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豪華汽車品牌,各位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誰,我相信來自德國的Mercedes-Benz賓士肯定榜上有名,且排名想必都會在前三的位置,即便和BMW、Audi、Volvo、Lexus等車廠位列相同級距,但賓士始終都還是佔據的龍頭的位置(即使身為BMW車主也無力反駁啊

全新世代的C-Class(W206)便在此等條件下誕生,有著富爸爸雄厚的家底支持,交出的成績單肯定不會太差(畢竟起跑點不一樣嘛),甚至已經聞到大賣的氣味,可是身為一個車版小編,個人對於「XXX就是好,買XXX不會錯」的刻板印象相當反感,你可以說筆者這是反社會,或是憤青思想,但是追根究柢,W206比起W205成長了多少、能否和同級對手拉開差距,才是這部車值不值得買的重點。就讓我們來看看,全新的C-Class能否經得起身為龍頭的考驗,還是有著身處高位的傲慢。
試駕影片在這裡↓↓↓↓↓↓↓↓↓↓↓↓↓↓↓↓
- W206 C-Class
- W205 C-Class
- W213 E-Class
- W223 S-Class

- 頭燈1
- 頭燈2
- W206 C-Class
- W205 C-Class
- W213 E-Class
- W223 S-Class


就算只有單邊單出,但我還是希望你可以大方地露出來,不要害羞嘛!

尾燈組方面賓士原廠採用了點狀的序列式造型,和E、S在大小與細節上皆有不同,尾燈上下方分別為煞車燈與方向燈。

跟隨著新車就必須放大的約定俗成,本次試駕的C200在尺碼上也有所增長,基本規格來到了長4751mm、寬1820mm、高1437mm,軸距則有2865mm的水準,和舊款相比成長最顯著的地方在於車長,車長比起W205的4686mm多了65mm,軸距則是小幅拉長20mm,因此在外觀視覺上並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差異,都還是保持在該級距的範疇當中。

現在讓我們把視線移到車內,也是本次C-Class改款最大的亮點,整個車艙內裝有著天翻地覆的改動,儼然成為1A2B中的科技質感佼佼者,完全可以和Audi A4分庭抗禮,至於BMW 3系列還是去一旁靜靜的待著吧。畢竟從Comand換成最新世代的MBUX系統,螢幕大小也從8.6吋直接躍升至11.9的超大尺碼,並且將位置下移到中央鞍座前方,並採用了斜躺式的配置,使用上會更為就手,先不論你是否喜歡觸控螢幕,但就視覺效果上確實極為出眾,夜間配合大量氣氛燈的的營造,夜店氛圍渾然天成。
如果只是換上大螢幕就可以有科技感的話,那麼台灣保時捷早就殺出一片天了。全新的C-Class強大的科技感除了大螢幕之外,車內用料的質感與其他細節處的鋪陳也是至關重要。在放眼可見之處,本車都採用了軟質塑料、木紋飾板或是皮革等材質包覆,一掃W205塑膠感較重的短板;同時在中控螢幕之外,整個儀表台變得非常整潔劃一,並且將師法戰鬥機設計的環形空調出風口的位置上移,讓整體的視覺感受更為舒服,也造就了本車確實了得的車艙鋪陳。
- 原廠圖片
- 自製GIF
- 中控系統1
- 中控系統2
- 中控系統3
- 中控系統4
- 中控系統5
- 中控系統6
- 中控系統7
- 中控系統8
- 中控系統9
- 中控系統10
- 中控系統11
雖然筆者對於車內觸控螢幕沒有太多好感,但C-Class在細節的處理上確實不俗,同時將空調介面常駐於螢幕之上,占比也非常大,讓人可以輕鬆的進行控制調整。由於強調化繁為簡的高科技感,本次試駕的C200僅保留螢幕下方一排橫向的實體按鍵,功能為在行駛中較常使用到的駕駛模式調整、輔助攝影鏡頭、車輛設定、警示燈號、音響系統等。有趣的是這一排實體按鍵為同一塊模組,因此在按下任何一項時整個模組都會作動,看起來相當趣味。

- 數位儀表1
- 數位儀表2
- 數位儀表3
- 數位儀表4
- 數位儀表5
- 數位儀表6


由於試駕車款並未選配AMG內裝套件,因此C200標配的是Avantgrade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和帥氣但極容易誤觸的雙肋平把式樣不同(C300或是選配AMG內裝專屬),但功能上並無差異,筆者更認為C200標配的方向盤在使用上更為就手。
- 方向盤左
- 方向盤右
既然提到了聲控,就不得不提一下C-Class更為強大的語音控制功能,可以使用更為白話的方式進行操作,系統接收的效果也算可以接受,並且可以持續學習以適應駕駛者的音調與邏輯,應該可以算是汽車中的SIRI等級。
- 中央鞍座置物區
- 無線充電面板


長久以來賓士車款的座椅調整按鍵都設置於門板之上,W206自然也不例外,但本次的操作方式則是改為觸控的方式進行操作,初次使用確實會感到有些神奇與不適,整體的質感非常科技,但在使用上個人還是偏好較為傳統的撥桿,感受上會更為直覺一些。

