀

且我的學歷是資訊管理,興趣是財務金融,我的工作是工業管理,真的很抱歉呢! 我真的對於健身理論很薄弱,所以「我真的對這方面不是專業、也不專門」

重點是你是否能回答我所詢問的問題?還是你只能擺出一付自以為優越的樣子,事實上根本就沒辦法回答我的問題,卻還瞧不起人呢?



PS 黑名單的功能不符合我的需求 , 算了
或許有些人自我優越習慣了 , 眼中容不下「不想容下的東西」
尊重 , 但不認同嚕


公路車ing wrote:
U大 , 說真的我真的無法領會您的意思 , 我一直很懷疑您以為我要問的問題是 「 體態的均衡 」
就是訓練成果怎樣的身體(體態)是均衡的,所以才需要去參考各種運動員選手的體態


基本上以你的 訓練量,
你只要保持姿勢正確,
全身都練,
根本就不會練到身體不平衡,
根本就不可能!

不知道您有沒有去過山姆伯伯工作坊,那裏有很多有關訓練概念的文章,包括肌力平衡,加強穩定度之類的。網站是Blog類型的,所以可能要稍微爬一下舊文囉。這好像是我第二次跟人推薦山姆伯伯了,希望不會被認為是幫打廣告。。。
公路車ing wrote:
想要請問,要怎樣衡量自己身體的平衡、協調性? 如藉由什麼姿勢來判定,或是可以再哪些地方尋找更進一步的知識,或是可以定期的到醫院做檢查? 請醫生來做專業的判定呢? (要掛哪科?)...(恕刪)


去醫院做檢查可以看骨科,其實骨科醫生,不是只懂骨頭,他還懂肌肉跟神經。

若你想要自己鑽研,有幾本書你可以買來研究,這幾本是我在書局稍微翻過,
覺得算是比較入門,雖然是比較入門,但我還是沒有買,鑽研不下去,
但你有心,可以去讀,然後跟阿比酷大證明你不是杞人憂天。

1.運動機能觸診檢查:骨骼‧肌肉篇 /出版社:楓書坊文化
2.運動傷害圖解聖經:預防、診斷、治療、復健 /出版社:旗標出版社
3.頂尖運動員都在偷練的核心基礎運動:一切肢體動作的根本,擺脫緊繃痠痛與運動傷害,達到體能高峰! /出版社:大是文化
4.運動解剖學 /出版社:易利圖書

然後,上述基礎篇的你若能看的下去,我之前在高雄長庚旁邊的書局裡,
翻過一本跟百科全書一樣厚的,忘記書名跟封面了,就只記得他是精裝本很厚,
可能是專門給醫學係讀的書,有豐富的解剖圖與註解、
專門講全身上下前後左右的骨頭、肌肉、關節、神經之間的串連,
那本講的很細,骨頭「通常」應該在什麼位置、神經應該有什麼反應、肌肉「通常」應該是怎麼協調運動、
以及藉由什麼姿勢來檢視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是否「正常」。


至於,有沒有書專門寫胸肌練多厚、或背肌練多厚、肩膀高低差太多、左右手圍度差幾公分等問題,
會造成運動傷害,我還沒看過,若你之後有看到可以推薦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