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台灣道路交通險象環生令人卻步,美國務院:駕駛人不尊重行人路權

中央社台北6日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解除入境限制與強制隔離近兩個月,絕大多數國際旅客現在都可到台灣觀光。為了吸引與留住國際旅客,批評人士說,台灣必須改善道路交通,將駕駛與行人安全考量在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以美食小吃、自然景觀和好客聞名,但險象環生的道路交通也令人卻步,澳洲、加拿大、日本與美國等多個國家都明確點出台灣道路狀況問題。

美國國務院警告:「小心在路上穿梭的許多機車與車輛…過馬路時要提高警覺,因為許多駕駛不尊重行人路權。」

加拿大政府更直言不諱:「汽車與機車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他們都橫衝直撞。」

最近在台灣引發關注的一個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單刀直入地設了「台灣是個行人地獄」(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作為用戶名稱。這個粉絲專頁成立於2021年12月,一年後追蹤人數達近1萬3000人。

旅居澳洲墨爾本一段時間後,建立這個粉絲專頁的楊先生(Ray Yang)回到故鄉台灣。他說自己在路上「差點」被機車騎士「撞到」,讓他承受到逆向文化衝擊,因此成立了這個粉絲專頁。

楊先生對CNN Travel說:「台灣的城市都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缺乏人行道與供行人通行的連貫通道。」

根據政府統計數據,都市地區有42%的道路有人行道。但這無法呈現台灣道路狀況的全貌。這些道路可能很狹窄、停滿汽機車,或被路燈與變電箱檔住,店家還會在門口擺上盆栽與或招牌。

楊先生說,行人通常會「被迫」走在車道上。

除此之外,有些人行道是由騎樓構拼湊而成,地面高低不平,影響行人步行順暢性。

帶著嬰幼兒出門的家長走上人行道時,有時必須用手扛起嬰兒車,坐輪椅的人因為通行道路受阻,必須在車道與步道上左右穿梭。

楊先生還說,行人過馬路或走在人行道上時,常常得和自行車騎士與車輛駕駛爭權。

●數字會說話
去年,台灣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相當於每10萬人就有12.67人死亡,大約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5倍高。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台灣的道路對行人不友善,是由一個更大的問題衍生而出。

他說,台灣道路安全問題的癥結點,主要在於缺乏更新的道路工程與設計專業,道路設計的指導方針「模糊不清」、只「存在紙上」,是「有選擇性地實施」,且「以車為本」的規劃將私人車輛的重要性擺在公共交通運輸、自行車騎士與行人之前。

台灣是在1960年代開始讓道路現代化,參考美國的道路設計指導方針,大致上將車輛置於行人之前。然而,在其他國家開始把弱勢用路人的需求納入道路設計時,諸如行人與腳踏車騎士的需求等,台灣在這部分落後了。

除了安全疑慮與缺乏對行人友善的步道外,台灣缺乏公共運輸,也可能對主要中心外的旅遊業發展構成限制。

●如何修補
多年來,台灣政府意識到道路安全問題且試圖解決,主要是透過宣導繫安全帶與戴安全帽,加上取締酒駕。政府也發布最新的道路設計實踐手冊,並設置臨時人行道,以及改善部分地區的道路設計。

林志學說,但專家表示,政府對改善道路安全的「老套」因應措施,是訴諸於維持秩序與增設更多交通號誌和測速照相機,這些「零碎」的策略不必然能發揮效果。

林志學說:「我們太仰賴執法。重點應放在設施更完善的道路基礎設施,並加強對駕駛的教育。」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執行秘書黃運貴跟CNN Travel說:「改善台灣的道路安全,我們還有更多事要做,政府正在往零道路死亡的終極目標邁進。」

原文網址: CNN:台灣道路交通險象環生令人卻步 不利國際觀光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207/2396252.htm#ixzz7mlQl9eIg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台灣已經是富裕國家之一,交通環境卻仍是像蠻荒之地一樣,車子愈大勝算愈高。
像一綑粽子
這捆裡面含有

都市規劃混亂 政策酬庸保護
進口稅率過高 道路標示雜亂
建築過度開發 交通整合不良
縣市各自為政 法規不符時政
執行缺乏效率 政治凌駕專業
人人貪婪自私 但求自保安平

