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說到安耐美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風扇或是機殼,在RGB燈效流行的當下安耐美一直在中低價位市場的拚殺中硬是佔有了一席之地,這次新設計的SF30星光戰士主打裝4顆新款星彩蝠風扇配合可拆式硬碟架與高度的AIO水冷支援,話不多說直接開箱吧。

詳細規格如圖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尺寸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開箱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首先來看外箱。正反面印有官方宣傳用的印刷,左上大大的ENERMAX廠徽與中間SF30型號外在右上也印了產品特點。

本次主打的特點:
1.各家板廠的ARGB支援,ENERMAX ARGB自家周邊外,亦支援ASUS AURA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 SYSTEM。
2.4顆預裝支援ARGB的120mm星彩蝠
3.4mm厚度的側板黑化玻璃與內含玻璃的警語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外箱側面印有詳細規格。

外觀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SF30本體。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側面一覽,玻璃採用4顆手轉螺絲固定並用膠膜保護,左上印有警告標語。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側板的固定螺絲有拉絲處理,底下亦有橡膠腳墊避免震動與磨損造成玻璃破裂。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正面一覽,正面材質官方回覆同樣為玻璃有保護膠膜,3顆星彩蝠已經預裝在上面。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前面板四周皆有開進氣孔加強進氣,側邊進氣孔帶有些許斜切造型。雖說風扇靠外的燈效展示更為美觀,不過更希望把風扇向內移動增加進氣量。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前面板底部印有ENERMAX字樣。固定方式為卡榫卡扣,下方凹槽用手稍微一拉便可卸下。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機殼尾部一覽。可以觀察到為了支援水冷擴充,上方有特別加高減少安裝干涉;120mm風扇安裝位置可上下移動對應不同空冷散熱器排風;檔板部分採用直鎖/壓板這兩種固定方式,比較可惜的是只有第一條檔板為重複利用,剩下皆是一次性檔板;而後側板採用與玻璃側板同樣的手轉螺絲進行固定。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機殼上方的IO皆有防塵塞遮蓋避免日常落塵,IO規格從左到右分別為:
USB 3.0*2、音源孔、麥克風孔、指示燈、ARGB切換/重啟鍵、電源鍵。
其中的ARGB切換/重啟鍵,可以選擇把PIN接在主機板RESET或是內建的ARGB控制器上,達到不同功能的應用。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機殼上方風扇孔帶有磁吸濾網減少落塵進入且方便清潔。最大支援到240mm或是280mm水冷排安裝。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後方側板採用溝槽定位,只要滑入對應位置就可蓋上。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底部腳墊用2個螺絲度定,有吸震膠條設計。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3.5吋硬碟架螺絲,可以前後移動硬碟架位置或拆除。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電源濾網。

內裝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扒光外衣後的內裝一覽。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預裝的星彩蝠。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上下的走線開孔,邊緣有磨平內折處理避免劃傷線材。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電源遮罩前方開孔兼容最大360mm冷排安裝。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側邊分隔玻璃與電源艙的燈條。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卸下這3顆螺絲後把前側遮板向左向下推拉可拆下前方遮版。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拆下後如圖,可以減少底部安裝與走線難度。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接下來看機殼後方。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前面板連接的IO線材。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風扇電源採用大4PIN接口方便串聯,而一旁的ARGB控制器使用SATA供電。
ARGB控制器上除了6個(預裝風扇用掉4個)傳統的3PIN接口外,亦還有2個(預裝燈條用掉1個)小的3PIN可供使用。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2.5吋安裝托盤。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3.5吋硬碟支架,最多可安裝2個3.5吋硬碟。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電源安裝部方有4個吸震腳墊減少震動。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說明書,一拿到就皺皺DER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2條魔鬼氈、若干安裝銅柱、螺絲、吸震墊。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3.5吋硬碟架亦可支援2.5吋硬碟安裝。


安裝上機


這次上機零件如下:
CPU: AMD R5 3600X
MB: ASROCK X570 TAICHI
RAM: KLEVV BOLT X DDR4-3200 8G*4
GPU: AMD RADEON 5700XT
SSD: OCZ RD400 256G
HDD: WD GOLD 10TB
POWER: CORSAIR RM850x WHITE
CPU AIR COLLER: THERMALRIGHT HR02 PLUS
CPU WATER COLLER: EKWB CLASSIC SEIRS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後方預裝風扇的出線位置會與一體式擋板與IO遮罩干涉,為了避免線材受損建議先拆除風扇再裝上主機板。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上方的預留空間算十分充裕,不過要上置冷排的話建議先穿線材減少安裝麻煩;下方的話剛好切齊遮罩底部,所以這邊的PCIe只能用於安裝PCIe SSD之類的產品。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CPU背板開孔很大。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電源安裝部分,須注意較長的電源要先把硬碟架前移,並事先接上現在線材以利安裝。也可以把前面說到的前側遮板拆掉減少走線難度,建議都先把線材走好後先鎖上前側遮板再把電源鎖上螺絲固定,避免兩者干涉無法拆裝。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硬碟架移到最後方約有20cm安裝長度,如果往前移最大支援到23cm。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背面走線寬度最小約1cm最大約2.5cm,不是說十分充裕但也著實夠用。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CPU塔散最高支援到16cm。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大致安裝完的正面。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背面沒有特別整線。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空冷完成如圖。使用的散熱器是THERMALRIGHT HR02 PLUS,高度有16.2cm但不會影響側板闔上。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水冷的話直接拆手邊的EKWD套組,因為水箱支架會卡到顯卡故把顯卡下移,AIO水冷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安裝自組水冷就要注意水箱與泵的位置。

把燈關掉的效果還是十分良好,下面是一些關燈美照:
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入門.玻璃.ARGB Enermax SF30 星光戰士

這次ARGB燈效控制是使用機殼上的控制器,關於燈效切換看下面影片,依序是流光快>流光慢>呼吸切換>跑馬燈逆時針>跑馬燈逆與順>單色燈


結尾

首先感謝安耐美提供開箱徵選的活動,這款SF30星光戰士提供 4個ARGB星彩蝠風扇讓使用者減少後續購買風扇的成本,前面板除了透明面板展示燈效外,一旁也有進氣開孔增加進氣,側板玻璃與電源艙中間分隔的燈條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最後感謝大家收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