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廣這款「透」機殼的外盒包裝看起來相當簡潔,而且從外盒的主圖上面也可以直接看到這款機殼的特殊外型設計。

外盒的另一面才使採用水藍色的配色,並且也持現了這款機殼從內部投出光線的效果。

在外盒側面上則有標示了這款機殼的幾項重點規格。

由於這款機殼是採用強化玻璃的材質的設計,所以為了避免機殼在搬運過程中受損,不僅外盒內部兩側特別加入了兩片木板,四周角落的保麗龍包材還有加上紙棍來強化,算是還蠻用心的包材考量。不過也因為加了這兩片木板的關係,機殼加上包裝的重量約28公斤左右。

在看到機殼之前,先來看一下這款機殼的隨附配件吧!這款大部分的配件都已經整理在一個配件盒內。

配件中的紙本說明書還特別裝在一個夾鏈袋裡面。

包裝內也有提供一條拭鏡布,方便使用者擦拭機殼的玻璃表面。

這兩顆吸球的作用,則是可以吸附在機殼的玻璃側板上,讓使用者在卸下側板的時候,可以避免手直接接觸玻璃,減少指紋的沾染。

配件內也提供了兩條備用的防滑膠條。

除了固定硬體的螺絲和備用的側板螺絲之外,也有提供一些可以直接鎖在機殼上的整線夾子,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每個螺絲的包裝袋上都有標示了對應的硬體以及用途,讓使用者比較方便使用。

最後在配件內還提供了一條主電源的延長線轉接線材。

接著就來看看這款機殼的主體吧!當看到這採用強化玻璃外殼加上鋁合金材質作為骨架的「透」機殼時,相信應該很多人都為它的特殊外型驚呼了一下,不過,當小編揭開機殼防塵布時,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機殼也太難拍了吧!因為外層的玻璃表面幾乎就跟鏡子一樣,太容易拍到一些雜物了。所以接下來的照片要是有反射到一些怪東西,還請大家見諒一下啊!另外,這款機殼雖然外盒包裝很大,但實際看起來大約比一般中型機殼再大一點而已,實際尺寸規格大約是645x585x258mm左右。不過因為機殼是採用較厚的鋁合金材質以及強化玻璃面板,所以在重量上規格上就比較重一點,大約是14公斤左右。

在這款機殼的前方除了設置了前置的兩組USB3.0、3.5mm耳機與麥克風音源孔以及實體的電源開關按鍵之外,還有特別設計了觸控式的LED燈號亮度、風扇轉速控制以及電源開關等按鍵。

在機殼上方的兩端都設置了鋁合金材質的提把,讓使用者比較好搬動機殼。

另外,這款機殼在上方也設置了三個尺寸大小為12公分的風扇來將機殼內的廢熱往外吹出。

在用來固定風扇的每個螺絲上都有加上避震軟墊的設計,以減少風扇震動的聲響。

機殼的後方也是加入了兩片強化玻璃來做為外殼。

實際裝機的時候,使用者可以從這個開口或是底下來穿過連接線材。

接著就來看一下這款機殼的內部設計啦!這款機殼的左右兩側以及後方的強化玻璃都是可以自行拆卸。當使用者要開始安裝硬體的時候,建議可以先將這幾片玻璃都卸下會比較方便一點。當需要卸下側板玻璃的時候,則要先轉開在每個玻璃面板四個角落的固定螺絲。