等等等議題在內......
所以 應該就只能先從自身開始禮讓做起吧
願意禮讓的人越多 那怕只有一個人
後續就會越來越多
엉터리 많다
racer_k
溫良恭儉讓 vs 我能,你不能 (多數百姓選後者) , 土豆大的地方都搞得亂七八糟,說你有能力,準備好了(只會A,其它都不會), 歷史一再重演,唯一不變的是"人性"(教育沈淪),30年前就施行禮讓交通
旗揚
禮讓就行要政府幹嘛? 跟防疫一樣到頭來都是民眾自主管理[笑到噴淚]
我覺得危險的地方是,台灣表面上看似非常現代化,讓外國人誤以為跟自己國家一樣。實際來台灣後,沒注意到交通環境跟不上發展建設,這才會讓外國人掉以輕心,容易發生意外。如果是去東南亞之類更落後的地區,一開始就知道交通很亂,有警戒心下,反而比較不會出意外。
巴賽隆那 Super blocks 超級街區 (九個街區構成)

超級街區 內 順時針單行道 汽車速限十公里

台灣汽機車駕駛人 開/騎 這麽慢應該會跳河自殺



==

日本人大多時間走路, 沒有免費路邊停車位汽機車進進出出, 交通棒極了.

台灣人走路走太久應該也會自殺



==

荷蘭人都騎腳踏車, 腳踏車數量比人口還多, 也不太能撞死人

台灣人喝太多珍奶吃太多炸雞應該多騎腳踏車健身



==

Stroad = 糟糕透頂的 Street 和 Road 混和, 連加拿大人都批評美/加對行人不友善的道路設計(其實已經算很好了)

更別說 全台灣都是充滿危險的 Stroad 再加上大量的路邊及行駛中汽機車及被迫走在路上的行人

maya95
jxv [拇指向上]
strayvet
瑞士還有游泳上下班的...光是想就很舒服[加持]
jxv wrote:
台灣已經是富裕國家之一,交通環境卻仍是像蠻荒之地一樣,車子愈大勝算愈高。

很簡單
先進國家該具備的軟硬體等大概都已經開發好了
唯獨人民的腦子還沒開發
人家對岸是幾十年前經過文革才這樣
台灣嘛~~
我也不知道為啥人民腦子開發速度這麼慢
rainysummer
教育啊。政府只在乎選舉,有一定比例的人民只在乎藍綠。
台灣馬路三寶
惡名昭彰
台灣哪有人行道這種東西....
出了台北後一堆騎樓占用、違建
屋主只會說這是私有地
都不提當初自家建築容積占利的地方
有種把多出來的建築容積打掉阿...

但就是政府不敢真正依法規執行啦~~~
騎樓占用、路霸都全部掃除
路邊停車位全面收費或是紅線
把路權還給行人....
除了台北市稍有做為之外
其他縣市跟中央都嘛裝聾作啞
jan3019
板橋區民生路人行道非常寬,但卻有汽車換輪胎定位的佔用整個人行道,行人必須走在車道上,檢舉也沒用,路霸太多了,用路人也無能為力。差勁的首長,沒認真在為行人認真執行公務。
Josephpyj
中肯!以前住台北市我習慣走騎樓 後來到台中市工作我習慣走馬路邊邊...因為很多騎樓都被店面擴充佔據、停汽車、放生財工具...
jxv wrote:
中央社台北6日綜合外...(恕刪)

台灣鯛:國禽不同、濕度不同
不爽就滾,台灣有台灣的玩法
jan3019
好奇怪的論述?
就是很多人不懂用路人互相尊重的道理啊
allenhuang1971
國民駕駛道德與日本差異巨大...守法像白癡一樣
一個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回去香港之後最懷念他們的人行道,車子絕對會讓人,香港的人車密度比台灣大吧!

從00:30開始看,還有談到菜市場機車問題

yugiohx
現在騎機車進入菜市場是一種慢性中毒,機車怠速產生的廢氣令人作噁,廢氣沾在菜與肉上,回去自己又吃下肚~我已經很久沒去菜市場買菜了
gudodayn
不光是機車, 垃圾車會進去夜市收垃圾也是很噁心的!垃圾車後方的空氣帶有垃圾堆裡被擠壓出來的細菌!垃圾車還在夜市營業的時候整條街這樣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