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M.Benz SLK,我一直都有種特別歡喜的情愫,主要原因除了我曾在五年半前,飛抵位於西非外海的Tenerife特內里費島,試駕當時全新大改款的第三代R172,在這個歐陸人士的渡假勝地,好好體驗這個上空型男的美好。另一個原因,即是從第一代R170開始,SLK精緻動感再加點秀氣的外型、位居水箱罩中央的大型三芒星廠徽,還有幾秒就可變身上空的敞篷帥勁,實在是部令人喜愛的敞篷Roadster!而這幾個招牌的獨家特色,就一直延續至今,更別說此次試駕的小改款且一併改名的SLC,更臻完熟的獨特魅力,簡直是適合透了像我這種年屆輕熟男人士該擁有一部的追風跑車。
SLK(SLC)歷代車型 |
第一代R170 1996~2004年
配備賣點 Vario-Roff
第二代R171 2004~2011年
配備賣點 Airscarf

(小改款版本)

在2004年大改款的第二代R171 SLK,出力單元主要以1.8升機械增壓心臟,以及自然進氣設定的3.0升、3.5升V6系統,性能旗艦則為5.5升V8自然進氣引擎的SLK55 AMG,而2007年的小改款版本則以修改外型及調整輸出為主。
第三代R172 2011~2015年
配備賣點 Magic Sky Control

代號R172的第三代SLK,除了改換全新外內造型之外,動力系統均改換具有缸內直噴供油的引擎,SLK200、250為1.8升直噴渦輪系統,SLK350則為3.5升V6自然進氣設定,最高性能的版本即為搭載5.5升V8自然進氣心臟的SLK55 AMG,且全車系配置7G-Tronic Plus變速箱。
新世代家族外在、內在微幅精進 |

正如我一開始所說,SLK招牌的外觀特色總是令人難忘,而且進入第三代之後,SLK更是將老大哥SLS的造型元素融入其中,特別是在大型橫幅的水箱罩上巨大的三芒星廠徽,讓原本稍嫌秀氣的車型外貌,增添一些俐落有型的性能味。而在時隔五年的時間後,第三代R172的SLK再次進行改款,除了車款命名改為SLC,外觀變動幅度更是媲美大改款般明顯,不過比起變動強烈的外在輪廓,SLC內裝格局的鋪陳改變明顯沒有那麼大,不過像是新造型的方向盤,以及一些新世代科技配備,仍是帶來些許和以往不同的改變與新意。

和改款前的外在差異,主要是SLC改將造型更為稜線分明的前後保險桿納入,塑造出甚具跑格的動感氣勢,車頭部份的進化特點,主要是將頭燈換成現行家族化的設計,對於視覺效果頗有提點功用的LED晝行燈條,以及維持傳統、但型態更為醒目的三芒星廠徽水箱罩,搭配額外選配AMG外觀套件的加持下,以銀色底襯的基底配色,顯現出極為強烈的性能風味,讓人看過就很難忘記。

從前葉子板向後延伸的深刻腰線,以及視覺感受相當突出的散熱腮,還有雙條式轉向燈的獨立式後照鏡,都是第三代SLK既有的外觀特點,不過也因額外選配AMG外觀套件,散熱鰭部份在銀色飾條之外,亦追加黑色孔狀鰭片,增添更為濃郁的性能風格。

車尾變動幅度雖然不比車頭來的強烈,但線條層次豐富的後保險桿,以及家族化的三條式LED尾燈,依舊擁有十足亮眼的動感特色,另外也因選配AMG外觀套件的關係,黑色下擾流則左右雙出金屬尾管,更增強了不少性能氣息。


同樣列為選配項目的AMG多輻式灰色輕合金鋁圈,規格為18吋型式,至於搭配的輪胎則為Pirelli P Zero前225/40R18、後245/35R18的規格,以SLC200動力來說尚屬對應範圍之內,抓地力在乾溼地的表現都算是均衡,而前輪內配置的加大碟盤一樣列為運動化套件之內。

比起變動幅度明顯的外觀扮相,SLC的車內輪廓改變就沒有那麼強烈,方正的中控台及中船架構,還有仿效SLS銀色十字的冷氣出風口皆完整保留,不過方向盤已改換新造型,搭配大量黑色塑料及真皮包覆的內裝,輔以亮面且具有絲紋的金屬飾板,再穿插頗有畫龍點睛效果的紅色縫線,仍舊給予人相當動感且熱血沸騰的運動感受。

