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P值來說,Core i3-9100/9100F鐵定是第一個被淘汰的組合,什麼年代了還不開啟Hyper-Threading超執行緒功能,而且也因為第十代Core處理器推出,注定成為歷史的洪流、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一去不復返的前女友……
Ryzen 3 3100和Core i3-10100的對決,價格是壓垮Intel的最後1根稻草,Ryzen 3 3100只要3300元,Core i3-10100卻要賣4200元,但是後者效能會多出27%嗎?用「腳頭夫」想也知道不可能!況且AMD Ryzen系列處理器都開放倍頻調整功能,效能還能夠往上翻兩翻。Intel則是鎖死不給你玩,玩超頻必須搭配K系列處理器和Z系列晶片組,C/P值整個爆低。
▼AMD網站擷取的Ryzen 3 3100規格,L3快取容量達16MB,怎麼看都不像入門款的規格啊!

Ryzen 3 3300X和Ryzen 3 3100還有個PCIe 4.0優勢,不過目前X570晶片組主機板比較貴,B550晶片組主機板價格落點猜測也不會在預算之內,況且朋友應該也不太可能在這個時間點購買PCIe 4.0 SSD,因此退後一步選擇B450晶片組主機板,未來可以支援Zen 3微架構處理器。
▼挑來挑去,還是Ryzen 3 3100最有C/P值,開放倍頻調整功能讓玩家自行超頻,Zen 2微架構以及內部IOD對於DDR4記憶體超頻性、相容性有所提升,盒裝也標明支援PCIe 4.0。

▼盒裝側邊直接開孔,可以看到Ryzen 3 3100處理器本人。

▼開封處貼有雷射防偽貼紙,不要不信邪,當AMD效能有目共睹的時候,就會有人想要假戲真做,把低階產品換成高階型號包裝販售。

▼Ryzen 3 3100包裝內容物含有1顆處理器、Ryzen 3信仰貼紙、散熱器。

▼盒裝附屬的散熱器為TDP 65W的Wraith Stealth散熱器,應付發熱量不高的Ryzen 3 3100輕而易舉,超頻也不會過熱,節省一筆散熱器開銷。

▼Wraith Stealth散熱器底部預先塗抹散熱膏。

▼Ryzen 3 3100處理器本人,銅金屬頂蓋和內部晶片依舊使用低溫焊錫,盡速將廢熱傳遞出來。(相較另外一家主流以下款式還在用高科技矽脂…… AMD有誠意多了。)

向朋友說明挑選零組件的重點之後,朋友也支持我的意見,但是部份零組件還是拿不定主意,因此就先買雙方都有共識的AMD Ryzen 3 3100處理器、GIGABYTE B450M Gaming主機板、G.SKILL Ripjaws DDR4-3200 8GB x 2記憶體、Micron Crucial BX500 SSD,機殼、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還在挑選當中。
▼主機板挑選GIGABYTE B450M Gaming,處理器核心採用數位4相設計,SoC則為3相,核心MOSFET有覆蓋不小的散熱片。這塊板子記憶體插槽採用one DIMM per channel設計,雖然未來擴充容量比較不便,但是記憶體訊號完整性較佳。

▼B450M Gaming音效輸出安裝音響級電容,主機板的數位接地和類比接地也有實體切割隔離雜訊,並在切割處安排RGB LED燈光,並於處理器插槽附近再安排1個+12V、G、R、B針腳。(雖然我這個朋友認為RGB可有可無)

▼B450M Gaming主機板唯一1個M.2插槽是從處理器拉出來的,最高支援PCIe 3.0 x4,PCIe 3.0 x16插槽竟然有金屬強化層!

