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 來測試一下公司設備HDD速度

首先來測試我的電腦
CPU i7(型號不明)
MB H77-UD3H
RAM 16G
HDD WD 迅猛龍系列 10K 500G - ACHI
Windows 7 X
單蝶效能
心血來潮 來測試一下公司設備HDD速度

來測試公司Esxi掛在QNAP TVS871 iSCSI效能
QNAP TVS871
HDD WD RE2T
RAID 6*7顆硬碟+1hot
Intel 10G*1
測試用虛擬機Windows 7
心血來潮 來測試一下公司設備HDD速度

再來測試一下LSI 9260-8i
硬碟Seagate Cheetah 15K.7 300G SAS
RAID 5*4顆硬碟
Windows 2003 Server
心血來潮 來測試一下公司設備HDD速度

家中Sandisk SSD Pro 240G
讀約515MB/s 寫入約480MB/s


有點無聊的測試
最近在露天看到有流出的LSI 9240一張不到2k
加上SSD直直落的價格
也想在家裡搞一套SSD RAID10來玩XDD

話說4顆組RAID10效能會優於RAID5嗎?
QNAP TVS871
SMB方式連接 網路1G


其他 我電腦外接的硬碟
外接盒 伽利略 USB3.0 4層櫃

HDD1
TOSHIBA 7200轉 4TB 3.5吋 SATA III


HDD2
WD Green WD30EZRX 3TB


HDD3
WD Blue 500G
原則上磁碟性能的判斷分析,是不能用DiskMark來做判斷,而是要採用TxBench軟體,Advanced來做判斷才是對的,因為IOPS能力,才是主機服務時的根本好壞。




4K 僅用於,對照組為SSD產品,或相同條件對比時,才有參考的意義。
32K 可用於模擬軟體,在磁碟傳輸時的單一條件。(不同軟體則會不相同)
64K 則毫無疑問,是模擬所有系統服務與功能時,磁碟上的傳輸條件。

理論上還要有一個128K,則是模擬所有網路數據傳輸時的條件。
而預設的Max8192K,則是模擬大型檔案傳輸時,磁碟效能的唯一條件。
QD32 or QD64,則是模擬磁碟內部,單一檔案複製數份時,所進行的條件。

最後呈現結果,其實所要看重點,是在於IO效能這方面才對,也就是圖中Response的ms部分。
原則上不同的檔案大小,所耗費的時間,越接近則為越好,只要是越接近的情況,則表示磁碟/RAID Card的韌體,對於數據的分配處理能力,是越完善與省時的。傳統硬碟會因為內外圈/磁碟轉速/單碟大小/磁頭數量等因素,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落差,而SSD部分,就簡單很多了,只要耗時能夠落差小,就是代表顆粒體質越健康。 (每次執行前,都必須對磁碟,運行完整格式化)

所以同理,運作4K寫入的ms,如果與32K,64K的寫入耗時,是極為接近的情況,則表示FW編寫的架構,是更加全面的考量,如果檔案大小較大或較小,就會出現明顯落差的話,則是代表FW編寫,是為了滿足所謂測試軟體,或是某應用領域時,所進行條件而設定的,簡單說....就是針對測試軟體/應用領域做優化,讓呈現的數據可以更好看的意思,例如WD所推出,專門用在監視設備的紫碟,就是此種應用設定的代表。(細節因為牽扯到,韌體分配的層面,所以不贅言)

傳輸頻寬,無論是個人電腦,或者是企業主機,都不是什麼太重要的項目,除非你的電腦或主機,是用做資料傳輸用途,不然99%應用,都是在本機內部執行,所以是不需要太多對外頻寬的。網路反應的ms時間,差別在於執行動作後,主機回應並開始執行的等待時間,而磁碟的ms,也是相同意思,每當你進行任何操作動作時,磁碟找尋到Data位置後,完成回應並開始傳輸的等待時間。

以上為針對磁碟所做的解釋,如果是透過網路存取的話,還牽扯到各節點的耗時,不過基本上,運作的邏輯都是相同的,只是因為不同的網路硬體,會延伸出各種不同結論,所以不列入考量之中。
超專業!!
還是不懂 不過也測試了一下
WD迅猛龍 1T