由於車高及底盤高度較低的關係,進入SLC車艙稍微需要矮身一下才比較方便入座,然而設計得宜的操駕介面,像是方向盤、排檔及座椅高度等設計,都給人十足輕鬆且容易上手的感覺,至於繡有AMG字樣的腳踏墊則為加價選配。

造型剪裁算是動感的跑車化座椅,不論支撐性和包覆性都算不錯,不過因包覆材質較為滑溜的關係,若是以較為激烈的方式駕駛,駕駛人的身體稍微會有點晃動。

儀錶介面一樣維持先前的雙筒式設計,銀色鍍鉻外框和中央的液晶螢幕也予以保留,顯示功能算是相當簡潔直接,搭配以黑色及方格狀的底色設計,更加增強了SLC與眾不同的動感氣息。

中央螢幕所提供的功能及資訊相當多元,像是眼前需要加價選配的Garmin全繁體中文化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其中之一的功能。

現今當紅的「擬手機化」車用APP程式,SLC同樣也有援引搭載,這套名為智慧型手機整合套件的功能,一樣為加價選配項目。

利用電源線與手機連結後,就能執行Apple Carplay的操作功能,這個與智慧型手機連結的特殊功能給予駕駛人最大的好處,就是車主在開車時若臨時需撥電話或執行導航功能,只要喊聲「嘿~Siri」利用Siri聲控方式就可輕鬆辦到及完成。

中控台的操作介面也與先前相同,上方為影音、導航及撥號等功能,中央則為Dynamic Select、循跡系統、怠速熄火及雷達感應之類的設定,最下層為空調系統。


Dynamic Select共有Comfort、Sport、Sport+、Individual、Eco五項模式,主要差別是在動力反應、換檔模式、轉向手感及怠速熄火等功能,Individual模式則可自行獨立設定。

坐落在大片金屬拉絲飾板的排檔介面,設有SLC字樣的排檔頭相當短捷,下方設有M手動換檔模式及一鍵進入P檔的功能,至於下方的Command旋鈕,則是讓駕駛人可以自行切換車輛功能。

掀開中央扶手前的三角形上蓋,下方銀色金屬拉柄即為敞篷機構的啟閉功能鍵,不論開啟或關閉都得全程持續拉抬或按壓,至於下方顯示窗戶造型的按鍵,則是啟閉後方小窗之用。

後方行李空間因為得置放敞篷機構的關係,行李箱容積為225∼335L(關篷時),比較不能置放體積較大的部品,不過拜底部較為平整的關係,其實仍可塞入不少物品。


SLC敞篷機構主要是以二片硬頂以及一塊後檔玻璃為主要架構,啟閉時後方行李箱上蓋皆會向後掀起,以便敞篷機構進行作動,在時速40公里之下可以切換作動,啟閉時間約需20秒的時間,中央液晶儀錶會顯示作動中及完成的資訊提醒。

能夠避免開篷後的回流氣流弄亂頭髮的防風導流板,一樣為加價選配的項目,平時可轉至防滾架後方收納,若需使用的時候只要往中央扳動即可。

能夠過濾車外強光的染色玻璃車頂,為選配項目之一,不過我最喜歡的功能,還是藉著電流控制玻璃內電離子聚合型式的Magic Sky Control功能,利用導電的設定,讓電離子從直立式狀態改為游離交叉阻絕外來光線,是個相當特別且首見於R172的特殊設計。
SLC200標配運動化套件內容:
外觀 跑車化懸吊/前輪加大煞車碟盤/18吋五輻雙肋式輕合金輪圈內裝 紅色對比車縫線/賽車方格式儀表板
動力尚稱夠用、43 AMG會更好 |

以SLC這類Roadster車款來看,基於其本就動感的外在造型,引擎動力自然不能太差,加上先天的車體架構就比一般車款更為短捷的關係,較為輕盈的車重負擔,實際上的性能表現自然也令人期待。以此次小改款SLC來說,1480kg車重並不算太高,先天條件算是不錯,不過其配置的2.0升直噴渦輪引擎,輸出動力落在184hp/30.6kgm的水準,坦白說如此表現並不算搶眼,畢竟自家多數使用「2.0T」的車款,輸出多已突破200hp門檻,184hp最大馬力在同級對手中並不算突出,即便有著負擔較低的車重,以及齒比設定緊密的9G-Tronic手自排變速箱,不過0~100km/h加速仍落在6.9秒,如果想要更為強勁的性能表現,還是直上3.0升V6雙渦輪的SLC43 AMG比較快。