▼背板I/O保留PS/2鍵盤、滑鼠連接埠,另外還有1個HDMI、1個DVI-D、1個D-Sub,USB 3.1 Gen 1提供4個Type-A,主機板同樣準備1組前置面板19pin。

這次買到的Ryzen 3 3100處理器,搭配隨附Wraith Stealth散熱器,能夠使用1.44V和4.6GHz開機,算是抽到了小鵰,不過執行一些比較複雜的測試會不穩定,最後試到穩定的設定為全體四核心4.35GHz,相對於原本基本時脈3.6GHz快了將近21%,幾乎要擠出1個實體核心了,效能提升幅度十分滿意。房間沒開冷氣27℃時,Ryzen Master燒機溫度也不到80℃。
▼Ryzen 3 3100 四核心八執行緒也能夠超頻到4.35GHz,相對基礎頻率3.6GHz多出21%、自動超頻3.9GHz多出11.5%,這還是搭配原廠Wraith Stealth散熱器的數值,相當超值。

這次第三代Ryzen的IOD對於記憶體超頻能力有著不錯的表現,搭配B450M Gaming主機板和Ripjaws DDR4-3200 8GB x 2記憶體,竟然可以使用1.4V 16-16-16-38 1T的時序超到DDR4-3733,剛好位於Infinity Fabric最高時脈附近,兼顧高速度與低延遲雙重效果。
▼Ryzen 3 3100竟然可以將Ripjaws DDR4-3200 8GB x 2超到DDR4-3733 CL16!透過CPU-Z內建測試,單執行緒得分為531.6,多執行緒為2958.3。

▼CINEBENCH R15/R20單執行緒分別為202cb和499cb,多執行緒為1147cb和2612cb,贏過Core i7-7700K是小蛋糕一塊。

▼B450M Gaming主機板採用one DIMM per channel設計,Ripjaw DDR4-3200 8GB x 2記憶體也很夠力,DDR4-3733可以使用16-16-16-38低時序,AIDA64記憶體延遲只有65.6ns。

▼7-Zip壓縮與解壓縮測試,Ryzen 3 3100超頻後分別有著41547MIPS和49852MIPS的表現,整體評等則是45699MIPS。

▼雖然朋友應該用不到影片轉檔,但我還是測一下x264/x265 FHD Benchmark,效能約為37.6FPS和24.2FPS。

朋友還在挑選顯示卡該用哪一張,所以暫時先用手邊的PowerColor Red Dragon Radeon RX 5500 XT(8GB版本)替代,順便推坑朋友組成3A平台XD。由於Ryzen 3 3100只是1款新台幣3300元左右的處理器,建議不必挑太好的顯示卡,否則無法完全發揮顯示卡的能耐。
▼PCMark 10標準測試與延伸測試分別為5928分和6781分。

▼3DMark Sky Diver為32741分、Night Raid為33558分、Fire Strike為12101分、Time Spy為4897分。

裝電腦要用來幹嘛?除了打打字交報告,我想很多人玩遊戲才是主要用途吧。安裝獨立顯示卡之後,畫面比較不複雜的遊戲都可以於1920 x 1080解析度將畫質調到最大,如F1 2019平均101FPS、Final Fantasy XIV:漆黑的反叛者為13388分Extreme High,就連Far Cry 5也都有82FPS。
▼1080p解析度、畫質調到Ultra High,F1 2019平均為101FPS。

▼Final Fantasy XIV:漆黑的反叛者測試程式,獲得13388分和Extreme High的評語。

▼畫面稍微複雜的Far Cry 5,於1080p解析度和Ultra畫質設定之下,這套平台平均也有82FPS。

如果要遊玩3A級遊戲大作,這套平台也能夠應付60FPS的基本門檻,在同樣是1920 x 1080解析度和最高畫質設定,古墓奇兵:暗影平均為65FPS,更近期的戰爭機器5平均為59.1FPS。
▼古墓奇兵:暗影於1080p解析度、Highest畫質設定,平均為65FPS。

▼戰爭機器 5 於1080p解析度、Ultra畫質設定,平均可達59.1FPS。

從我手中組裝出去的電腦主機多不勝數
相對來說,AMD的C/P值就多出不少,Ryzen之後每一代都有效能增長,採用最新一代Zen 2微架構的處理器還使用台積電7nm製程製作CCD,IOD還支援PCIe 4.0、USB 3.2 Gen 2(這2個功能要搭配新的500系列晶片組,或是中階以上的B450晶片組才有),記憶體相容性、超頻性更是大幅度改善。其實大家要的很簡單,在預算限制的情況之下,Ryzen 3 3100能夠提供更多效能、功能,那麼也就沒有不選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