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讓 i某抽到一個不錯的好物...
OK... 既然規定要PO文 i某就獻醜了...
首先 完整的盒裝 一顆POWER 會有重視的包裝
可見應該是主流產品才會有的待遇...

膠膜完全未拆的新品 , 稍有反光請見諒
左上角 大大的 Cooler Master 的LOGO

右下角的四個圖示 由左到右為...
1. 80 PLUS 認證
2. 2008 Computex 創新獎


3. Nvidia SLI 認證
4. 5年保固
右側邊 簡言之 "想知道更多的訊息 請洽官網"

上下都是寫著 "Ultimate Circuit Protection"

左側邊 強力的說明 UCP 是什 , 有什飛天遁地的強項 ,
其中當然有提到 高達88% 的轉換效率

看完正面 來看背面吧...

A. 高效能電壓管理模組 , 根據資料顯示此POWER 內建兩組 VRM , 獨立的 3.3 V 與 5V
上方的 IC 是茂達電子的 APW7073
B. Soft Start 用的繼電器是 OZ-SS-112LM1 ,
OZ : 16APCB接腳
SS : 底部為塑膠封口
1 : 單極
12 : 12V
L : 靈敏度 540mW
M : 接點排列方式
1 : 接點材料 銀氧化錫

C. 固態電容 , 內建8顆固態電容
D. 日本電容 , APFC 輸出採用兩顆 Hitachi HP3 390μF , 另有一顆 270uF 電容
詳細規格如下

重要的有 PFC > 0.9 ,
符合 Intel ATX12V Ver. 2.3 及 SSI EPS 12V Ver. 2.92 電源規範,
效率 > 88 % (50%LOAD 88.14% , 20%LOAD86.32% , 100%LOAD 85.1% ),
保護方式有 : 過電壓 , 過電流 , 過負載 , 短路 , 低電壓 , 過熱保護
電壓部分...

整流採用雙橋式整流 , 二極體為日本 Shindengen D15XB 60 , MOSFET 為 Infineon Technologies SPP17N80C3 ,
3.3V & 5V 輸出電流各為 25A ,
12V 電壓有四組整流輸出 , 分別為 25A 20A 22A 22A
5VSB 在 ATX 2.2 SPEC 中為 2A 電壓誤差為 正負5% ( i某找無 2.3 SPEC)
功能特色

i某剛剛已經介紹過了
安規及認證標章

型號及 US TYPE @@?

介紹完一堆 終於開箱了...

將整箱從盒子拖出來後,可以看到 一張使用手冊,一片CD(內含說明書),CM的網址名片
移除上面的保麗龍後 就可以看到 POWER 的主體了...

POWER有塑膠袋包著 , 右邊為電源線 , 上方為各式接頭
首先來看看電源線

與POWER接頭為四方形 , 3個PIN腳也是4方形 , 與一般的六邊形接頭明顯不同
電源線由三根 2.08mm2 內線所組成

另一種表示法為 14AGW , 耐熱為 105度C

OK, 把所有的東西 拿出來排排站 , 左邊依序 四顆裝機螺絲 , POWER 本體 , 電源線

POWER 屁股 可以看到與電源線相符合的電源線孔 , 與一個電源開關 , 警示燈

電源故障警示燈將會顯示白光。
換個角度 , 12公分的風扇映入眼簾 , Cooler Mster 的 MARK , 還有一張不想被我拆的貼紙

側面 , 兩邊都只有寫 ULTIMATE

正上方貼紙 , 型號規格與外箱相同 (@@a 廢話)

OK , 24PIN 的主電源 ( 12V 為 V1)

換個角度 , 標式 P1

兩組CPU電源 4+4PIN , 支援雙SOCKET的版子 ( 12V 為 V1)

第一組CPU電源 4PIN P2


第一組CPU電源 4PIN P3
第二組CPU電源 4PIN P4


第二組CPU電源 4PIN P5
接下來 PCI-E 的電源接頭

總共有四條主線 , 理論上可接 四張單電源的顯示卡 , 或是兩張雙電源接頭的顯示卡
第一條 PCI-E 電源 為 P6 P7 , 分別為 6PIN 或是 8PIN

6PIN 與 8PIN 都只有三條 12V 其餘皆為 COM 點 ( 12V 為 V3)
第二條 PCI-E 電源為 P8 ( 12V 為 V3)

第三條 PCI-E 電源 為 P9 P10 , 分別為 6PIN 或是 8PIN ( 12V 為 V4)

第二條 PCI-E 電源為 P11 ( 12V 為 V4)

SATA電源線 , 由三組主線分接9個接頭 標示為 P12 ~ P20 (12V 為 V1)

P12 P13 P14 為同一個主線分接 (餘依此類推)

大4PIN電源接頭5個 , 標示為 P21 ~ P25 , 小4PIN電源接頭1個 , 標示為P26 , (12V 為 V1)

最後,來一張規格表上沒有的資料...

這好東西重達3KG (5斤) , 果然高階POWER的用料就不一樣 , 拿起來沉甸甸的...
最後 i某目前設備實屬低階,若拿此POWER測試,燒機可能都不足 50% LOAD
因此測試結果無任何意義, 請各位看官見諒.
純開箱感想:此物真實屬好物一枚,若有摸組化接頭設計,會更顯不凡.
以上,
謝謝
參考資料: 80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