M.Benz現階段針對旗下車款所採用的2.0升直四渦輪引擎,除了搭載於45 AMG系列的M133心臟之外,主要是以M270及M274二種型式作為出力單元,M270引擎是給予A、CLA、GLA、B等這類前驅設定的車款為主,至於M274則是C、E以及此次試駕的SLC,採用後輪驅動的傳動設定車款所使用,這具排氣量1991c.c.四缸渦輪引擎,供油系統為缸內直噴型式,出力水準除了「200」的184hp/30.6kgm,亦有輸出較高「300」車款的245hp/37.7kgm動力表現。
缸內直噴供油

引擎科技方面,負責供給引擎燃油需求的缸內直噴系統,其中最重要的設計元件,即為將汽油壓力提高、導入油軌及噴油嘴的高壓汽油泵浦,能夠提供200bar高壓,至於採多層噴射的噴油嘴,在一次引擎行程中看視引擎狀態、進行五次噴射動作。
進排氣可變正時系統

掌管進、排氣門開啟及關閉時間的可變氣門正時,M270/M274引擎也有搭載使用,在低速提早開啟、增加進氣量而強化低扭,或是在排氣行程之前讓排氣門稍微早開、加快渦輪作動減少遲滯,以及高速衝刺時、進排氣門重疊時間加長而強化動力,都是可變氣門的特殊功效。
水冷式中冷器

負責降低進氣溫度的中冷器,採用水冷式設計的好處,主要是省略以往空冷型式,得額外拉長進出管路將冷排前置的關係,縮短進氣路徑而加快出力反應,另一個就是冷卻液的降溫速度以及溫度控制,比起傳統的空冷型式還要迅速且有效,尤其是在怠速或是慢速行駛的時候,水冷式中冷器的降溫效果更是比空冷還要出色,所以在確實掌控降低進氣溫度之後,自然能夠設定更大的動力輸出。

正如前面所說,SLC200的184hp/30.6kgm動力並沒有給人太激情的衝刺快感,性能指數不高,偶爾臨時需要加速衝刺的時候,出力回饋也可以再強烈一些,與隨著時速攀升、換檔時的「啵~啵」排氣脈衝,熱血十足的聽覺回饋有一些落差。雖然SLC的扭力輸出,從1200~4000rpm都是在最大出力狀態,但嚴格來說,SLC的低中速反應僅能稱得上順暢夠用,如果是在開篷慢行的悠遊狀態自然適合且受用,但如果興致一來,想要用力的熱血鼓催一番,就得將引擎轉速拉抬到4000rpm之上,才可以感受到呼之即來的動力反應,並利用這個較為強勁的輸出性能,做些控制車身重心的操駕掌控動作。

試駕當天除了SLC200之外,同行的還有C250 Coupe,雖然C250擁有較高的211hp動力,但較高的車重以及車內已經承載三名乘客的狀態,在中高速的大直線路段,即便我已經踩緊油門踏板,C250 Coupe依舊可以緩緩拉開我的追擊。其實SLC200之所以無法給人「太盡興」的感受,全新配置的九速自排變速箱其實是主要原因,比起先前採用的七速自排,九速自排的換檔速度似乎稍慢了些,即便已將駕駛模式切入Sport+,在需要退檔加速的時候,會有「等一下」的空窗期,稍微削弱原本一氣呵成的加速過程。雖然SLC200的動力表現不算搶眼,但這具引擎的輸出品質卻有著不差的水準,比起其他車廠一樣2.0升四缸渦輪引擎,運作感受顯得十足精緻順暢,即便刻意將檔位維持高轉且瀕臨斷油轉速,聲浪依舊不顯粗糙,呈現出一派高質感的輸出特性。
低重心動態穩、開關蓬重心改變明顯 |

