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要問目前市場上販售的處理器中,CP 值最高的版本,Intel 在 第 12 代 Core-S 處理器推出的 Core i5-12400,以六組 P-Core 的配置在 6000 元以下的價格帶可說是大殺四方,幾乎是目前中階性價比處理器的王者,而在這次的 CES 展前,Intel 再度搶在競爭對手前,先發表了第 13 代 Core-S 處理器的 Non-K 版本,除了在高階的 i9 部分提高時脈設定外,在 i5 等級也加入了 E-Core 效率核心的配置,讓中階處理器在多工效能部分再提升,對於預算有限但是又想擁有低損耗多工作業的使用者,這一代的 Core i5 處理器也能提供更接近高階 i9/i7 處理器的效果。
更多 Intel CES 相關發表:
【CES 2023】Intel 推出第 13 代 Core 筆電處理器 以最高 24 核心配置提供頂尖行動運算效能
【CES 2023】Intel 推出第 13 代 Core P 系列處理器 在入門等級提供更多效能展現

這次 Intel 推出的 i9/i7/i5 Non-K 65W 處理器的不同特色,可以看到在主流的 i5 處理器提供最高 8 顆 E-Core 效率核心,並且加大 L2 快取記憶體的配置,可以讓多工效能提高最多至 39%,並且支援效能混合架構。而在頂級 i9 處理器的部分則是主流應用效能提升 11%、新增了 8 個 E-Core 效率核心配置、加大 L2 快取以及支援了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技術,可以在主機板供電與散熱條件滿足下,讓處理器核心以最大加速時脈運作,以下是這次 Intel 第 13 代 Core-S 桌上型 65W 處理器的產品規格列表:

(點擊可看大圖)
首先來看看這次 Intel 推出的第 13 代 Core-S 65W 處理器的陣容,跟上一代一樣在 i9/i7 等級各推出一顆 Non-K 版本處理器:Core i9-13900 以及 Core i7-13700 ,跟上一代相比主要在 P-Core 效能核心的時脈上有所提升(i9 從 5.1 GHz 提升到 5.6 GHz、i7 由
4.2 GHz 提升到 5.2. GHz),並且增加了 E-Core 的數量(i9 由 8 個提升到 16 個、i7 由 4 個提升至 8 個)。

在 Core i9 處理器的部分,Core i9-13900 處理器比起上一代有更高的 P-Core 時脈、加倍的 E-Core 數量,以及更大的 L2 快取記憶體,可以提升 11% 的單執行緒效能以及 34% 的多執行緒效能表現。

在 CROSSMARK 綜合效能測試中,Core i9-13900 處理器比起前一代有 11% 的提升,而在 WebXPRT4 網頁處理效能也有 10% 的提升。

另外在主流遊戲表現部分, Core i9-13900 比起前一代有 6% 至 19% 不等的成長,內容創作效能部分也有 3% 至 10% 的提升。

另外在功耗部分,Core i9-13900 處理器比起前一代 Core i9-12900,在同樣功耗下有著 34% 的多執行緒效能,並且支援 ATX12VO 單軌電源供應器以及更先進的待機模式。
不過大家都知道 Non-K 版的重點並不在這裡,而是主流等級的 Core i5 處理器,這次 Intel在 i5 這個等級也推出了 i5-13600、i5-13500 以及 i5-13400 三個等級,主要透過基礎時脈、E-Core 效率核心的數量進行畫分,這次第 13 代 Core-i5 65 W 處理器都新增了 E-Core 效率核心配置,可以大幅減少背景執行程式對於主要效能的影響,在多工作業時也能大幅的提升效率,以 intel 官方簡報中所列舉的 Core i5-13500 處理器多工執行效能,就比 Core i5-12500 處理器提高了 39%,相當驚人。另外在 P-Core 效能核心的最大加速時脈,也有 200 MHz 不等的提升,對於主要工作效能的提升來說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 Intel 在會前的簡報部分並未提供太多 i5 處理器的效能表現資訊,等官網有進一步的消息時會盡快為大家補上。

除了非 K 版處理器外,Intel 這次也一併推出了 35W TDP 設定的 T 版處理器。
B760/H770 主機板晶片組
除了 Non-K 版本的處理器外,這次 Intel 也對應推出了主流市場的 B760/H770 晶片組主機板,在面對消費市場的 B760 晶片組部分,具備原生 DDR5-5600 記憶體支援(最高 128 GB)、DDR4 記憶體支援、一組 PCIe Gen 5 x 16 通道(提供外接顯示卡使用)、HDMI 2.1/DisplayPort 1.4 視訊輸出等配置。並且透過 B760 PCH 提供另外兩組 PCIe Gen 4x4 的 SSD 通道,以及 4 組 SATA 6 Gbps 連接埠等,不過這部分的配置就看各家主機板廠商而定。
另外在連接設定部分,B760 晶片組主機板除了大部分內建 2.5 Gbps 有線網路外,也會在 WiFi 的版本提供 Intel WiFi 6E 以及藍牙 5.3 的連接支援,陳拔也在近期收到兩張 B760 晶片組的主機板產品,將會盡快進行開箱測試,請大家期待囉。

這次陳拔收到的兩張 B760 晶片組主機板,分別為 ROG STRIX B760-F GAMIMG WIFI(左)以及微星 B760M MORTAR WIFI(右)。

微星 B760M MORTAR WIFI 主機版的主要規格。

ROG STRIX B760-F GAMIMG WIFI 主機板的主要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