Esxi iscsi 10G Qnap TVS-871 WDRE2T*7


LSI 9260-8i SAS300G 15K*4


Toshiba 4T Usb3.0


WD Green 3T USB3.0
gn00433798 wrote:
超專業!!還是不懂...(恕刪)


迅猛龍的性能表現,真是非常不錯和穩定
Esxi 的表現結果,只有極佳能形容! (但應該是在跑快取)
Toshiba 4TB & WD 3TB,兩顆所呈現的性能落差,有點讓我嚇到了,容量只差1TB,但是卻差了幾乎一倍。
Esxi 的是測試iscsi掛在QNAP上的表現
我QNAP跟esxi都沒有上Cache(這也是我的殘念 明年會上LSI+電池+SSD)

那兩顆 3T跟4T我測試的時候還特別停掉所有程序測試
硬碟是放在伽利略4bay的外接盒中
分別是2跟3槽,其他兩槽硬碟待命狀態

測試結果我想跟硬碟的cache還是有關吧!
畢竟價錢有差 哈
gn00433798 wrote:
Esxi 的是測試iscsi...(恕刪)


雖然我不知道,你的用途或目的為何用,但其實你這樣的結果,真的已經很不錯了啦,可靠度應該會是,你下個階段比較需要重視的重點了,別為了衝速度,而犧牲掉資料/運作可靠度,或維護部分的這些方面,畢竟這也是儲存架構的最根本目的。

如果還要更要求,選擇SSD來加快的話,那些企業級產品,都是需要大把銀子下去堆的,之後你要怎麼讓簽呈能審過,可能也是個問題,哈哈
其實上面都是公司再用的
esxi主要都是公司各服務主機再用
想加個SSD作為CACHE
打算加PCIE那一片
做為增加IO的CACHE用


另外我在我電腦上玩RAID
LSI 9260-8I
我用了6顆WD BLUE 500G
跟兩顆Seagate 500G
共八顆綁成RAID5跟6
效能變成這樣
RAID5 :


RAID6 :


怎麼怪怪的
寫入上不去呢?

我LSI接在主機板PCIX4
即使不是X8或16
但也不該寫入這麼差
難不成不是RAID用硬碟效能就...!!!


changpizz wrote:
雖然我不知道,你的...(恕刪)

阿 我找到原因
Write Policy跳成Write Through
改成Write Back就正常了



gn00433798 wrote:
其實上面都是公司再...(恕刪)

gn00433798 wrote:
其實上面都是公司再...(恕刪)


是可以加一片企業級的SSD來加速,但如果是有考慮,用一般消費型的產品,那我真的奉勸你,還是算了吧!免得加速沒幾天,反而跑出一堆問題,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希望,三天兩頭,就被老闆叫去罰站的吧?!(輕則服務半夜停擺,重則存取的資料毀損,所以決不可輕忽)

另外,企業型產品,可以針對應用用途,在韌體上面,做出一些性能調整,讓產品發揮它的最大長處,這是一般消費級產品,所無法做到的部分。(倒也不是不能,而是沒有這種必要)

而一般消費型產品,不但在壽命,與抗壓力的表現會較差,(高壓通常都撐不過一週,就會出現錯誤)而且也無法針對產品,做監控或補救措施,所以即便也能應用,風險也真的是高的誇張,因此,寧可去選企業產品時,容量選擇小一點的,也不要去輕易嘗試,用消費型產品替代。(只要有即可,企業人數不多,容量買大也是浪費)

個人電腦部份,其實只要買,一般SSD來用即可,裝置越少,越單純越佳,其他資料部分,真的還是放Server就好,因為要穩定可靠,電腦並不適合有異動,但偏偏在個人電腦上,每個操作行為,都算是一種變動行為,所以如果將雞蛋,全都都放在一起的話,往往只會得到慘痛經驗而已。(適合的產品,應用在對的地方,才能發揮它最大價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