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_cas wrote:
我覺得大家都是用台灣...(恕刪)
而光一個太極就有分拳腳, 刀, 劍, 棍, 還分門分派, 複雜得要命. 所以我覺得中國武術是不可能統一出一套規則, 因為太繁雜了. 如果武術要上奧運, 恐怕武林得先打個你死我活
你是哪一門那一派不是重點 重點是能不能ko敵人...
.你是詠春 是洪拳 是陳太 還是楊太 有差嗎??
全世界空手道比賽的時候會分你是極真派的?? 還是剛柔流??不會呀...
只是有些專攻要害的招式不能用
不然為何不想訂規則??訂規則只是不想在比賽中打死人打瞎眼睛打斷腿...
拳腳只要規定不能打眼睛 要害 不能用咬的...再來就是看要用擊倒勝還是積分勝的問題...
兵器可能要穿護具了...點到為止很難...
不然練洪拳的也可以去參加空手道比賽...只要能打敗對手..誰管你練那派
不然叫老師父用吋勁直接一招把空手道冠軍打趴在地上.重點是你能不能打得到敵人...
分門分派只是你的師父或是練習的招式不同...真正上場不都一樣..
就跟葉問二一樣呀...詠春可以對洪拳..也可以對猴拳 ... 也可以對八掛掌...跟那一派有差嗎??
葉問一的一個山東大漢可以KO掉 許多師傅 因為他的力量跟速度都比那些教拳師傅快..不是招式問題..而是力量和速度...
中國所有拳術都是為了打敗你面前的敵人而練的...不是為規則練的...
難道打架前先問對方是練詠春還是練洪拳的...對不起你練洪拳的...不跟你打..我是練別的.
是因為政府成立"青島國術館"之後
才用國術泛指一切在中國傳承的武術
至於內外家拳的差別在於氣的運用
外家拳也有硬氣功之類的武功
最有名的是"少林易筋經"
是少數幾種氣功可以讓人被吊離地面之後
還可以靠氣功保護自己的
大多數的氣功只要雙腳一離地
保護能力就下降很多
而這種保護指的是能夠承受同樣是練武人的擊打
所以國術裡面有很多硬氣功的部分
練習的目的也是為了加強身體的防禦能力
畢竟不是只有肌肉可以拿來防禦
但練習外家拳所要訓練的項目可是超乎大家想像的
練家子或者說職業級的
每天練習八小時是正常套餐
黑虎偷心一步三拳之類的基礎動作早就練得異常熟練
有興趣可以找香港六七零年代出品的武術類電影
那種練法才是真正傳統武術傳承下來的練習方式
而外家拳是所有武術的根基
所以有句話說
三年外家十年內家
指的是外家苦練三年的程度跟單獨練內家十年後的程度差不多
(實際對打來評斷結果)
但是到了某個層次之後
想要更進一步
就得往內家發展
可以說內家是站在外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沒有外家的基礎很難理解內家的原理
而內家拳是在明末清初才形成完整理論的體系
可惜的是清末就迎來了"船堅炮利"的時代
人肉在怎麼練還是很難抗衡槍砲
至於"散手"一詞出現的年代比"國術"更晚
散手只是一種國術的比賽而已
跟以前的擂台沒啥兩樣
差別在散手有規則
以前簽生死狀年代的擂台無規則
現今任何比賽都不可能無規則(法律不允許,人民討厭血腥)
因為會死人
一樣五十磅的力量打在胸口跟打在太陽穴
產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所以比賽看不到這些動作
但黑道械鬥時誰不打
仇人追殺時誰不K要害的
擂台賽被踢倒了可以再站起來
街頭鬥毆誰讓你有時間站起來
趁你病要你命本就是基本功
摔倒在地敗勢已成
這樣還能站起來繼續打
這不就是靠規則的嗎?
去問問五六十歲以上的人
他們大多有打架的經驗
在他們那個年代打架是正常的
不會有人打輸了還找警察告法院的
那年代還有不少人習武
比武的方式也多半是兩個人對峙
不會隨隨便便就近身
甚至為了降低被攻擊面積以及增加靈活性
功力深厚的就直接單腳蹲平的防守
隨時準備變換方向及防守
老一輩不少人都習武防身過
但程度有沒有練到是另一回事
更多的是後來因工作的關係荒廢了
要靠武術謀生在台灣真的太困難了
所以很多武術也因此失傳
至於大陸那邊
在毛澤東時代
練武人被打入黑五類
要不勞改
要不就放棄教拳維生
等到70年代大陸要推動武術發展的時候
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
能傳承的要馬不全要不就沒辦法傳
所以他們的武術斷層的很嚴重
最後拿一堆京劇裡面的動作魚目混珠
反正外行看熱鬧
只要動作看起來帥就是好
動不動就飛身踢(完全找死的動作)
所以才會被人批評是偽武術
這種去打擂台
不被K才怪
或許真有部分是真的
只是檯面上看到的只能搖搖頭
但又有多少人看的出那是花拳繡腿
至於國術有沒有用
有傳承的招式用法清清楚楚明明確確
學不到家或者師父沒教
或者學了自己練習不夠也就甭說了
要分辨哪一家武術強
還不就是直接挑戰
這在國外也是一樣
開道館就得面臨被挑戰的風險
只是台灣可以嗎
挑了跆拳道館
換來一張法院傳票
白癡才會幹吧
所以只剩嘴砲
永遠不會有誰最強
只有嘴砲最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