後座空間方面W206不失為豪華中型房車的定位,身材纖瘦的177公分乘人入座無論頭部、膝部都還保有相當寬裕的空間,不過因為後輪驅動的設定,因此中央地板的隆起幅度相當劇烈,較不利於三人乘坐。新世代的C-Class軸距較舊款成長了20mm,不過實際乘坐的體感上並沒有太過強烈的變化,還是保有自W205以來不錯的空間表現。

如果沒有選配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四區恆溫空調)的話,我們僅能享有後座專屬出風口,不過沒有獨立空調功能,但可以獲得海綿寶寶中魚類寵物一枚,或是一隻佩佩青蛙。


後座中央扶手的杯架也經過重新設計,採用伸縮式的結構。
- 行李廂1
- 行李廂2
- 行李廂3
- 行李廂4
- 駕駛輔助系統
- 環景攝影1
- 環景攝影2
- 環景攝影3
- 環景攝影4
- 環景攝影5

如果和BMW的320i相比,兩者最大的差別便是排氣量的不同,在國內神奇的汽車牌燃稅金體制下,C200擁有少一級的稅金優勢(牌照稅7,120+汽油燃料稅4,800=11,920,320i牌照稅為11,230+汽油燃料稅6180=17,410),但既然都買到這種等級的車款了,一年應該不會差那5,490元的新台幣才是,不過無論如何,能省則省絕對是台灣人的優良傳統。

平心而論,C200的動力受惠於48V與全新的ISG集成式發電機的升級,不僅重量較舊款的BSG來得更輕巧之外,動力的損耗更低的同時卻能帶來更好的傳輸效益,因此實際駕駛時並不會感到力不從心,而是用著輕快且不失穩重的步伐向前進發。在9G-Tronic九速手自排變速箱的助益下,可以在7.3秒內完成0~100km/h加速,並不會比起搭載2.0升引擎的320i(零百加速7.1秒,最大輸出為184匹/30.6公斤米)遜色多少,平均油耗則是以15.4km/L的表現小勝0.2公里。

中央機柱式的排檔有效的節省中央鞍座的空間,其控制的九速手自排變速箱換檔相當敏捷,邏輯也變得更為聰明。

和舊款車型相比,W206的C200明顯的在起步加速的順暢度上有所提升,變速箱的換檔邏輯也更為聰明直接,並不會有以往總是猶豫不決的感受,因此駕駛動態的感受來得更為暢快,尤其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狀態下,動力的傳遞確實是隨傳隨到。雖說是隨傳隨到,但C200還是保有賓士一貫的舒適調性,油門踏板的重量適中,帶來的是不躁進的行車體驗,只要不是突然的大腳油門,相信全車乘客都可以保有同樣的舒適感受,和總是想要往前噴發的BMW調性相差甚遠。
由於C200的行車品質確實高級,因此筆者在試駕的過程中也沒有刻意去加快車速或是過於猛烈的操駕,在遊車河的過程中才突然驚覺,W206的行車靜謐性真的好得驚人,倘若不是一部改裝勁戰飛馳而過,才把我們從無人之境拉回現實當中,真的會有種與世隔絕的錯覺,車室隔音已非W205可同日而語。

至於懸吊方面由於是Avantgrade車型,因此採用標配的舒適型避震器,對於吸收路面碎震的效果著實了得,對於坑洞與彈跳的處理也可說是恰到好處,只要路面鋪裝品質不至於太差,都能提供相當優異的行車質感與舒適性。C200的轉向手感頗為中性,你不會感受到那種精準硬派的轉向反硬,但也不會讓人迷思車輪的位置,加上舒適型避震器的設定,雖然路感多少被犧牲掉了一些,但這不就是購買賓士的最大誘因之一嗎?開得出高級,坐起來舒服,至於側傾什麼的,交給C300即可。

輪胎規格為前225/45 R18、後255/40 R18,輪圈則是標配的18吋多幅式輕量化鋁圈,代號為R86。

經過一整天的密集相處,本次試駕的C200確實讓我對於C-Class再度改觀,畢竟它一改前身塑膠味較重的缺憾,駕駛艙的質感有著飛躍般的提升,雖然內外觀都離不開S-Class的影子(甚至底盤都是),但是對於大部份消費者而言,相信這其實是優點並非缺點,畢竟誰不想要用更便宜的價錢就能夠混淆視聽呢?
回到開頭的論點,C200有著同級最貴的240萬元售價,所給的配備也不算非常滿(HUD、後座獨立空調、主動頭燈、後輪轉向等都沒選配),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敲盤子?我相信答案已經非常明顯。撇開外觀不談,C200在什麼都不選配的狀況下,科技感依舊同級最強,同時也不失質感,行駛動態舒適卻不會過於笨重,車室的隔音效果更是改善許多,雖然少了一點性能風味,但其實這不就是最符合賓士的味道嗎?高雅又穩重(NGCC除外啊),即便旁人不了解其中韻味,也能夠誇讚一聲,哩賽麵滷喔!
▍Mercedes-Benz C200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渦輪增壓+48V輕油電排氣量:1496c.c.
最大馬力:204匹/5800~6100轉(+20匹 Mild Hybrid)
最大扭力:30.6公斤米/1800~4000轉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九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多連桿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25/45 R18、後255/40 R18
車身尺寸:4751mm x 1820mm x 1437mm
軸距:2865mm
車重:1650公斤
國內售價:240萬元
以免你忘記