轉開螺絲之後,就可以拿下玻璃面板,若是不想用手直接碰觸玻璃表面留下指紋的話,也可以用配件內的吸盤來拆卸面板。

在每個面板的固定螺絲上,還有特別加入了避震軟體的設計,目的除了是要保護玻璃面板之外,也可以減少機殼震動所發出的噪音聲響。

其實兩側跟後面的玻璃面板都是採用上下兩層的設計,建議全部卸下之後再安裝各項硬體會比較安全一點。

卸下側板後便可以看到機殼內部空間的設計。這款機殼的內部空間可支援安裝ATX或是Micro-ATX規格的主機板。

從機殼後方也可以看到,這款機殼是採用了下置式電源的設計,並且也提供了七組PCI背板空間。

再近看一下機殼內部的時候,可以發現在機殼左側的前後兩條支架上都有加上了一條LED燈來裝飾機殼,實際啟動時,看起來頗為炫目。

仔細看了一下機殼內部的底板上還有印上特別版的英文字樣以及限量的流水編號。而這次借來開箱的則是編號010的「透」機殼。

這款機殼針對電源供應器尺寸的支援部份,最長可以安裝置22公分長的規格,而且在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底下的進風口,則是採用了不規則切割格的特殊造型設計。

而電源供應器的旁邊則是光碟機或是其它5.25吋規格的配件安裝空間。

這三個款鋁架則是這款機殼提供的三組3組3.5吋的硬碟空間。

要安裝硬碟的時候,可以先鬆開鋁架底下的固定螺絲,並將其卸下之後再來安裝硬碟會比較方便安裝。

鋁架卸下之後,可以看到機殼底板上留有硬碟連接介面的開口,所以固定硬碟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安裝方向。

硬碟固定的方式則是用四顆螺絲從底下固定。

實際裝上硬碟後的模樣。

除了三組3.5吋的硬碟安裝空間之外,在底下還有提供了兩個2.5吋硬碟的安裝空間。

安裝的時候則是從機殼的背後鎖上螺絲來固定硬碟。

在2.5吋硬碟的旁邊則有設置了一個12公分的透明風扇,主要是可以將冷空氣吹向顯示卡來增加散熱效果。並且在風扇的四周也有加入一個用來減震的橡膠軟圈。

這款機殼在安裝電源供應器的時候,跟一般機殼產品相差不多,一樣都是利用四顆螺絲來固定。

固定主機板的時候,一樣要先鎖上銅柱,而配件內也有提供一個十字轉六角的轉接頭方便使用者來固定各個銅柱。

銅柱固定之後,接著就依序鎖上主機板的固定螺絲即可。

安裝主機板之後,有個比較微妙的地方,就是在I/O背板的位置上,空間似乎稍微大了一些,在I/O埠上面顯得有點空。

這款機殼的空間最長可以安裝到38公分長的顯示卡,實際安裝的時候,則可以使用配件內的專屬螺絲來固定。

初步硬體安裝後,機殼的內部空間還算是寬敞,硬體之間並不會太過壅擠。再來就要準備接上電源和傳輸線材,以及組裝電腦最麻煩的整理線材囉!

從機殼的另一側可以看到底板上已經留有幾個讓使用者來整線的孔洞。

近看的話,其實可以發現機殼底板與玻璃側板之間其實也留著一些空間,讓使用者可以用來藏線。

在機殼內的四個風扇電源以及LED燈其實都已經整合再一起,只要接上前面板的大4Pin電源就可以啟動所有風扇和機殼的裝飾燈。

前置面板的連結線材也已經有整理在一起,對應主機板上的Pin腳即可。

接上各個線材後的機殼內部模樣。再來就準備蓋上側板來運作一下囉!

實際接上電源運作的時候,應該是因為玻璃反射的關係,機殼內部的白色LED燈從外面看起來會比較像是淡淡的藍光。

當關上環境燈光的時候,機殼則會變成是完全透明的模樣,看起來真的還挺晶瑩剔透啊!

試裝心得
就外型來說的話,這款機殼無論材質的選用或是造型設計,算是相當出眾,也是市面上少見的機殼產品。而且實際裝機之後的透光效果,也讓這款機殼看起來更加醒目。至於實際安裝體驗的方面來看,除非有超過三顆以上的硬碟或是四張顯示卡之類的安裝需求,不然這款機殼的內部空間,基本上也算是挺充裕,空間也不會太過擁擠。不過,有一點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各項硬體的安裝固定,幾乎都需要手動固定螺絲,並沒有什麼快拆的裝置,若是能夠針對硬碟或是介面卡方面加入一些比較方便的快拆裝置,應該可以讓使用者更快地進行硬體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