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本進口車可能不是日本人製造的

不管中國勞工或東南亞勞工,在日本工廠工作就是要符合日本工廠的品管規定,跟哪國人有什麼關係?
就兩張照片就可以代表是馬自達組裝廠?
看圖說故事?
汽車廠真正麻煩的是在最後之檢核的那個人要求的標準。線上組裝都有經過訓練, 熟練後哪國人都一樣。

之前我朋友告訴我臺灣國瑞塗裝科有現場人員詢問, 是否有解決外觀反白特用材料? 雖然我朋友告知這產品或許只能撐幾個小時,不建議使用。但他還是買了。

因他們只要這效果撐過那最後那個日本人品檢的時間就好。他完全搞不懂, 連他們熟練生產線人員都看不太出來的東西, 為何那日本人還要堅持不放過?
CNC-2 wrote:
因他們只要這效果撐過那最後那個日本人品檢的時間就好。他完全搞不懂, 連他們熟練生產線人員都看不太出來的東西, 為何那日本人還要堅持不放過?


不是有句廣告詞嗎?

專注完美, 近乎苛求

好像是LEXUS?
這廣告詞我敢說99%是台灣人想出來的
因為日本人會這樣做但不會這樣說
台灣人會這樣說但不會這樣做
fanle wrote:
澳洲和牛也可能不是澳洲人處理的阿



很有可能是台灣過去打工度假的人處理的

我有朋友就曾去澳洲打工度假食品工廠做這工作
minglidx wrote:
非常多都是 東南亞製...(恕刪)
我也認為要求「純日產」的樓主很無聊。

不過話說回來,豐田普通車型裡面高技術含量無非就是A25+THS那套動力總成了吧。這套的話南沙工廠的產能說不定比日本工廠還高,台灣買到的進口豐田搞不好也有用廣豐產的動力總成。

不過還是那句話,哪裡產、哪裡的工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產品力跟品質而已。

剛剛才想起來2.4T也算是豐田體系內高技術含量的,但那顆廣豐應該沒生產。
掃地機器人 wrote:
搞了老半天,日本人也...(恕刪)
MIJ沒有比較好阿. 以前買過一台日產馬克西馬就MIJ的. 後來送我妹開. 沒多久就出大問題. 幾台本田豐田不是MIJ都沒這麼多問題....
論糾結產地、產線工人國籍的無謂。看看部分台灣人是如何用產地迷思來製造自我優越感的。

這是我女友看網紅推薦買的「台產高品質手機膜」,實際到手的品質是不差,但最多也就是中國那些品牌膜300台幣的水準,這東西定價1190,網紅活動價990。其實性價比低都不算大問題了,標榜「台產、台灣設計」,但當買家都弱智看不懂英文或者是改包裝這種細節都漏了做,才是真雷人。


再來看看一個很基礎的3C配件,20W PD/18W QC的變壓器,這東西掛了個台灣貿易商的「品牌」賣390台幣,塑膠外殼竟然還有毛邊,品質這麼差倒是敢於光明正大標「中國製造」了,估計有人看到這種情況會說啥「中國貨不意外」。問題是中國本土賣的東西品質跟這個完全不是一個水準,以平價著稱的倍思,同規格賣150台幣,至少外殼毫無毛邊。說明根本就是台灣掮客跟台灣消費者共同自欺欺人把自己市場品質要求低的鍋推給中國製造。

某些人喜歡吹噓日系乾電池,近年來我比較有記憶用過的有中國/新加坡產的勁量/Plus版,還有泰產的松下EVOLTA,還有中國產的宜家跟南孚,漏液問題不好說,我都沒遇過。但用在同一個電刮鬍刀上面,南孚電量就是出類拔萃地好,日系EVOLTA只是第二,同樣中國產,宜家電量垃圾,那到底是產地問題還是品牌商的問題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