此次小改款的硬體修正改變,底盤項目SLC並未進行大幅度的革新,懸吊系統依舊維持前後多連桿的設定,同時也因設定配備的關係,國內導入的SLC200則配置跑車懸吊系統,藉著降低車身高度10mm以及設定更紮實的彈簧與阻尼設定,給予更具動感及更進階的動態操駕需求。
也因為如此,SLC200駕駛的回饋感受,就給人一派偏重硬朗的感覺,在一般路段駕駛時就能體會到比較清楚且直接的路面行駛回饋,而在稍微用力點鼓催的狀態下,也能頗為適切的展現其紮實的支撐效能,當減速衝進彎中的時候,重心轉換所帶來的側傾幅度並不算大,稍微出現下沉的情形就可妥善的撐住車體。同時也因底盤高度低,以及懸吊為多連桿設定的關係,低重心且低坐姿的操駕介面,搭配可圈可點的輪胎貼地性,就算高速衝過坑洞較大的路面,避震器也不太會出現多餘彈跳,給予駕駛人十足的駕馭信心,可以放膽的更用力操駕。
另外值得一提的,由於SLC敞篷機構為硬頂設計,重量自然比一般布蓬材質的頂蓬高,所以在關蓬狀態的時候,前後重心的設定算是均衡,如果將硬頂收納至後行李箱內,其實多少能夠感覺車尾「比較沉」的重量後移情形,加上SLC動態設定本就偏向穩定的關係,在一些彎中藉著油門開度、增加後輪荷重出彎,或是入彎減速讓重心前移的時候,會感覺車尾有點「拖」的遲滯感受,所以如果想要用力的殺彎,建議先關上頂蓬、讓重心變得比較均衡點,可以讓人操駕的更為得心應手。

如過要雞蛋裡挑骨頭,就是SLC200的整體操駕設定稍偏穩定了些,雖然如此配置可讓駕駛人能夠安心的操駕,穩定且安全至上的車輛設定,比較能夠滿足多數人的需求,但是對於一部Roadster設定的小跑車來說,如果能多點「好玩」的動態反應,絕對是項加分的項目。
所謂「好玩」的動態反應,第一個就是SLC200操控設定過於穩定,在面對一些緊湊彎道的時候,即便已經利用油門及煞車,藉此改變前後的重心荷重,但動態反應會有要等一下的「慢半拍」情形,比較無法滿足喜好俐落明快的劈彎玩家胃口!同時也因SLC200後軸設定實在穩定,即便是採FR後驅設定,但在彎中補下油門出彎的時候,那種後輪驅動車才有的「推著」車尾出彎,甚至出現些微滑移的活潑動態,在SLC200上其實很難感受的到,主要原因除了SLC200動力不至於強大到可以這樣做,設定得宜的懸吊結構,以及245/35R18規格、抓地力表現不差的P Zero輪胎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對於喜歡藉著控制重心、操駕車輛的玩家來說,前面所說的9G-Tronic變速箱,自然是一個需要習慣且熟悉特性的重點項目,當按下排檔座的M按鍵,改用自己用換檔撥片切換檔位,「過多」的檔位其實會讓人有些不習慣,像是入彎減速退檔的時候,光按一下退檔鍵是不夠的,如果想要以較高的轉速及引擎煞車的慣性,來控制後移的重心而加速出彎,建議最好連按二下,甚至在一些高速彎再銜接緊湊的低速彎,還得多退幾個檔位,才會感受比較明顯的荷重改變。
易操駕好上手、享受追風樂趣 |

以SLC客層來說,向來就是以喜歡愜意操駕、享受追風樂趣的消費者為主,至於能夠凸顯個人風格的外觀造型更是重點項目,以SLC200現階段的產品設定來說,184hp/30.6kgm動力即便稱不上性能,但已經足夠多數準車主的胃口;至於納入標配的運動化套件,跑車化懸吊、加大碟盤及18吋框胎,提供更為強悍的操駕實力,似乎不太是該級距買家著重的重點;而以其299萬元起的價格設定來看,若想要跟此次試駕車型相同、擁有令人艷羨的帥氣外在,尚得加價選配AMG外觀套件才能比照辦理,如果像此次試駕版本又另行選配一些額外配備的話,車價已經達到326萬元之譜,對於同採敞篷且產品定位相同的對手來說,SLC200身價定位已屬「高貴」。但若從產品層面來看,SLC不論外觀、動力、操控與安全等方面,都有著均衡的表現,就算第一次上手操駕,也能在短時間開的又穩又快,是部好上手又親民的Roadster!
M.Benz SLC200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L型四缸 DOHC 16V 渦輪增壓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184hp/5500rpm
最大扭力:30.6kgm/1200~4000rp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九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多連桿(跑車化懸吊)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跑車化懸吊)
輪胎規格:Pirelli P Zero前225/40R18、後245/35R18
車身尺寸:長4133mm x 寬1810mm x 高1301mm
軸距:2430mm
車重:1480kg
油箱容量:60公升
建議售價:299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