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ManCcC wrote:
這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樣...(恕刪)
全世界99.9%的道路都有速限沒錯(沒速限的也只有大家會講的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那一段而已)
而真正的重點是
一條道路的速限,是根據這條路本身定出來的
譬如又寬又直的路,當然速限可以90,而如果這條又寬又直的路在接近城鎮時,需要去降低車流速度
臺灣的作法 : 插幾隻可笑的速限標示把速限降到50,然後又會有人去說前面那段速限80,突然降到50會發生追撞事故。然後又把郊區速限80降到60,這樣就沒問題了吧! 收工!
人家的作法 : 進入城鎮前使用標線或直接把車道寬度縮小,使用圓環讓駕駛自覺降速。
看懂差異了嗎?
臺灣的交通部只會插限速,插測速照相。然後搞出一堆反人類直覺的道路設計。
人家是利用人類直覺來降低車速。在這些國家開車你會覺得很自在,因為你覺得這條路可以開多快,照著你的舒適車速來開,多半八九不離十。在台灣不是這樣,你覺得開80很輕鬆的路,得時時留意現在路段的速限是不是只有60或50。
然後人家對於某路段容易發生車禍事故,是去分析原因,是不是路權沒劃分清楚 ? 那就把路權釐清。是不是道路視線不良? 那該移樹的移樹,該增設反光鏡的就增設。如果真的是車速太快,那就思考怎麼讓駕駛人開到這裡自然就降速
臺灣呢? 這裡事故很多。 交通部 : 降低速限
交通部永遠只有一招,降限速,插測速照相,腦子跟死人一樣完全不會思考。
twdavid wrote:
沒錯,就是如此,台東...(恕刪)
台東的路就是很典型的反人類直覺
郊區路段速限60~70,還算合理(雖然大部份人可能覺得80~90也很輕鬆)
進到市區時路幅不減反增,車道從雙向雙線變雙向四線+路肩空間
這個直覺就是可以加速到100的道路設計啊! 但實際上因為進入市區,速度應該要放慢才對,於是交通部只會在進入市區前插一隻"速限50"的牌子了事。被抱怨以後就再插一隻測速照相
於是駕駛過了測速照相就繼續加速,行人過馬路常被撞,這種案例多了去了,交通部從來沒想過該怎麼解決這問題
解決有很難嗎? 進入市區前利用標線把車道視覺寬度收窄,搭配速限降低標示提醒駕駛人
市區內車道寬度縮小,多餘道路空間增設中央分隔島(種草就好,別種樹),兩側增設人行道。讓道路看起來就感覺只應該開40~50的感覺,車速自然就降了
交通部這種車道數變多車道變寬路幅變大但速限降低的反人類設計到處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