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2526分
文章編號:85247591
#1 在影片 0:26
#2 在影片 0:29
#3 在影片 0:47
其真實發生順序應該是: #3(機車道) ---> #1(機車道) ----> #2(汽車道)
概略看起來,很有可能是這個邏輯:
沒有 #3 可能不會發生 #1。仔細看就知道這是上橋段,前方路況能看到的有限,但 #3 現場產生的一股急煞車反應漣波傳導太快,以至 #1 的現場還沒看到前方路況時,急減速的漣波已傳導到該處,所以 #1 後車煞車不及撞上去,至於為什麼 #1 是不是因為在看儀錶才沒注意,要去問本人,不能妄下定論。(沒有區間測速的上橋段出車禍我也看過很多,撞得比這個 #1 嚴重的都看過,所以不建議因為 #1 就去結論區間測速有問題)
而沒有 #1 就不會有 #2,如果 #2 是因為在看右側車禍而疏忽路況。#2 是現場目擊錄下事故過程,原因最沒有爭議,就是沒在看前面。
註:#3 還沒過台 64 下方,仍然算是上橋段,但坡度應該漸漸拉平了。
其實真的最值得討論其實只有 #3..... 不過根據經驗,這個在 01 也討論不出什麼,除非去訪問 #3 的當事人,問看看當下情況是為什麼才撞上去最準,妄下猜測基本上只是言論自由罷了。
至於由上橋點到 #3 事故現場的影片過程,我想倒是足夠讓沒有在跑重新橋機車道的朋友好好感受一下它有多窄。(註:爬到橋平面後,機車道才漸漸寬起來,所以 #3 到平面這段其實是 bottleneck)
為什麼要改成白虛線呢?劃了那麼多年的雙白線是錯的嗎?問題是?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